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珵 唐青之
【摘 要】:唐氏婦科是海派婦科中的著名流派,現傳人唐青之醫術精湛,品德高尚,在前人的基礎上更善于優化組合,用藥精而不雜,在婦科調經方面,有其獨特的思路及經驗,強調補腎疏肝,調理沖任。臨床經驗豐富,療效顯著。
【關鍵詞】:海派婦科;唐氏婦科;月經失調;治療經驗
海派唐氏婦科,源自上海市金山縣張堰鎮,始于南宋,代代相傳,至今已傳承三十二代,歷經數百年。三十一世傳人唐錫元(1923—2007)原是上海市中醫醫院婦科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三十二世傳人唐青之(1955—)上海市中醫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師從父親,工作三十余年,有豐富的中醫婦科治療經驗,她用藥輕靈干練,擅長診治各種婦科常見病、疑難病,深得病人的喜愛與信任。
月經失調主要是指月經的期、量、色、質發生異常,嚴重者發生崩漏、閉經,是婦科臨床的多發病。
1 學術思想
1.1 育腎為主,調整沖任
唐氏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與胞宮、天癸、沖任、督帶的關系尤為密切,故臨床治療月經失調,應注意調整與恢復腎的功能。月經后期,量少黯淡,系腎陽不足,胞宮虛寒,擬溫腎和血;月經先期,量少色紅,系腎陰不足,熱擾沖任,擬滋腎養陰,而達到調整沖任的目的。
1.2 乙癸同源,疏肝調經
腎藏精,腎精是月經產生的根本,而精化以為血,藏之于肝,注之于沖脈,始能轉化為月經。肝司血海而主疏泄,疏是疏通血脈,泄是宣泄氣機,疏泄相輔相成,則氣血暢通。肝與腎,精與血,相互滋生,藏泄互用,相得益彰。唐氏認為婦人患病最與情志有關,容易肝氣郁結,郁而化火,肝陽上亢。調經應多擬疏肝理氣之法。
2 具體治療
月經周期和排卵周期密切相關,卵子的發育、成熟、排出、衰退的過程也就是子宮內膜修復、增生、分泌、脫落的過程。因此,治療時,根據月經周期變化及排卵的規律,調整腎-天癸-沖任-胞宮軸,使卵泡發育成熟、正常排出,月經自然也就正常了。唐氏婦科根據多年經驗,總結了八字大法:益腎、理肝、調氣、和血。益腎為補腎氣、滋腎陰、助腎陽;理肝為疏肝氣、清肝熱、平肝陽;調氣為補氣、理氣、順氣;和血為養血、活血、止血。再結合化痰利濕等方法,達到月經正常的目的。
2.1 經后期(卵泡期)
經后期是月經周期的第5-13天,經血外流,陰血耗損,經凈時胞宮空虛,陰血不足。故此期治療應養血滋腎、調補沖任,使卵泡發育成熟。唐氏在此期的基本方為補腎方:當歸9g,熟地黃9g,炒白芍9g,川芎6g,枸杞子9g,山茱萸9g,續斷9g,杜仲9g,桑寄生9g,菟絲子9g,陳皮6g,甘草3g。方中四物湯補血活血,枸杞子、杜仲、桑寄生等補益腎氣,陳皮、甘草調和諸藥。氣虛者加太子參、黃芪;陰虛者加女貞子、生地;陽虛者加鹿角霜、仙靈脾;血虛者加桑椹、雞血藤;肝郁者加柴胡、廣郁金;痰濕者加白茯苓、浙貝母。
2.2 經間期(排卵期)
經間期是月經周期第14-15天,由陰轉陽,由虛至盛、陰盛陽動的時期,是陰陽變化的轉折點,治療需活血通絡、補腎促排。此期唐氏在補腎方的基礎上常加用茺蔚子、丹參加強活血,促使卵子排出。
2.3 經前期(黃體期)
經前期是月經周期第15-28天,陰盛陽生漸至重陽,重陽是指月經周期陰陽消長節律中陽生的高峰時期,此時應維持腎陰陽相對平衡狀態,治宜加強補腎。此期對于希望懷孕的患者,多在補腎方的基礎上加紫石英、巴戟天以溫腎暖宮,為受精卵著床提供良好的條件。
2.4 月經期
月經期是月經周期的第1-4天,重陽轉化,血海滿盈而溢下,治宜活血調經,使行經通暢。此期的基本方為活血方:當歸9g,川芎6g,赤芍9g,澤蘭18g,益母草15g,桃仁9g,紅花9g,路路通9g,川牛膝9g,陳皮6g,甘草3g。方中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調經,桃仁、紅花、益母草、澤蘭活血化瘀,路路通、川牛膝通經活絡,陳皮、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活血化瘀,益腎調經,為下一周期打好基礎。
