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鳴鳳
【關鍵詞】:老年性,骨關節炎,護理進展
關節是骨頭與骨頭之間連接的結構。關節看似小,但可以在人體運動時,如走路或其他重復運動中起到緩沖震動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老年人常會面臨關節炎的困擾,其中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關節炎[1]。
1 骨關節炎治療的現狀
骨性關節炎,俗稱骨刺,骨質增生,又稱退行性關節、增生性關節炎,也指由增齡,肥胖,勞損,創傷,炎癥,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多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致關節疾病。
1.1 骨關節炎形成原因主要有三大類:(1)關節軟骨長期磨損;(2)關節軟骨細胞生化代謝異常,蛋白多糖合成不足,軟骨結構損害產生退行性改變而導致關節疾病;(3)關節部位的其他原因所致。
1.2 易患人群 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年齡>75歲,發病率為80%。骨關節炎在老年人群不僅高發,肥胖癥患者、遺傳因素的人群、關節損傷和過度使用者都易患骨關節炎,此外,某些職業也是骨關節炎的高發人群,如運動員,教師和舞蹈演員等。
1.3 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骨關節炎的主要癥狀為關節疼痛,常發生于晨間,活動后疼痛反而減輕,但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癥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后,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診斷骨關節炎時,還常依據臨床表現,進行針對性的關節結構檢查,必要時行關節穿刺抽關節液化驗。此外,還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如血液化驗、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檢查,磁共振檢查及滑膜液檢查等。
1.4 骨關節炎的治療 骨關節炎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過程[2]。另外,可采用物理療法,如牽引、熱療、磁療等,也可采用藥物治療,如鎮痛藥、糖皮質激素、軟骨保護劑及中藥(包括中成藥或膏藥等)。其中膏藥是骨關節炎較常用的治療手段。
在內科治療及中醫中藥治療無效并出現嚴重關節功能障礙時,骨關節炎患者可采用手術治療,主要手術有骨表面重建術、骨復位術、關節置換術、軟骨移植等[3]。
2 骨關節炎的護理進展
2.1 疼痛護理 疼痛是骨關節炎患者就醫的一個重要原因。首先應從護理角度對患者疼痛程度、部位、誘發加重情況及與關節活動的關系,評估采取有針對性干預措施:或服止痛劑、或關節腔穴位注射治療、或制動、或減少患肢關節活動、或外用中藥止痛、或予以心理安慰護理,保持情緒的穩定以積極配合治療[4]。
2.2 加強情志護理,注重心理康復 由于骨關節炎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腫痛、僵硬以及功能障礙的癥狀,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受到影響,因而情緒低沉、悲觀或煩躁、易激怒等負面心理。姜雙棗等[5]研究表明護士針對病人不同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從生理學和病理學的角度對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轉歸及預防有所了解,向病人說明情志、氣血與疾病的關系,鼓勵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利于骨關節炎的康復。
2.3 用藥護理 指導患者按醫囑使用藥物,記錄用藥情況和藥效,根據實際情況和醫生指導對患者的服藥進行調整,非甾體抗炎藥及解熱鎮痛藥對骨關節炎的止痛效果肯定,但在使用過程中不良反應也十分明顯,應特別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如乙酰氨基酚大劑量使用可引起肝損,非甾體抗炎藥對胃腸道的刺激大且有潛在的心血管風險[6]。指導患者對胃刺激的藥物于飯后0.5h內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
2.4 合理飲食 起居有節何春香等[7]研究顯示,指導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等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雞蛋、魚蝦、豬蹄、牛蹄筋、海帶、黑木耳,既能補充鈣質、防止骨質疏松,又能促進關節軟骨生長,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的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癥狀,另外可以在患者日常飲食中增加枸杞、黑芝麻等食物,幫助補益肝腎,增加紅棗、黃芪等藥物,幫助補氣活血,增加冬瓜、山楂等,幫助健脾養胃。
2.5 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在急性期采用等長肌力訓練,如直腿抬高練習,或下肢CPM訓練等。緩解期指導患者進行等速肌力訓練,方法是利用等速儀來保證肌力訓練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訓練時應循序漸進,注重個體化和適度,訓練關節不負重的主動運動,如仰臥抬膝,實踐證明CPM是促進關節活動康復的有效設備[8]。全身活動可做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跳舞、打太極拳和力量訓練等[9]。但最好不參加過勞、劇烈活動。
2.6 健康教育[10]:①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關節部位注意保暖,減少站立、蹲位以及上下樓梯等增加關節負重的活動,告知體重過重患者應當減輕體重,叮囑患者增加日常鈣和維生素的攝入,進行足量飲水。②安全指導:指導患者穿防滑鞋、戴護膝等防護器具,活動時注意保護關節[11]。③安排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鍛煉活動,以促進關節恢復,提高關節活動度,促進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3 小結
骨關節炎是臨床中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為核心,病變累及骨質以及骨膜、關節和關節其他結構的全方位、多層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12]。通過綜上所述,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功能鍛練,運動治療應得到密切關注,這些措施對于病人的快速恢復十分重要,而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隨著護理人員的不斷努力,能夠根據患者情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使患者得到了全面恢復,盡早適應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戎鳳玲老年人膝關節炎保守治療的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2年13期
王新韓冰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及原則〔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年07期
周迎光夏建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安惠霞張玉宋陳志莉等膝關節骨關節炎辯證施護〔J〕寧夏醫學雜志,2005,27(8):573
姜雙棗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13(2):69-70.
秦海燕老年膝骨關節炎的護理〔J〕現代護理,2013,52(2):52-54.
何春香,彭苑妮,方娟等78例膝骨關節炎的辯證施護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5):123-24.
王曉黎骨關節炎的癥狀及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2):80-81.
吳華吳紀饒絕經女性骨質疏松的運動干預〔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168-169.
崔屹骨質疏松癥病人的中西醫治療和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18.11(1):81-82.
沈婷護理干預對膝骨關節炎患者病情控制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3,24(5):772-774.
劉件生林木南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骨關節炎研究進展〔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6,16(1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