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立平
關鍵詞:“向東看”戰略;東北亞;能源
俄羅斯作為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國家,經濟重心都集中在歐洲,由于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受制于歐美的經濟制裁,為了減輕國內的壓力,俄羅斯開始實施“向東看”戰略,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同時頒布了一些開發遠東的經濟政策,并積極開展與東亞國家的合作,尤其是與中國的合作。俄羅斯“向東看”戰略一方面主要是應對歐美對其的經濟制裁,加強遠東地區的經濟開發和安全投入是俄羅斯政治經濟不可或缺的策略,也是爭取亞太地區多邊合作的重要地點,加強與東北亞國家以及南亞國家的合作是俄羅斯一直以來的目標,采取合作多元化方式,打破與歐美單方面合作的局面,同時加強與亞太地區的合作。這不僅為其經濟復蘇做了有力的支持,并且對反擊歐美的經濟制裁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作為俄羅斯的面積最大的聯邦區,遠東地區油氣資源非常豐富,農業和養殖業發展潛力巨大。但由于大片土地都位于北極圈及周邊,自然條件惡劣,再加上資金、人力和基礎設施匱乏,一直沒有得到有開發,其經濟水平遠落后于俄羅斯西部。所以開發遠東的經濟戰略不僅能增加俄羅斯經濟實力,能使俄羅斯經濟走出低迷,而且也是加入東亞地區合作的重要步伐。
優勢。俄羅斯遠東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北與東西伯利亞海相鄰,南面與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與中國接壤,中俄兩國擁有4300公里的公共邊境線,東臨美國、加拿大,東南與朝鮮、韓國、日本相近,地理位置優越。俄羅斯遠東的面積為621.9萬平方公里,是俄羅斯總面積的36. 4%。其次在資源方面,俄羅斯遠東區的陸地與海洋資源極為豐富,堪稱“世界惟一的尚未得到很好開發的自然資源寶庫”,森林覆蓋率高達70%,森林面積為2.57億公頃,占俄羅斯木材的三分之一。此外,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已探明的礦物達70多種,其中石油儲備量為96億噸,煤為150多億噸,天然氣為14萬億立方米。遠東不僅是俄羅斯重要的捕魚區,也是全俄原料的重要供應地,其經濟結構相對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能源、森工、漁業和軍工生產,因此遠東的經濟領域在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劣勢。俄羅斯的貿易還是主要集中在歐洲,歐洲是俄羅斯能源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雖然受經濟制裁,但是雙邊貿易并未中斷,俄羅斯的資金都投在西部,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歐洲,經濟發展結構具很大的不平衡。其次就是遠東地區發展的自身問題,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氣候條件惡劣。俄羅斯遠東大部分地區都處于極地圈內,寒冷的氣候條件牽制了遠東地區經濟發展。遠東的深水港大多都不是不凍港,冬季會結冰,氣候條件導致其“適航”期短,大大降低了其開發的價值。二基礎設施落后。一方面俄羅斯國內缺乏對遠東地區足夠并持續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惡劣的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條件艱難,基礎設施不完善。三俄羅斯遠東地區勞動力不足。俄羅斯全國的人口呈負增長率,俄政府雖然出臺了生育補貼政策,但收效甚微,加上老齡化日益嚴重,目前俄羅斯的勞動力缺口已高達1000萬人。而遠東地區的年輕人都喜歡到西部大城市去工作,遠東地區勞動力人口缺失就更嚴重了。
政策措施。從2014年俄羅斯開始加大對遠東地區的開發,2014年頒布實施的《跨越式發展區法》,為其區域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2015年7月13日,《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法》開始生效,為建立和完善“遠東自由港群”奠定了法律框架和基礎;為推進境內居民移居遠東地區,2016年期間頒布了《遠東1公頃土地法》;2017年,俄羅斯政府簡化了對外國游客和投資和入境遠東的簽證制度,并且出臺降低個人所得稅、降低社保繳納費用率等措施鼓勵俄民眾向遠東丟遷移。俄羅斯在遠東開發方面金鑼密鼓地進行著,不斷推行土地使用優惠政策、稅收政策、公共服務等吸引外資。同時,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特別設立遠東發展部、遠東發展公司、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發展基金等機制性安排,通過立法吸引外資、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給予了諸多特殊政策和金融支持,還啟用電子簽證和簡化簽證手續吸引各國的各類人才,力爭使遠東開發逐漸走上正常軌道。
