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江
關鍵詞:脫困攻堅;習近平重要論述;扶貧問題;哲學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因此,我們要響應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們提出的要求,要摸清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脫困攻堅工作中還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才能切實完成黨的要求,有力推動脫困攻堅工作順利開展。
扶貧內生動力不足,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在大部分貧困地區,導致群眾處于貧困狀態的最大因素,就是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較弱。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群眾缺少工作機會,經濟結構單一其主要生產還依賴于傳統農業種植,缺乏集體經濟,沒有完整的產業鏈,使得貧困地區的生產動力嚴重不足。這些條件使得人們群眾所能創造的財富和生產資料極其有限,群眾的年收益難以實現滿足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時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考內生動力,如果憑空救濟出一個心存,簡單改變村容村貌,內在活力不行,勞動力不能回流,沒有經濟上的持續來源,這個地方下一步還是有問題”。當前的扶貧工作中,許多政府還沒有意識到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弱的問題,為了完成目標,直接給貧困群眾提供錢財和日常用品,忽略了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難以在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
鄉村干部人才短缺,基層員工積極性低。貧困地區的群眾,最需要的不是簡單的錢財和物品,而是能帶領他們真正擺脫貧困現狀和實現自我發展的基層干部人才。人才是脫困攻堅戰中的“造血干細胞”,貧困地區不僅僅需要干部人才,也需要引入擁有專業化技能的人才。優秀的基層干部,可以團結帶領人民走向富裕,帶動村里的產業發展。但是由于基層的生活工作條件艱苦,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經濟基礎教程,各方面的措施和政策不完善,干部的工資待遇低。難以吸引優秀的干部來基層工作,
群眾思想觀念守舊,貧困代際傳遞普遍。要想讓貧困群眾在經濟上脫貧,其前提條件是要讓他們在思想觀念上脫貧。由于教育的缺失和封建思想的影響,大多貧困人口在認識和思想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在貧困地區許多家長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孩子去讀書不如去賺錢,大大限制了孩子的未來發展潛力,導致整體的文化知識和技術能力水平低下,部分地區還沿襲著小農經濟思想,限制了農民的生產和發展。這些現象都極大的阻礙了脫貧工作的正常開展。
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習近平指出:“實施鄉村振興策略,增強貧困群眾內生發展能力,是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性安排,也是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舉措。”因此,扶貧工作的一方面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支持新的主體經營模式,轉變農業生產方式。
扶貧工作要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在鄉村大力發展新型產業,推動農產品的加工,完善農業生產鏈,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其次,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本地特色產業。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解決好“三農”問題,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增強貧困地區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
注重基層干部培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扶貧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扶貧工作的關鍵一環。首先,要完善對鄉村基層干部人才福利保障以及人才管理的相關政策,提高基層干部的工資待遇,從而激發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只有將在崗的干部留住,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才能引入外地的優秀人才。其次,要加強對基層干部的人才選拔,并對開展扶貧工作的基層干部進行專業培訓,扶貧工作的開展,需要高素質的干部人才,才能領導貧困群眾一步步富裕起來。因此,關鍵還是要靠本地干部隊伍和人才,積極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加強本地干部隊伍建設,提供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大學生和高素質人才回鄉,基層的人才越多,就越能團結帶領人民走向富裕。
開展教育宣傳活動,改變群眾思想理念。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切斷貧困代際傳遞,是扶貧工作的長遠目標。因此,要加大教育扶貧的力度。首先,要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改變家長內心的舊社會觀念,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并適當開展集中學習教育活動,讓家長明確學習科學知識才是脫貧致富的必經之路,才能讓家庭里的孩子擁有上學的機會。其次,改善貧困地區的教學條件,對貧困學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補助,提高教師的薪資和教學水平。
脫困扶貧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讓所有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不斷發現并解決問題,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為指導,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參考文獻
[1]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 脫貧攻堅步鏗鏘 ?攜手并進邁小康[N]甘肅日報,2020-07-22(001).
[2]王麗榮.以決戰決勝之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