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毅,楊 富,姜 超
(山西農業大學高寒區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8)
燕麥是高寒冷涼地區重要的飼草、飼料和糧食作物[1]。全世界每年種植面積約為1 300萬hm2[2],我國燕麥常年種植面積約為100萬hm2,主要為裸燕麥,皮燕麥零星種植[3-4]。燕麥中含有較高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因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調控胃腸道功能而廣受歡迎。燕麥種植面積的增加和農村勞動力的減少,導致燕麥田雜草防治問題日漸突出,而化學除草劑作為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得到廣泛應用。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在芽前每公頃施用50~100 g有效成分的嘧啶肟草醚對燕麥安全[5];莖葉除草劑48% 苯達松水劑20 mL/100 m2+72% 異丙甲草胺乳油15 mL/100 m2在燕麥田有較好的雜草防除效果[6];申建芳等[7]通過田間試驗得出,燕麥抽穗揚花期噴施45% 的田普2 250 mL/hm2可提高壩莜1號籽粒產量,植株株高降低。崔薈萍等[8]大田試驗得出,20% 使它隆在白燕2號燕麥田三葉期至四葉期的最佳施用量為750 mL/hm2。
當前晉北地區主推品種壩莜1號燕麥田草害嚴重,人工除草成本越來越高,除草劑種類和用量濫用現象嚴重。本試驗選用田普、使它隆2種生產上常用的除草劑,防除燕麥田雜草,篩選出最佳除草劑和施用量,用以指導當地燕麥生產。
燕麥品種為壩莜1號,由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提供。2種莖葉除草劑分別為田普微囊懸浮劑(主要成分為45% 二甲戊靈,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生產)和使它隆乳油(主要成分為20% 氯氟吡氧乙酸,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
試驗于2019年在山西農業大學高寒區作物研究所毛皂原種場進行,海拔1 040 m左右,年平均氣溫7~9℃,無霜期140 d左右,年降雨量450 mm左右。前茬作物為大豆,土質為壤土,肥力中等。0~30 cm土壤有機質含量11.53 g/kg,全氮0.067% ,堿解氮35.0 mg/kg,有效磷為9.20 mg/kg,速效鉀為83 mg/kg,pH值為8.65。
2019年5月20日試驗地施入有機肥和復合肥后翻地旋耕耙平,21日播種機條播,播種量為150 kg/hm2,行距20 cm。
2種除草劑分別設置低、中、高3個用量水平,清水為對照(表1),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0 m2(4 m×5 m),小區之間設置0.5 m的保護行。田普在燕麥及雜草未出土前用水噴濕2 mm土層后,按各處理量設置的原液兌水300 kg/hm2,人工均勻噴施于土表,即封閉式噴霧,噴施時注意倒退著操作,完畢后不準進入小區踩踏,避開大風天氣。使它隆于燕麥3葉期至4葉期噴藥,噴藥時選擇晴朗無風的10:00前或16:00后均勻施藥。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規管理。

表1供試除草劑及其用量
1.4.1 草害情況調查 在未噴施田普除草劑的對照小區,噴施使它隆除草劑前,隨機選取3個面積為0.5 m×0.5 m的樣方,分別記錄各種雜草的株數,計算密度,統計燕麥田草害情況。
1.4.2 株防效和鮮質量防效測定 于莖葉除草劑噴施15、30 d后,統計株防效;于莖葉除草劑噴藥30 d后,統計鮮質量防效。
株防效=(對照區株數-施藥區株數)/對照區株數×100% (1)
鮮質量防效=(對照區雜草鮮質量-施藥區雜草鮮質量)/對照區雜草鮮質量×100% (2)
1.4.3 產量性狀及產量的測定 收獲時,在每個小區隨機選取10株生長一致的燕麥,分別測定穗長、小穗數、輪層數、穗粒質量、穗粒數和千粒質量等產量性狀指標。每個小區采用對角線法選取有代表性的3個1 m2樣方進行考種測產,統計小區產量。
1.4.4 安全性調查 在出苗期,各小區隨機選取生長均勻的1 m2調查燕麥的出苗株數。在苗期各處理隨機選取10株生長均勻的燕麥測量株高。
數據統計及作圖采用Excel 2010,方差分析采用IBMSPSS statistics 19.0分析軟件的新復極差法。
由表2可知,燕麥田雜草分布較為一致,在施藥前各種雜草多處于2~4葉期,分布密度可達到64株/m2,平均株高為3.07 cm。其中,灰藜和反枝莧是主要雜草,二者占雜草總數的75.27% 左右;稗草、野黍子的危害也較大,二者占比為15.35% ;其他雜草的危害較小,占比在10% 左右。

