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琴娟


【摘 要】目的:探討對產后抑郁患者實施家庭式病房護理聯合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來我院就診的產后抑郁患者80例,選取時間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40例。對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和心理干預,對實驗組實施家庭式病房護理聯合心理護理。檢驗2組患者的HAMA評分、EPDS評分、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的HAMA評分、EPDS評分相比于參照組較低,組間差異性顯著(p<0.05);實驗組和參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00%(38/40)和75.00%(30/40),組間數據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對產后抑郁患者實施家庭式病房護理聯合心理護理,使患者的負性情緒的緩解,減輕抑郁癥病情。
【關鍵詞】產后抑郁;家庭式病房護理;心理護理
產后抑郁主要為初產婦在圍產期期間出現一種特發性精神障礙,主要癥狀為悲傷、內疚、失眠、抑郁、煩躁,嚴重會出現自殺傾向[1]。產后抑郁會對產婦的健康造成影響,同時影響嬰幼兒健康發育、情感認知能力,嚴重會對夫妻關系、家庭和諧造成影響,使家庭負擔加重[2]。現對產后抑郁患者實施家庭式病房護理聯合心理護理的效果作分析。
1 基線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來我院就診的產后抑郁患者80例,選取時間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40例。實驗組:年齡最低為22歲,年齡最高為39歲,年齡均值為(30.21±2.12)歲;孕周最低為25周,孕周最高為37周,中位孕周為(31.21±2.01)周;參照組:年齡最低為23歲,年齡最高為40歲,年齡均值為(30.16±2.23)歲;孕周最低為26周,孕周最高為37周,中位孕周為(31.16±2.13)周;以上數據均全部錄入到統計學軟件中,并對其進行詳細檢驗,組間差異性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和心理干預,指導產婦實施會陰護理、換洗尿布、母乳喂養,新生兒進行沐浴和臍部護理。對產婦進行飲食干預和生活指導,對產婦進行支持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健康宣教,與患者進行有效交流和溝通。
對實驗組實施家庭式病房護理聯合心理護理,主要包含:(1)單間病房:讓家屬、患者、嬰兒共同處于同一房間中;(2)鼓勵家屬、尤其使丈夫多與產婦交流、溝通、陪伴,一同帶孩子;(3)鼓勵家屬積極參加到產婦的護理工作中,使護患之間的互動力度加強。(4)由營養師對產婦制定專業的飲食方案,依照產婦的需求送至床旁[3]。
1.3 判定指標
檢驗2組患者的HAMA評分、EPDS評分、護理滿意度。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對患者的抑郁情緒進行分析。其分數高低與抑郁情緒的嚴重程度呈反比。
1.4 統計學分析
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以上全部數據進行檢驗,其中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均行(%)率和(均數±標準差)表示,并使用卡方和t形式進行檢驗,組間數據差異性存在為p<0.05,證實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檢驗2組患者的HAMA評分、EPDS評分
實驗組患者的HAMA評分、EPDS評分相比于參照組較低,組間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1。
2.2 檢驗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和參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00%(38/40)和75.00%(30/40),組間數據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女性處于妊娠、分娩、哺乳以及恢復階段,會因生理、心理、社會角色、家庭地位等因素影響,進而出現抑郁情緒。產后抑郁的出現與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夫妻關系、文化程度、孕產期保健知識知曉情況、是否計劃內懷孕、孕期抑郁情緒、丈夫期盼生男孩情況以及產后負性情緒等存在一定關系。有關資料顯示,產后抑郁與家庭內部關系存在直接關系[4]。
家庭式病房護理理念最初由美國提出,主要經護理工作與家屬進行護理活動,實施相互協作、護理服務,進而形成良好護患關系,形成一種創新模式[5]。
以上數據對比得出,實驗組患者的HAMA評分、EPDS評分相比于參照組較低,組間差異性顯著(p<0.05);實驗組和參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00%(38/40)和75.00%(30/40),組間數據有明顯差異(p<0.05)。證實,家庭式病房護理和心理護理一同實施,可使產后抑郁情緒予以緩解,因家屬積極參與護理服務,將患者的家庭認可度、社會認可度、地位認可度提升,進而將因分娩、妊娠、哺乳等造成的精神疲勞和精神緊張等情況予以發泄和釋放,進而提升生活質量。在護理服務中要求家屬積極參與,將患者的情緒認知度提升。
綜上所述,對產后抑郁患者實施家庭式病房護理聯合心理護理,使患者的負性情緒的緩解,減輕抑郁癥病情。
參考文獻
方曉菊,黃華.家庭式病房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產后抑郁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4):110-111.
居金霞.分析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在產后抑郁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3):107,110.
段小網,張慧,賴婉君等.家庭式健康教育在特需病房產婦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1):100-102.
許瑾.一體化產科病房新生兒床旁沐浴護理應用及體會[J].醫學信息,2014(9):268-269.
陳金花.整體護理對二胎行剖宮術的產婦產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