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超



【摘 要】:目的:探討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應用小切口開窗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對比分析。方法:選取從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120例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作為本次調查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60例/組。常規組患者采取傳統手術,觀察組患者采取小切口開窗手術,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小果子。結果:所有患者采取不同手術方案后,比較和分析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指標,觀察組患者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同時,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常規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0%,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7%,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采取小切口開窗手術,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果,有效的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發生,對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提升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腰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小切口開窗手術;傳統手術
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已成為骨科較為常見的臨床疾病,患者會出現腰椎疼痛,腰椎損傷等癥狀,如不及時介入治療方案,則會伴隨病情發展影響腰椎神經,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現今,臨床上多采用小切口開窗手術方式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與傳統手術方案相比,有利于患者腰椎后部神經的恢復,減少了術后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本文針對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應用小切口開窗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選取了120例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做出以下分析[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120例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作為本次調查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60例/組。常規組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齡均在34~55歲,平均年齡(50.15±5.11)歲,患病時間為9~16個月,平均病程為(14.02±2.35)個月;觀察組患者男36例,女26例,年齡均在39~57歲,平均年齡(53.04±4.16)歲,患病時間為8~15個月,平均病程為(11.25±3.11)個月。所有患者均確診患有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比較兩組患者病程和術前各項指標等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行手術方案,治療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均告知患者和家屬,并獲得醫學倫理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兩種手術治療方案,常規組患者予以傳統手術方法。患者在行全身經脈麻醉后,采用傳統的常規手術方案。觀察組患者則采取小切口開窗手術方案,具體實施步驟如下:患者取仰臥位體勢,在進行麻醉后,通過C型X線機確定患者病灶部位。在C型X線機借助下,對患者病灶組織分析,查看后,取出突出組織。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患者神經根,硬囊膜,且盡量取出髓核。以上患者在術后應根據病情介入相應的抗生素藥物治療,避免術后出現感染等其他并發癥發生。
1.3 療效判定
兩組患者分別予以不同的手術方案后,根據患者術后并發癥,臨床不適癥狀改善情況,總結患者治療效果,將其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術后無任何并發癥,且疼痛等不適癥狀消失;有效:患者術后出現局部疼痛感;無效:無任何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等各項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所有患者采取不同手術方案后,比較和分析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指標,觀察組患者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在開展兩種手術治療方案后,常規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0%,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7%,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腰間盤突出是指由于腰椎間骨髓核突出壓迫其周圍神經組織而引起的一系列癥狀,患者會出現血管損傷即周圍神經損傷,且腰椎管狹窄是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極易對患者下肢及他關節功能造成損傷。應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及時采取治療方案,多數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方案,效果顯著[2]。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小切口開窗手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它與傳統的手術方式相比,具有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的優勢。同時,小切口開窗手術的應用,有效的避免了椎管后部的神經受到損傷,降低了術后其他并發癥的發生[3]。然而,傳統的手術方案對患者腰椎后部進行了切除,極易造成患者術后出現腰椎不穩,瘢痕粘連等癥狀,增加患者術后痛苦,也不利于預后康復,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相比之下,針對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采用小切口開窗手術效果更為顯著,也利于術后腰部神經修復[4-5]。
綜上所述,采取小切口開窗手術的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而實施傳統手術的常規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0%。同時,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等各項指標比較均優于常規組患者。由此可見,針對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采用小切口開窗手術,療效顯著,且術后并發癥法神概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張林平.應用小切口開窗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的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2):92+94.
廖強.小切口開窗術治療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13):98-100.
周宗萌.小切口開窗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的療效比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12(10):123-125.
馬界明.腰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應用小切口開窗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對比研究[J].當代醫學,2017,23(09):109-110.
鄒慶寶,譚靜.用小切口開窗術治療腰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管狹窄的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8,31(0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