表2燕麥田主要雜草情況
2.2.1 田普的防除效果 由圖1可知,田普除草劑3種施用量處理下壩莜1號燕麥田雜草的15 d株防效、30 d株防效和30 d鮮質量防效均隨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趨勢。T2、T3處理下15 d株防效、30 d株防效和30 d鮮質量防效都達到了97.3% 以上,顯著高于T1處理,而T2、T3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2.2.2 使它隆的防除效果 從圖2可以看出,隨使它隆施用量的增加對雜草防效也隨之增大,但不同處理下的防效變化低于田普處理。噴使它隆15 d后,3種處理下燕麥田雜草的株防效無顯著差異,均在88.2% 以上;藥后30 d,T5、T6處理下的株防效和鮮質量防效顯著高于T4處理(71.6% 和80.6% );噴藥后15、30 d,T5、T6處理間的株防效和鮮質量防效均無顯著差異。
2.2.3 2種除草劑最佳施用量的防除效果比較由表3可知,2種除草劑在最佳施用量T2、T5處理下,藥后15 d株防效和30 d鮮質量防效均在90% 以上,田普除草劑防效較高。

表3 2種除草劑最佳施用量處理下燕麥田的雜草防效
2.3.1 除草劑對燕麥產量性狀的影響 由表4可知,2種除草劑處理下燕麥穗長、輪層數和小穗數都比對照低,且隨著除草劑施用量的增大都表現出逐漸減小的趨勢;穗粒數、穗粒質量和千粒質量表現相反,隨著除草劑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數比對照增加18% ~31% ,穗粒質量增加10% ~17% ,千粒質量增加3.9% ~6.9% 。
2.3.2 除草劑對燕麥產量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2種除草劑處理都可顯著提高燕麥籽粒產量,同一除草劑不同處理的籽粒產量差異顯著。田普除草劑在3個處理下燕麥籽粒產量隨著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T3處理下產量最高,比對照增產61.7% ,T2、T3與T1間差異顯著,T2與T3間差異不顯著,所以,T2處理為田普在壩莜1號籽粒產量上的最佳用量;使它隆除草劑在3個施用量下隨著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略降低,在T5處理下產量最高,比對照增產58.9% 。

表4 2種除草劑對燕麥產量性狀的影響

表5 2種除草劑對燕麥產量的影響
由表6可知,田普除草劑可降低燕麥的出苗率,且隨施用量的增加出苗率逐漸降低,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2種除草劑都可降低燕麥苗期植株的株高,且隨施用量的增加株高逐漸降低,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表6除草劑對燕麥相對出苗率和相對株高的影響
田普的主要成分為二甲戊靈,主要通過抑制分生組織細胞分裂而起到除草效果。雙子葉植物吸收二甲戊靈的部位為下胚軸,單子葉植物吸收部位為幼芽,幼芽和次生根生長被抑制是主要表現。冷廷瑞等[9]研究表明,施用2 000 mL/hm2的33% 二甲戊靈乳油后,白燕2號燕麥田中雜草的防效為80% 。曹麗霞等[10]試驗得出,施用2 400 mL/hm2的二甲戊靈原液,對燕麥田禾本科、藜科、莧科和蓼科雜草防治效果明顯,平均籽粒產量比未施除草劑的對照高70.5% 。本試驗田普的最佳施用量2 250 mL/hm2處理下雜草的15 d株防效為97.3% ,30 d株防效為97.8% ,增產率為60.6% ,與以上結論相近。另外,二甲戊靈藥劑在燕麥上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申建芳等[7]研究得出,噴施田普除草劑后,燕麥植株株高降低。王娟等[11]研究表明,二甲戊靈處理對燕麥輪層數、穗長和小穗數等產量構成因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試驗也同樣得出,田普除草劑對這3個產量性狀和株高有抑制作用,但都不顯著。
使它隆除草作用原理與2,4-D相似[12],具有較強的內吸傳導性,對多種闊葉雜草防治效果明顯,對禾本科作物安全。楊廣強等[13]研究表明,燕麥田施用20% 使它隆900 mL/hm2后30 d,雜草的鮮質量防效和株防效分別達到78.4% 和83.0% 。邵曉峰等[14]研究表明,不同使它隆施用量處理的防效在80% ~100% 。本試驗結果表明,20% 使它隆施用量為750 mL/hm2,15 d株防效為91.7% ,30 d株防效為88.7% ,30d鮮質量防效為91.8% ,與前人結果相似。使它隆的最佳劑量750 mL/hm2對壩莜1號的籽粒增產率為58.9% ,效果明顯。
晉北地區燕麥田主要雜草為灰藜、反枝莧,占比分別為41.58% 、33.69% ;稗草、野黍子各占9.73% 、5.62% ;還有少量的田旋花、苦苣菜、刺兒菜及其他雜草,總占比為10% 左右。苗前噴施45% 的田普微囊懸浮劑2 250 mL/hm2,效果最佳;或苗期噴施20% 的使它隆乳油750 mL/hm2,效果最佳。田普15 d株防效、30 d株防效和30 d鮮質量防效均高于使它隆,增產效果田普稍高于使它隆,再結合用藥成本,推薦使用田普除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