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樵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西醫結合療法應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期間到我院就診治療的共計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將所有的患者分為實驗組(n=40)和對照組(n=40)。對照組給予西醫治療,實驗組給予中西醫結合療法,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利用中西醫結合手段進行治療后,整體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癥狀,促進患者的身體恢復健康,且不會引發其他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反流性食管炎;西醫治療;中西結合;療效;有效率;不良反應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種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食管所引發的食管炎癥性病變。此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它的癥狀一般表現為胸痛、燒心、腹痛等,嚴重者可出現食管粘膜糜爛出血[1],這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都帶來了很多困擾,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病情發展甚至會引發癌變,給患者的家庭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有調查研究報告結果顯示,近二十多年來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的發病率已經呈現出了全球性的上升趨勢,而高發人群常見于中老年人以及生活作息不規律、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且伴隨逐漸低齡化。因此,及時的診斷和有效的對癥治療對患者的疾病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選擇了到我院就診的共計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手段的療效及其優勢,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期間到我院就診治療的共計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將所有的患者分為實驗組(n=40)和對照組(n=40)。對照組中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最小24歲、年齡最大76歲,平均年齡(58.32±2.31)歲,病程2個月到5年,平均病程為(1.73±0.42)年;實驗組中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最小25歲、年齡最大77歲,平均年齡(59.31±2.09)歲,病程3個月到5年,平均病程為(1.77±0.46)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經過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對研究藥物過敏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妊娠期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兩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可以進行對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合理飲食,禁止抽煙、喝酒、生冷食物、咖啡等,不暴飲暴食、不節食、不吃夜宵。對照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給予西醫治療,餐后服用雷貝拉唑腸溶膠囊[2],每次20mg、每日兩次;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mg、每日三次,連續治療兩周。實驗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給予中西醫結合療法,即在對照組患者的服藥基礎上加服柴胡疏肝散,基本方為厚樸10g、合歡花10g、枳實10g、柴胡10g、烏賊骨15g、白術10g、旋復花10g、赤白芍10g、黨參10g、萊菔子10g、茯苓10g[3],并根據患者的病情加減藥方進行辨證治療,如噯氣者加半夏、脾虛者加肉桂、滯氣者加蒲黃,煎制成湯藥后服用,每次200ml、每天兩次,連續治療兩周[4]。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兩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得出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統計所得所有相關數據均利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算,計量資料行卡方檢驗,當P<0.05的時候,差異具有一定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
由表1可見,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
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出現失眠、便秘、干嘔等不良反應患者6例,實驗組7例,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反流性食管炎常常表現為反酸、胃灼熱等臨床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而近年來,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率有著逐漸升高的趨勢。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西醫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往往受到患者體質的制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不利于疾病的恢復,反流性食管炎在中醫中屬于“噎嗝”、“反酸”、“嘈雜”、“胃痛”的范疇,主要由于各種復雜因素導致人體陰陽氣血臟腑失去原有平衡,導致狀態發生改變的疾病,病位主要在食管和胃部,與肝膽也有著密切關系,胃氣上逆、肝失疏泄是根本,中醫以其辯證治療的整體思想,結合西醫進行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治療重點因放在和胃降逆、疏肝清膽、補脾和中、瀉心火之中。隨著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的不斷應用,該治療手段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中逐漸被人們所接受[5]。本次研究探究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利用中西醫結合手段進行治療后,整體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能夠進一步提高疾病治療有效率,對于改善患者癥狀,促進患者的身體恢復健康具有積極意義,且中藥治療藥性溫和,不會引發其他嚴重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舒遵華.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1):162-163.
曾麗娜.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觀察[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8,7(4):84-85.
余俊奇,孫曉娜,牛秋霞,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3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8,50(6):37-39.
樊鑫國.肝胃郁熱型反流性食管炎中西醫結合治療及護理的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90):269-270.
許冰,馬琴,姜嫚.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1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