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婷
關鍵詞:“實事求是”;思想內涵;新維度;
“實事求是”,語出《漢書·景十三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痹谵o海里,“實事求是”有著“根據實證,求索真相”的意思。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第一次把“實事求是”提到物質和精神的關系這一哲學基本問題上,上升到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高度加以闡述。然而僅僅在思想路線或認識論的意義上理解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思想不僅很難完全理解這一思想的歷史意義,也很難解釋為什么在現實生活中那么難以做到“實事求是”。如果跳出理解“實事求是”思想的傳統思路,按照生活實踐的觀點重新進行理解,就會發現“實事求是”還蘊涵著屬于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價值論和道德論內涵,這對于全面理解“實事求是”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實事求是”的內涵,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作出的是認識論意義上的闡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去研究?!编囆∑皆谶M一步把“實事求是”闡發為黨的思想路線(即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也是在認識論的意義上的理解。
無論在思想路線還是認識論的意義上定義“實事求是”,“實事求是”關涉的都是人的認識問題,即如何正確認識事物,發現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問題,進一步說是按照何種原則去進行認識的問題。在傳統哲學的范疇內,認識論意義上的“實事求是”可以簡單理解為“主觀要符合客觀,特別是要發現并遵循客觀規律”的一種中國化表述。
中國共產黨人是一個特殊的實踐群體,這個群體所堅持的“實事求是”不僅具有一般意義上的價值論和道德論內涵,而且具有與這個特殊實踐主體直接相關的特殊內容。作為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實踐主體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人,是“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的人。因而,中國共產黨人的“實事求是”是關于人民大眾的“實事”,是關于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的“實事”,而不是個人的“實事”。
在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的過程中,在不斷認識未知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將“求真”作為他們的價值追求,這種價值追求在革命實踐中實際存在并獲得“真知”,這便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理論的價值論層面的內涵。為了人民大眾得解放的“實事”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特殊的價值追求,基于這樣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人民大眾的“實事”去和各方反對勢力作斗爭,這樣,“實事求是”理論對于中共產黨人而言,便不再是單純的認識問題,而是為了誰而實事求是的問題。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對“實事求是”思想的闡述,也能夠發現,“實事求是”并非只是思想上的認知問題,更多的是強調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問題,這個“態度”主要針對主觀主義那種僅憑熱情、僅憑想象,不從本質上探尋中國革命的歷史發展規律,不從真實的工作情況去創造生活實踐的態度。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倡導的是科學的態度,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
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實事求是”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要求。這種要求既體現在說真話、辦真事上,也體現在言行一致、理論和實踐相統一上。這些要求總起來說就是在實踐中真正體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價值追求,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利益而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反對“說一套做一套”以及“假、大、空”。另外,中國共產黨人以爭取人民的解放與幸福為己任,就不再是從個人出發為謀求個人功利的行為,而是一種無私利民的道德行為。能夠為人民的利益與幸福而“實事求是”是超越了狹隘的個人功利境界的道德境界。由于中國共產黨人的“實事求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抽象的“實事求是”,而是為人民服務的特殊的“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本身也同共產黨人的宗旨統一起來而具有了道德的屬性,能否為人民而做到“實事求是”也就成為檢驗共產黨人黨性的重要標準。在這一意義上,要求共產黨員堅持“實事求是”首先不是要求黨員如何使主觀符合客觀的認識問題,而是能否堅持為人民服務的黨性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不斷前進的,在前進的道路上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斗,需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站在歷史發展的新關口,要堅持問題導向,一以貫之地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發展的新輝煌,同時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貢獻出更好的中國方案。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3] 程美東.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個問題[M]馬克思主義研究.2005(05)
[4]黃婷.實事求是話語的演進邏輯、體系結構及現實價值[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6)
[5]劉靜涵.毛澤東“實事求是”辯證法的內在透視[M]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