3 典型病例
3.1病案1
高某,女,30歲,2019年4月13日初診。
主訴:經期延后、期長一年,加重一月。
月經生育史:末次月經4月12日,量少。前次月經2月23日,量色尚可,10天凈。未婚。
現病史:患者近一年來月經周期延后,35-40天一行,量色尚可,7-8日凈。近一月工作繁忙,壓力較大,出現經期延后加重,伴腰酸乏力,雙乳脹痛。舌紅,苔薄白,脈細。
中醫診斷:月經后期病(腎虛肝旺,沖任失調)
治擬:補腎疏肝,養血調沖
處方:太子參9g,當歸9g,炒白芍9,熟地黃9g,枸杞子18g,菟絲子18g,山茱萸9g,續斷9g,杜仲9g,桑寄生9g,郁金9g,柴胡6g,黃芩炭9g,貫眾炭g,浙貝母9g,陳皮6g,甘草3g。7劑,水煎服,每日兩次。囑月經第五天起服藥。測基礎體溫、促性激素6項。
復診:
4月22日二診:(月經第四天)促性激素6項:FSH12.55IU/L,LH4.30IU/L。患者本次月經7日凈,基礎體溫未升。舌淡紅,苔薄白,脈細。予上方減貫眾炭、柴胡,改黃芩炭為黃芩9g,加丹參9g,茺蔚子9g。7劑,水煎服,每日兩次。
5月10日三診:患者今日月經來潮,量色尚可。舌淡紅,苔薄白,脈細。予上方減丹參、茺蔚子,加貫眾炭9g。7劑,水煎服,每日兩次。
療效:患者如法調理半年,2019年9月結婚,2019年11月14日B超:見胚囊、胚芽,可見原始心管搏動。
3.2 病案2
張某,女,17歲,2019年7月12日初診。
主訴:月經周期提前半年。
月經生育史:末次月經7月6日,量多,5天凈。前次月經6月18日,量多,6天凈。
現病史:患者平素學習緊張。半年前起月經周期提前10-14天,量多,經前乳脹。平素易胃脹、便溏。舌紅,苔薄白,脈細弦。外院查子宮附件B超未見明顯異常。
中醫診斷:月經先期(陰血不足,肝熱脾虛)
治擬:滋陰涼血,清肝健脾
處方:患者青春之期,腎氣方盛,真陰不足,加之學習緊張,肝氣郁結,郁熱內生,耗血傷絡,迫血離經。初診為經后期,故用藥以推遲排卵,延長周期。具體方藥為:生地9g,牡丹皮9g,知母9g,黃芩9g,女貞子9g,墨旱蓮27g,麥冬9g,白芍9g,桑椹9g,枸杞子9g,續斷9g,桑寄生9g,山藥30g,炒麥芽18g,炒谷芽18g,陳皮6g,甘草3g。7劑,水煎服,每日兩次。
7月19日二診:患者基礎體溫未升,有白帶,胃脹減輕,大便正常。舌紅,苔薄白,脈細。予上方改墨旱蓮18g,加杜仲9g溫腎促進排卵,7劑,水煎服,每日兩次。
7月26日三診:訴7月23日起基礎體溫上升0.4℃,略有乳脹。予上方加柴胡6g,減谷麥芽。7劑,水煎服,每日兩次。
療效:后如法調理三個月經周期,患者月經基本正常。
4 結語
唐氏婦科認為月經失調的患者排卵功能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故特別重視基礎體溫的檢查,從中可以反映許多問題,對后續治療也有很多幫助。
此外,唐氏認為除了用藥之外,病人本身的生活起居對月經失調治療的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并總結了十多十少宜忌歌作為醫囑處方,具體如下:
“多睡眠、少熬夜;多放松、少緊張;多開心、少煩惱;多鍛煉、少坐臥;多營養、少挑食;多清淡、少甜膩;多便暢、少辛辣;多保暖、少酸冷;多音樂、少房事;多交流、少人流。”
針對病人的病情,選擇其中一二,關照患者注意遵守,結合服藥,事半功倍。堅持遵守,以后亦不易復發。
參考文獻
胡國華,黃素英,海派中醫婦科流派研究[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胡國華,羅頌平,全國中醫婦科流派名方精粹[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