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立平 李寧 蘭賢枝 毛引妮

【摘 要】:目的:探索腹型過敏性紫癜小兒的具體護理方法。方法:選擇120例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為試驗對象,選擇單雙號隨機化分組,各60例,分別選擇全面性護理干預、全面護理。結果:觀察組關節腫痛改善時間(3.12±0.28)d、皮膚紫癲改善時間(2.39±0.42)d、腹痛改善時間(3.20±1.38)d短于對照組,意外事件發生率(1.67%)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全面性護理干預用于腹型過敏性紫癜小兒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小兒;腹型過敏性紫癜;護理
過敏性紫癜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血管炎之一,屬于血管炎綜合征的最常見型,早期可因花粉、蟲咬、食物、藥物、感染等原因引起機體自身免疫性反應,引起水腫和出血,導致胃腸道廣泛性毛細血管炎,促使腸蠕動痙攣,常表現為消化道出血、嘔吐、腹部疼痛等癥狀,若干預不及時,可形成腸套疊,誘發穿孔、腸壞死等疾病[1]。為了減輕小兒身心痛苦,還需注重治療和護理,幫助小兒盡快消退各類癥狀,提高生存質量[2]。而本文分別對比了不同護理方式優勢以及在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中作用性,如下文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120例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為試驗對象,選擇單雙號隨機化分組,分為兩組,此次試驗均在2018年2月21日至2019年5月18日期間完成。入選標準:(1)患兒出現可觸性紫癲、腹痛、關節水腫、皮疹等癥狀,符合腹型過敏性紫癲臨床診斷標準;(2)患兒年齡2~13歲。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其他皮膚病者;(2)排除合并神經障礙者;(3)排除存在腎臟疾病史者。
觀察組平均年齡(7.86±2.31)歲,平均病程(10.13±2.11)天;性別:女性26例,女性34例。對照組平均年齡(7.51±2.55)歲,平均病程(10.45±2.78)天;性別:女性27例,女性33例。兩組資料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用全面性護理干預,主要措施:
環境護理:有研究統計,誘發過敏性紫癜的主要之一為環境,對此還需注重環境改善,根據氣候,調節室內溫度,適當添減衣物,并與家屬共同做好生活指導護理,囑咐小兒家屬避免與病房內感染期小兒多接觸,以免產生交叉感染。同時每日進行紫外線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保證病房安靜。
飲食護理:對于出現明顯腹痛者,需通過嚴格禁食緩解,在發病初期或疼痛不明顯者,需以面片湯、小米粥等素食為主,禁止食用海鮮類、奶、蛋以及調味品,給予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避免小兒再次食用引起過敏的異體蛋白,如蛋、蝦、魚等,禁止服用磺胺類、水楊酸類等致敏藥物。在小兒紫癲消失后一個月,便可適量恢復動物蛋白飲食,但需保持循序漸進原則。
消化道護理:密切觀察小兒表情、面色以及腹痛持續時間、程度、部位、性質,注意調節休息時間,在小兒便血或腹痛時,需密切注意腹部有無包塊以及包塊位置、大小,記錄每日大便量、次數、性質;在小兒嘔吐時,需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免窒息,觀察、記錄嘔吐量、性質,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通報。
皮膚護理:紫癲呈對稱性成批出現,由于可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極易引起交叉感染,對此需注重監護小兒皮膚衛生、口腔,每日進行2次洗必泰或生理鹽水漱口,每日或隔日使用溫水擦浴皮膚一次,保持皮膚干凈,同時及時更換床單,保證床單柔軟和平整,在小兒病情恢復期可出現脫皮現象,對此需叮囑小兒不可主動剝離皮屑,保持皮膚清潔,首選寬松柔軟的內衣,利于血液循環。
心理護理:在疾病發作期間,小兒可出現嘔吐、便血等癥狀,由于小兒年齡尚小,對于此類癥狀可出現恐慌、不安、焦慮等情緒,對此需及時給予小兒心理疏導,通過講故事形式,讓小兒明白配合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及時了解小兒心理情緒,幫助其消除內心恐懼和思想顧慮,提高小兒遵醫行為。同時與家屬做好溝通,介紹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項,拉近彼此距離,促使各項治療、護理工作順利開展。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關節腫痛改善時間、皮膚紫癲改善時間、腹痛改善時間、意外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實施SPSS22.0軟件統計學處理,當P<0.05時代表統計存在差異。
2 結果
觀察組意外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關節腫痛、皮膚紫癲、腹痛等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腹型過敏性紫癜具有易復發、病程長、難痊愈等特點,可因花粉、病原體、藥物、食物等因素誘發,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微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3],早期可出現腹部壓痛、便血、嘔吐、惡心等癥狀,隨著病情惡化,極易引發腸穿孔、腸疊套等并發癥。為了減輕病癥,臨床常運用孟魯司特鈉治療,其可抑制炎癥反應,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病情惡化,但日常生活中有較多致敏因素,為了降低日后復發率,還需注重護理指導[4]。本次護理重點包括飲食護理、環境護理、皮膚護理、消化道護理、心理護理,其中通過飲食護理,能夠通過調養,增強小兒抵抗力和免疫力,且規定每日進食物,可避免小兒意外進食致敏物,助于病情康復;通過心理護理能夠緩解小兒內心恐懼感,提高小兒遵醫行為;通過環境護理,能夠為小兒康復提供一個舒適、良好、溫馨的住院環境;通過皮膚護理,能夠保持皮膚干凈、整潔,通過消化道護理,能夠對疾病進展起到很好監護作用,降低意外事件發生率[5]。
總而言之,全面性護理能夠通過一系列護理指導干預,預防交叉感染和并發癥發生,用于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中,不僅能夠對病情起到監護作用,還可降低日后復發率,獲取滿意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王曉燕.整體護理干預在過敏性紫癜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0):178-180,封3.
陳述萍,王曉娜,劉聰聰等.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對過敏性紫癜患兒復發率和免疫指標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4):753-757.
朱丹丹,桑艷.童趣化護理對過敏性紫癜患兒心理狀態、遵醫行為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8,40(21):2389-2390,2393.
張素真.護理干預對小兒腹型過敏性紫癜的護理效果探討[J].中外醫療,2016,35(15):140-142.
李莉莉.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西部中醫藥,2016,29(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