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微微
【摘 要】:目的:總結分析出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輸液最佳的護理模式。方法:盲目挑選接受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老年患者80例,根據患者的入院接診順序,將其均分為兩個組,單號為對照組(常規護理),雙號為觀察組(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優于對照組,且穿刺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對于接受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老年患者而言,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預效果突出,臨床運用價值大。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
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單、無需反復穿刺、疼痛低、留置時間長等優勢廣泛運用于臨床疾病治療中,然而由于藥物類型、靜脈選擇、輸液時間及患者自身原因而損傷血管,誘發各種并發癥,不利于臨床疾病的治療。針對老年患者而言,由于神經系統日益弱化,疼痛感敏感性下降,反應較為遲鈍,再加上靜脈十分脆弱,當輸液外滲時并未及時發覺[1]。對此,臨床上應積極探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強化老年患者知識認知水平,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現。對此,本研究提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并選取特定對象分組驗證其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病歷資料來自于我院2019年期間接受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老年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為(64.81±2.11)歲。根據患者的入院接診順序,將其均分為兩個組,即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逐一對比兩組一般性資料差異較小,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建立靜脈通路,對輸液情況進行細致觀察,一旦發現問題,迅速處理。觀察組在這一基礎上接受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1)成立知信行小組。基于靜脈留置針輸液相關知識及患者病情,編制靜脈留置針輸液健康手冊、知信行評價標準,挑選專業素養高、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知信行小組,其職責在于開展健康教育活動;(2)個體教育。每周開展一次,每次教育時間不得低于半小時。①知:知信行小組重點講解靜脈留置針臨床意義、使用方法、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1]。同時,對患者留置針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囑咐患者及家屬應留意觀察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確保輸液的安全性;②信: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同患者交流與溝通,了解內心,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積極配合臨床工作;③行:囑咐患者置入留置針后應主動觀察置入部位是否出現不適感,留置期間,應采取合理的肢體活動方式及淋浴方法,知信行小組指導其改正不當行為。同時,鼓勵家屬參與其中,加強監督,督促患者積極配合。(3)集體培訓。每月開展一次,每次培訓時間不得低于30min,以講座的形式總結“知—信—行”健康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并重點講解穿刺不良事件的危害性,提出針對性防范方法,以提問的方式調動患者參與積極性。
1.3 觀察指標
采取本院自擬健康教育知識掌握問卷調查表,調查內容為靜脈留置針輸液態度、健康行為、知識知曉情況等二十個問題,設計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三個選項,分值分別為2分、1分、0分,分值越高證明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越佳。同時,對兩組穿刺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如實統計。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對本研究所收集的一系列數據進行分析,針對效果評價指標以%予以呈現,以X2進行全面驗證,其中P<0.05證明了觀察對象差異較為明顯。
2 結果
2.1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分值分布
據統計得知,觀察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穿刺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據統計,觀察組穿刺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則是以認知理論、動機理論為指導,積極改變有關行為的教育模式,其轉變了傳統健康教育方式,促使患者從認識上理解、從思想上認可、從行動上改變,重點在于改變患者的思想意識,所以影響效果更加持久[3]。對于接受靜脈留置輸液的老年患者而言,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強化健康知識認知情況,掌握有效防護留置針的知識,改變不良肢體活動,從思想上重視靜脈留置針的防護,漸漸養成科學健康的行為,有效預防穿刺不良事件的出現。本研究結果也再一次證實了以上結論,值得臨床廣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易明霞.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6):61+63.
胡傳軍,王靜,周曉琳,劉強,付艷芝,何中云.外周靜脈留置針患者護理中實施系統性健康教育的Meta分析[J].巴楚醫學,2018,1(04):73—78.
蘇定偉,陶連姍,陳萍,孔建香,李翠云.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0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