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鶯
產褥中暑指的是在產褥期階段因為高溫環境的存在,而導致體溫的多余熱量無法及時散發,進而引發的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急性熱病,因為其發病原因、發病癥狀與中暑相似,故被稱為產褥中暑。產褥中暑在本質上屬于急性疾病的一種,具有發病快、發展快的特征,若不能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患者留下較為嚴重的后遺癥,甚至會直接導致患者的死亡。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出現產褥中暑之后可以采取何種急救措施以及預防產褥中暑的有效方式。
1 一般急救方法
當發現產婦存在中暑的跡象時,需要及時將產婦從高溫環境中轉移出來,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其次,需要脫去產婦身上的多余衣物,給予一定的淡鹽水、仁丹、藿香正氣水等,若產婦中暑情況不嚴重,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好轉。若產婦中暑情況嚴重,伴隨著高燒、昏迷、抽搐等現象時,則需要在做好以上兩點的基礎上,將產婦調整為側臥位,將其頭部向后仰,避免呼吸道阻塞,同時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救援,等待期間可以使用濕毛巾或醫用酒精擦拭產婦前胸或后背處,其目的是幫助產婦盡快散發體內多余熱量。
2 對癥急救方法
2.1 中暑先兆
當存在這種情況時,按照一般急救方法處理即可,等到產婦恢復正常后需要靜養。
2.2 輕度中暑
輕度中暑者除了要采取上述方式處理之外,還需要通過物理的方式幫助其快速降溫,如放置冰袋,使用電扇等。
2.3 重度中暑
進入重度中暑階段之后,產婦基本已經昏迷,故需要將其轉移至通風處后使用冰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并在頭部、腋下等大血管密集分不出放置冰袋,同時需要盡快轉移至醫院急救。
2.4 產褥中暑
在面對產褥中暑時,孕婦及其家屬需要改變傳統的認知觀念,不僅要學習急救措施,更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盡量避免出現產褥中暑的情況。
3 急救時的注意事項
3.1 正確了解產褥中暑的先兆
一般情況下,產褥中暑主要是由于室內溫度過高所造成的,當進入孕婦所在房間后感覺到明顯的炎熱,且伴隨著不適感,則說明室內環境已經具備了發生產褥中暑的基本條件。產褥中暑的先兆癥狀主要包括頻繁口渴、多汗、頭暈、惡心、胸悶等。當產婦無其他病癥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上述癥狀,則可以初步判定為產褥中暑的先兆。
3.2 產后中暑的預防
在生產之后,產婦的皮膚排泄功能相對較為旺盛,其最直觀的表現為排汗量的增加,故產后需要每日使用溫水擦拭,加快更換衣服的頻率。
3.3 室內環境
與普通成年人相比對,產婦的高溫適應能力較差,故產婦生活的室內環境需要保持空氣的流動性,定期開啟門窗,同時注意保暖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產婦的休息區域需要避免直接在風口處,以免直接吹風影響到產婦的身體健康。產婦所使用被褥需要嚴格對厚度進行控制,由于室內溫度整體相對較高,故產婦可以穿戴夏季衣服。
4 產褥中暑的預防
4.1 飲食控制
在生產后的48h內,應當以流質食物為主,且食物需要避免辛辣、刺激,要以清淡為主。超過48h之后可以適當補充蛋白質和脂肪,同時注意維生素和康物質的補充。產婦應當增加食用新鮮水果、蔬菜的頻率,如西瓜等,新鮮的水果、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水分,不僅可以達到補水的效果,更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功能。最后,產婦需要增加喝水的頻率,可以適當補充一定量的淡鹽水。當產婦發現自己的體溫過高時,可以使用冰水擦拭身體的方式來實現體溫的迅速下降。
4.2 室內溫度控制
一般情況下,產褥中暑現象主要集中發生在夏季。由于夏季的天氣較為炎熱,且產婦在生產后需要生活在高溫的室內環境當中,加上產婦生產后身體相對較為虛弱,其體溫調節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體內余熱的散發將會面臨一定的阻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常用的方式是定期對房間進行通風散熱,必要時可以使用空調等降溫設備,但無論是開窗通風還是使用空調,均不能夠直接將出風口對著產婦,且空調溫度不宜過低。
5 產褥中暑后的飲食禁忌
5.1 生冷瓜果
從中醫角度來看,產婦在中暑后往往會出現脾胃虛弱的癥狀,若在這一階段食用大量的生冷瓜果,則會導致脾胃進一步受到損傷,內部的寒濕無法排出,并導致出現腹瀉、腹痛的癥狀,嚴重時還會導致急性的腸胃疾病。
5.2 避免短時間內過量飲水
對于中暑患者而言,其水分的攝入方式應當堅持“少量多次”的基本原則,單次的飲水量需要控制在300ml以內,避免一次性過量飲水。因為在過量飲水的情況下,體內的胃液會受到一定的沖擊,患者的消化功能受損,甚至會出現反射性排汗亢進,致使水分補充受限,體內原有的水分和鹽分快速流失。
5.3 避免油膩食物
若中暑后食用油膩食物會導致身體的腸胃面臨較大的工作負擔,人體的血液也會集中在腸胃處,輸送至腦部的血液下降,患者自身會感覺到明顯的疲憊感,同時也會存在著消化不良的情況。
5.4 避免單純進補
產婦本身就身體虛弱,中暑后會加劇身體的虛弱程度。若在這一階段單純進補,會導致身體殘留的暑熱無法快速消散,甚至原本已經消散的暑熱再次出現。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就需要避免出現二次產褥中暑的跡象。故產婦中暑后應當在24h后進行進補,且優先考慮較為柔和的進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