2015-2018年俄羅斯已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連續召開四屆東方國際論壇。通過舉辦國際會議,不僅擴大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影響,而且該論壇成為了世界各國了解俄遠東發展態勢、凝聚各國智慧、吸引外資的重要平臺。普京已于2018年12月同意將遠東聯邦行政中心由哈巴羅夫斯克遷至符拉迪沃斯托克,以提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政治中心的功能。
合作領域。從俄羅斯“向東看”戰略的合作領域上看,俄羅斯經濟“向東看”策略的合作內容集中在能源和軍工兩個方面。由于受到西方制裁,俄羅斯對華的技術和金融需求上升,中俄雙方在短時間內簽署了有關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高新科技合作等一系列合作協議,并且快速與中國簽署了西線天然氣管道備忘錄。此外,俄羅斯保持對日本、韓國、朝鮮的交往熱度。日本積極投入東北亞合作中,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使得日俄合作向積極方面發展。此外,俄羅斯不斷促進朝鮮半島鐵路與俄跨西伯利亞鐵路的聯通,進而推進俄、朝、韓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加速與東亞國家的合作。
開發收效。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將成為國家開放改革和消除壁壘的標志。在2015-2019年期間遠東地區的工業生產總值快速增長了近23%,高出俄全國2倍多。截至2018年7月底,?12多萬俄羅斯人在遠東地區申請土地,并有4萬多人申請成功。目前在遠東地區已設立了20個超前發展區,369個企業入駐,創造了2萬多個工作崗位。同時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制度的建立,1404個入駐企業利用自由港制度,創造了1萬個多工作崗位。2014-2018年累計直接外資對遠東大區的投資五年內增長了86%。俄積極打造“一區一港”從貿易額占比來看,韓國僅次于中國,中國僅比韓國多0.2個百分點(2018);從投資額來看,日本反超中國,中國僅比韓國多0.08億美元(截至2017年1月1日數據)。特別值得深思的是日韓是美國的盟國,在美國攜手西方國家聯合對俄羅斯制裁時,日韓是緊隨其后,況且日本與俄羅斯有領土糾紛,即便如此,日韓在俄羅斯遠東中卻深得民意,比如韓國2017年在國內專門推出了“新北方政策”及“九橋戰略”,安倍也提出了對俄經濟合作的“新思維”戰略,日韓兩國積極探索參與俄羅斯遠東開發新途徑,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
東北亞地區貿易合作不斷增加。俄羅斯在2017年結束了經濟連續3年負增長的現象,開始向正增長方向發展。東北亞六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總量的19%,隨著東北亞地區的快速發展,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外資增長率也高達17%,遠東地區的外資投入已經占俄羅斯總的外資的三分之一左右,整個遠東地區的經濟增長率也高于全俄平均水平。
目前東北亞被看作世界上發展最有潛力的地區,整個東北亞的目標都集中在環日本海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這兩個經濟區。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問題,東北亞地區矛盾較為復雜,與其他區域組織相比,東北亞經濟合作還主要處于初步階段。從合作形式來看,都主要是以雙邊貿易合作為主。各國簽署的合作協議都主要停留在雙邊合作上,而非整體區域合作范圍。從發展項目來說,中俄朝三國的圖們江三角洲開發逐漸走向務實。從經濟合作機制上來說還有待加強,各個國家還主要是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合作模式,多邊合作組織會議已經舉行多次,但是都沒有超越國家間的合作范圍,缺乏明確的合作框架和機制,導致區域合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近年來由于國際能源環境的不穩定,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能源價格的不穩定,而與東北亞國家加強合作有利于促進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多元化,所以俄羅斯逐漸加強了與東北亞國家的能源合作。能源作為東北亞各個國家來說都至關重要,俄羅斯蘊藏豐富的天然能源,而中日韓朝蒙則對能源的需求非常大,所以彼此形成天然的需求供給關系。中俄于2014年簽訂了《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目前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中國總消費量的五分之一。