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鳳
【摘 要】:目的:探究基層衛生院護理安全隱患及預防措施。方法: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參考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實驗組采取護理安全制度。結果:實驗組護理體系的運行能力、安全事故防護效果、預防機制得分為:(95.1±1.5)分、(93.2±2.2)分、(91.7±0.5)分;護理人員的理論掌握、實操技能、風險預防意識得分為:(93.1±1.4)分、(95.2±2.0)分、(92.7±0.3)分;護理人員的用藥失誤、流程不善、糾紛事件發生率為:0.2%、2.3%、0。結論: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能夠減少隱患事件發生,增強護理安全事故的預防,提升院方安全事故的管理與控制能力。
【關鍵詞】:護理體系;培訓活動;記錄管理
引言: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寧遠鎮中心衛生院+護理機構中,此機構屬于基層醫療機構,對醫療護理提出了較高要求。與此同時,基層衛生組織在運行期間,護理安全逐漸發展成為較為關鍵的管理因素。然而,在諸多客觀條件背景下,基層衛生組織內在管理存在不足,以醫療配置相對薄弱的地區為主,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問題,為其開展護理工作帶來了難度[1]。為此,結合實際存在的護理隱患問題,開展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并結合相關研究內容,完善護理安全相關管理內容。本文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選取50例作為樣本,觀察了護理安全制度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隨機提取的50例樣本數據隨機分組,參考組(n=25)其中,男/女=10/15,年齡(35.11±10.16)歲。實驗組(n=25)其中,男/女=11/14,年齡(35.21±10.36)歲。兩組樣本具有可比性,即P>0.05。
1.2 方法
針對選取的50例樣本數據,以護理安全隱患為核心,深入開展實驗分析,為制定護理安全制度的制定與規劃提供實例依據。采取的實驗方法為:參考組采用常規管理制度,實驗組以護理安全制度為主。
實驗組采取的護理安全制度為:
(1)制定運行流暢的護理安全體系:結合基層衛生組織的實際運行模式,完善護理安全體系,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護理崗位管理,設定護理崗位體系,采取逐級管理模式,將護理崗位體系劃分為三級,保障管理制度與護理安全體系良好融合在護理工作中,從根本上減少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適應的監管機制,為護理人員制定專業化培訓課程,以基層衛生組織的實際運行特點為基礎,制定配套的獎懲措施,以此提升護理安全制度的運行能力。
(2)落實護理培訓機制:基層衛生組織應針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度,定期開展護理安全制度的專業性培訓,增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養護理人員的敬業精神,以此防范護理安全隱患事件發生。
(3)開展記錄管理工作模式:醫護記錄制度,應全面展示患者就醫的全過程,并且成為分析治療效果的數據依據。為此,基層衛生組織在開展,結合患者病理發展、基層衛生組織的運行特點,制定規模完善的記錄管理制度,保障醫護記錄資料的完整與真實,為基層衛生組織穩定運行創造條件。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體系對比
實驗組中護理體系的運行能力、安全事故防護效果、預防機制的運行作用,經統計分析獲取分數分別為(95.1±1.5)分、(93.2±2.2)分、(91.7±0.5)分,對參考組相應得分存在差異(P<0.05),詳見表1:
2.2 護理人員專業性對比
實驗組中護理人員的理論掌握、實操技能、風險預防意識,經統計分析獲取分數分別為(93.1±1.4)分、(95.2±2.0)分、(92.7±0.3)分,對參考組相應得分存在差異(P<0.05),詳見表2:
2.3 護理風險對比
實驗組中護理人員的用藥失誤、流程不善、糾紛事件,經統計分析獲取分數分別為0.2%、2.3%、0%,對參考組相應得分存在差異(P<0.05),詳見表3:
3 討論
基層衛生組織應用常規護理制度,在護士長帶領下,護士人員依據院方管理內容,結合自身的護理知識積累,落實護理干預行為。然而,在開展護理工作期間,由于護理體系運行不暢,造成護理安全事件發生,引起不良的社會效應。本文經實際研究數據分析發現:常規管理制度中,數據顯示出:院方的護理制度有待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有待增強、院方管理制度有待創新[2]。
為增強護理管理效能,提升院方護理安全管理能力,為此從護理制度、護理人員專業技能、風險預防三個角度逐一開展建設,以此保障護理制度的有效運行,提升院方安全事故的預防能力。護理安全制度,在實驗中發現:實驗組護理體系的運行能力、安全事故防護效果、預防機制得分為:(95.1±1.5)分、(93.2±2.2)分、(91.7±0.5)分;護理人員的理論掌握、實操技能、風險預防意識得分為:(93.1±1.4)分、(95.2±2.0)分、(92.7±0.3)分;護理人員的用藥失誤、流程不善、糾紛事件發生率為:0.2%、2.3%、0。從護理體系、人員專業技能、風險控制三個角度,相比常規護理制度的各項數據,均明顯增強,有效改善了常規護理制度中的運行不足,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由此說明:護理制度運行良好、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有所增強、記錄管理制度為護理安全制度發展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完善護理管理制度、開展專業技能培訓、記錄管理,發展安全護理模式,以此增強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減少護理安全事件發生,提升基層衛生組織的運行能力。
參考文獻
楊小玲.鄉鎮衛生院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預防措施探討[J].心理月刊,2019,14(16):231.
劉向榮.鄉鎮衛生院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5):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