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娟 張麗 胡治平


【摘 要】目的: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通過疼痛控制護理對術后康復所帶來的影響。方法:從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所接收48例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根據不同護理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疼痛控制護理,對比患兒術后發生疼痛的程度、關節功能評分以及骨折愈合的具體時間。結果:觀察組患兒的疼痛程度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兒的評分為(70.3±2.8)分,對照組為(51.2±1.9)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兒的愈合是(15.3±2.6)分,對照組是(19.2±3.1)分,觀察組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通過疼痛控制護理,可以有效促進患兒減少疼痛感,同時提升骨折愈合的速度,值得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疼痛控制護理;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影響
當前,小兒發生創傷性骨折的情況也比較多,但是小兒處于身體成長的重要時期,他們對疼痛感知非常敏感,為了能夠有效減輕術后疼痛[1],在當前的醫療模式中逐漸引入疼痛控制的護理方式,并且在實踐運用中具有積極作用。為了探究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通過疼痛控制護理對術后康復所帶來的影響[2],從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所接收48例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具體信息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所接收48例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排除如下患兒:合并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意識障礙以及語言能力障礙,家屬和患兒均知曉,并自愿參與,不能簽字的患兒由家長代簽。根據不同護理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4例。觀察組男性患兒9例,女性患兒15例,年齡為5~10歲,平均年齡為(7.0±1.1)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5例,跌倒8例,高處墜落6例,重物擊打5例;對照組男性患兒10例,女性患兒14例,年齡為5~11歲,平均年齡為(7.0±1.3)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6例,跌倒8例,高處墜落5例,重物擊打5例。患兒的資料對比沒有差異(P>0.05),具有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疼痛控制護理,實際運用情況如下:第一,實施鎮痛護理,患兒接受手術之后出現疼痛的情況,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及時采取陣痛護理措施,例如定期對患兒進行翻身,然后在術后大約二十四小時中可以運用冰袋對患兒的手術切口進行冷敷[3],可以有效緩解患兒局部出血以及腫脹的情況;第二,護理人員還需要適當指導患兒進行運動,如抬高患兒的患肢,同時配合對應的按摩,可以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同時還能夠消除麻木,如果患兒出現難以忍受疼痛的情況,此時護理人員還可以注射對應的陣痛藥物,有效幫助患兒緩解疼痛;第三,護理人員還可以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幫助患兒緩解疼痛,例如播放患兒喜歡看的動畫片、講故事以及分發玩具等,使得患兒的注意力得到有效緩解,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可以在病房中防止植物,改善病房環境,也可以有效緩解患兒的疼痛感[4];第四,做好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有趣的方式告知患兒關于術后出現疼痛的情況,并給予患兒積極的心理暗示,這可以增加患兒承受疼痛的能力。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贊揚勇于忍受疼痛的患兒,這可以讓患兒獲得成就感,進而可以減輕患兒感受疼痛的壓力;第五,做好飲食以及訓練護理,在飲食護理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叮囑家屬在患兒術后使用高維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同時還需要禁止患兒食用帶來刺激性的食物[5],如辛辣、冰冷性食物,同時還需要重視營養全面性以及均衡性的搭配,在食用原則方面,需要堅持少食多餐。在訓練護理中,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兒進行仰臥,然后閉眼,吸氣,時間為3min,然后慢慢雙拳握緊[6],在10s之后再吐氣,最后全身放松。
1.3 統計學處理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兒所有數據采用SPSS21.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通過百分號(%)表示,通過X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平均值±方差,用t檢驗,把P<0.05視為符合統計學意義。
1.4 觀察指標
根據疼痛評分評價疼痛程度(十分制),八分以上為重度疼痛,六至七分為中度疼痛,六分以下為輕度疼痛;患兒關節功能的具體評分采用Harris測定,分數越高越好;統計患者骨折愈合的實際時間。
2 結果
2.1 對比患兒的疼痛程度
觀察組患兒的疼痛程度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2.2 對比患兒關節功能具體評分
觀察組患兒的評分為(70.3±2.8)分,對照組為(51.2±1.9)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3 對比患兒骨折愈合實際時間
觀察組患兒的愈合是(15.3±2.6)分,對照組是(19.2±3.1)分,觀察組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各種情況導致的創傷性骨折患者越來越多,在治療此疾病中,基本采用的是手術方式,但是患者在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疼痛等不適之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運動功能都帶來較大的影響。在治療創傷性骨折過程中,基本運用的是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是術后患兒恢復需要較長時間,不僅影響患兒正常的運動,而且還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疼痛等,降低患兒的生活質量[7]。患者術后發生疼痛的情況屬于十分普遍的一種情況,再加上小兒正是發育的重視時期,他們對疼痛的感知非常強烈,許多患兒難以忍受疼痛。患兒在術后就需要護理人員給予良好的疼痛控制護理,即實施鎮痛護理、適當指導患兒進行運動、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做好心理護理以及做好飲食訓練護理等有效控制疼痛,同時結合心理護理以及飲食護理,幫助患兒從身體恢復角度減少術后疼痛感[8]。通過此護理方式,患兒可以接受必要的藥物陣痛緩解疼痛,而且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還可以提升患兒承受疼痛的能力。護理人員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還可以積極探索更好的護理方案,能夠盡快幫助患兒全方位、人性化以及科學的減少疼痛感,一方面促進患兒提升手術恢復健康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帶給患兒良好的術后護理體驗,從而更好地促進患兒骨折愈合。
在本次研究中,從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所接收48例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探究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通過疼痛控制護理對術后康復所帶來的影響。根據不同護理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疼痛控制護理,對比患兒術后發生疼痛的程度、關節功能評分以及骨折愈合的具體時間。結果:觀察組患兒的疼痛程度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兒的評分為(70.3±2.8)分,對照組為(51.2±1.9)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兒的愈合是(15.3±2.6)分,對照組是(19.2±3.1)分,觀察組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通過疼痛控制護理,可以有效促進患兒減少疼痛感,同時提升骨折愈合的速度,值得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牛紅.功能訓練康復護理措施對下肢創傷骨折患者術后膝關節僵硬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03):86-87.
盛建仁.創傷性骨折患者采用傷科接骨片與骨愈靈膠囊口服治療的效果對照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7):11306-11307.
郭全榮,董倩楠,李陽,陳長香.創傷嚴重程度對創傷性骨折患者心理韌性的影響[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18(03):223-226.
曾雪芬,包永蘭,池麗娜,林琳.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創傷性骨折術后發熱患者中應用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07):88-89.
張培根,衡孝來,吳文濤,解迪.不同年齡段多發性創傷骨折患者圍術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變化[J].血栓與止血學,2016,22(03):303-306.
楊志生.中醫動靜結合辨治老年下肢創傷骨折臨床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6,29(05):978-980.
任敏.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研究進展[A].上海市護理學會.第三屆上海國際護理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上海市護理學會:,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