根據2018年的《世界能源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韓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為513億立方米,消費量為494億立方米,其中從俄羅斯進口的總量占總進口量的5.07%。目前,朝鮮和俄羅斯在能源合作具有很多優勢,俄羅斯與韓朝共建的天然氣管道已經磋商多年,近幾年該項目將進入具體化實施階段,俄羅斯向朝鮮輸送天然氣也將指日可待。此外,日本從俄羅斯進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雙方貿易量巨大。中蒙兩國的貿易結構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合作的商品種類比較單一,存在失衡現象,蒙古國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非常嚴重,而俄羅斯對蒙古的投資則主要集中在能源與礦產方面。
在制造品方面的合作。目前俄羅斯制造業發展主要集中在重工業,而民用制造業比較落后。中國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在制造業領域長時間積攢的產能迫切需要分散,而俄羅斯遠東地區因為遠離俄羅斯的經濟中心導致制造業發展落后,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兩國合作潛力巨大。當前俄羅斯已有59個地區與中國簽訂了合作協議,中國商業投資分布于俄85個聯邦主體中的74個,兩國貿易合作繼續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此外,2016年12月中旬普京訪日期間, 日俄雙方就能源等8項經濟合作的具體內容達成了協議, 日本向俄提供包括民間投資在內總額約達3 000億日元的資金。如今日本也已經在遠東地區投資了150億美元并且還將繼續增長,在經貿合作方面雙方商定優先推動30個民間經濟合作項目。據俄羅斯對外貿易網站數據顯示,2018年俄羅斯出口韓國的食品和農業原材料為15.85億美元,占俄羅斯對韓國出口總額的8.89%。其中,由俄遠東生產并出口的份額占90%以上,韓國在《2017~2022年韓俄農業合作規劃》中提出建立農業物資生產基地,把畜牧業、溫室等技術密集型農業以及加快種子加工、種植技術研究作為兩國農業合作的落腳點。俄朝經貿合作一貫的商品主要是天然氣、機械制造產品和軍工產品。今年4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會晤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高層交往助力各領域雙邊關系的發展,有利于促進雙邊合作。
機遇。俄“向東看”戰略的逐步落實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正在給東北亞地區合作帶來和平與發展的新機遇、新動力。俄遠東地區與中國毗鄰,“一帶一路”倡議為俄遠東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俄遠東地區地方政府愿與中方加強合作,實現互惠發展。此外,中蒙俄著力推動經濟走廊建設和三國毗鄰地區次區域合作,這起到了示范效應,為東北亞地區協作注入了新動力。
遠東地區擁有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被譽為“世界上唯一未被深挖的寶庫”。然而這個“寶庫”由于經濟增長緩慢、基礎設施落后、人口流失嚴重等問題,至今未能體現出應有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但遠東開發是俄羅斯的百年大業,其地緣政治、經濟和安全意義對俄而言舉足輕重,遠東開發的深入推進不僅有助于俄實現東西部的均衡發展,也會為中俄務實合作帶來新機遇,也進一步塑造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新模式。當前,東北亞地區多個雙邊或多邊合作框架正在逐步形成;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已初見成效;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正在加速進行;韓朝也有望開展經濟合作。
挑戰。遠東地區遠離莫斯科首都,又游離于亞太經濟圈之外。俄羅斯國內經濟危機并未走出低谷,同時在國際上遭受嚴厲的經濟制裁,國家經濟增長微弱。地區發展的重要指標是人口是否有增長,缺人是嚴重制約俄羅斯遠東發展的問題。長期以來,俄羅斯遠東地區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加上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效率低下,這些問題都會讓外資望而卻步,都對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鍾曉燕.俄羅斯加快“向東看”步伐 [J].領導之友,2015(10).
[2]趙博文.新時期俄羅斯“向東看”戰略研究[D].國防科技大學,2017.
[3]李勇慧.2017年俄羅斯向東看政策評述——兼論歐亞伙伴關系[J].俄羅斯學刊,2018(04).
[4]娜日娜.21世紀蒙古國與俄羅斯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8.
[5]任立冉.朝鮮對外經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