韓珊



【摘 要】目的:探討心肺復蘇患者運用急診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行心肺復蘇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運用急診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通過將急診護理干預運用在心肺復蘇患者中可以預防不良反應,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心肺復蘇、急診護理、不良反應
臨床上在對心跳驟停患者進行治療時,心肺復蘇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可以預防腦細胞壞死、缺氧,使患者致殘率和病死率降低,對改善患者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1]。但是因為心肺復蘇患者病情特殊,對護理要求較高,若護理不當,則容易出現諸多不良反應如反應遲鈍、胸部不適等,不僅影響療效,還可能導致護患糾紛。因此,本文對心肺復蘇患者行急診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90例行心肺復蘇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年齡27-70歲,平均(47.2±10.5)歲,其中20例為女性、25例為男性,疾病類型:10例為溺水、13例為一氧化碳中毒、22例為急性心肌梗死;觀察組年齡28-72歲,平均(47.4±10.6)歲,其中18例為女性、27例為男性,疾病類型:11例為溺水、14例為一氧化碳中毒、20例為急性心肌梗死。兩組的年齡、性別等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結束心肺復蘇后,給予患者心電監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密切監測,嚴格按照醫囑要求,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并且對患者進行病房護理、環境護理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則運用急診護理干預:①腦部復蘇干預。護理人員要對病房內的濕度和溫度進行調節,運用濕毛巾對患者的額頭和頸部進行濕敷,使腦部氧代謝降低,預防腦再灌注損傷;②心理護理。對于意識清醒的患者,要給予心理疏導和安慰,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給患者講解治療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對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所了解,并且多給患者列舉一些成功的病例,使患者看到治療的希望,積極調整好心態,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為患者播放喜歡的音樂或電視節目,使其注意力轉移,提高治療依從性;③氣道護理。運用膠帶對插管近端進行固定,避免患者導管脫落或咬扁插管,定期對插管膠帶進行更換,給予患者吸痰護理,使呼吸道保持通暢,并且對患者的意識和瞳孔變化進行觀察,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理;④體位護理。協助患者合理擺放體位,增加患者舒適度,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靜脈血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反應遲鈍、胸部不適、記憶減退以及抽搐等,并且運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價護理滿意度,有不滿意、基本滿意以及滿意三個等級可供選擇。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數據由SPSS22.0軟件分析,組間計數資料比較行X2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有研究發現,在心肺復蘇患者中,因為胸外按壓、電除顫等操作可增加患者心理、生理創傷,再加上患者產生的瀕死感,可加重機體應激反應,影響生命體征指標,所以治療期間加強護理干預尤為重要[2]。在急診護理干預中,通過對患者的腦神經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并且給予患者濕毛巾濕敷,能夠使腦部氧代謝率降低,使腦再灌注損傷減輕[3]。同時,對患者進行心電監測,可以及時發現室性早搏、傳導阻滯等并發癥,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避免加重患者病情[4]。此外,在加強軀體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患者心理干預,通過傾聽患者主訴,可以對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進行了解,開展針對性心理干預和疏導,及時幫助患者排憂解難,并且告知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夠使患者正視自身病情,避免過度焦慮或恐慌,再列舉成功病例,使患者看到治療希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治療[5]。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滿意度高,提示急診護理干預運用在心肺復蘇患者中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時,再給予急診護理干預,一方面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亓新玲.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情緒狀態及不良反應發生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2):159.
李明明,姜旭.心肺復蘇后患者采取急診護理對其康復作用的影響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7):248-249.
焦聰聰,席淑娟.急診護理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3):133+147.
陳金玲,黃秀峰.集中護理管理模式在心臟驟停心肺復蘇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8,40(05):781-783.
馬燕,馬秀蘭.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4):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