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原峰
為適應從嚴治黨新要求,進一步強化黨內監督,《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黨委(黨組)在黨內監督中負主體責任,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從黨內法規層面規定了黨委(黨組)應承擔的責任義務。各級黨委(黨組),應自覺扛起黨內監督職責,在具體監督實踐中,把握和處理好“五個關系”,推動黨內監督向縱深發展。
黨委(黨組)在黨內監督中承擔主體責任,體現了黨中央對各組黨委(黨組)的政治要求,也是各級黨委(黨組)的法定職責,要站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看待這一問題,同時,符合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這一政治要求。為解決治黨管黨不力、腐敗問題頻發背后的體制機制問題,黨和國家從頂層設計層面,一體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國家監察體制和紀檢監察機構改革,實現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并賦予紀委監委專責機關職能。只有正確處理好黨委(黨組)與紀委監委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形成最大合力。首先,同級黨委(黨組)應加強對紀委監委的領導,檢查其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情況。也就是說,黨委(黨組)在管黨治黨中居于主體地位。黨委應當定期聽取、審議同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加強對紀委監委工作的領導、管理和監督。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的好壞,黨委負主要責任。其次,同級紀委應加強對同級黨委履行職責、行使權力情況的監督。由于紀委工作接受雙重領導,監察工作由上級紀委監委派出,因此,紀委監委對同級黨委具有法定監督職能,在實際工作要解決大膽監督與依規監督的問題。其次,要準確把握業務工作的政策性要求。比如,監督執紀工作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線索處置、立案審查等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應當向上級紀委報告。這些制度性的設計有著深層次考慮,在具體工作中要準確理解,靈活運用。我們構建的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中,黨的自我監督是主體,黨的領導是根本。
黨委(黨組)要牢固樹立抓好黨內監督是本職、不抓黨內監督是失職、抓不好黨內監督是瀆職的觀念,要把黨內監督主體責任牢記在心,落實在行動上。紀委監委則要發揮好黨內監督協助作用,實現“監督的再監督”,防止出現“監督變牽頭、牽頭變主抓、主抓變負責”現象。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扎實有效的黨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政治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全面領導、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權力的監督。從黨和國家近些年通報的典型案例看,權力一旦缺少監督后果極其嚴重,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重大危害。《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第三條中講到,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看似普通的兩句話,卻蘊含著極其深刻的道理,既是經驗教訓的總結,也是對執政規律的深刻反思。作為黨委(黨組)負責人,對于黨內監督,要善于站在黨的視野看待問題,清醒地認識到,加強黨內監督責任重大,意義深遠,往大了說關系黨的執政地位,往小了說,關系到一個單位的長遠發展。“堤潰蟻孔,氣泄針芒”,黨內監督要善于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做好防微杜漸、查漏補缺的工作。通過全面細致的黨內監督,實現黨委(黨組)班子清正廉潔,“三重一大”事項合規合法,選人用人風清氣正,以良好的黨風廉政建設引領事業健康發展。加強黨內監督,落實黨管干部原則,也有利于解決少數黨組織、黨員干部理想信念虛化、法紀觀念淡漠、擔當作為意識不強,失職瀆職、以權謀私等問題的發生,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做好黨內監督既是黨委(黨組)職責所在,也是單位培基固本之舉。扎實有效的黨內監督,能夠促進日常業務工作健康發展,要積極探索黨內監督與日常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動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黨紀法規,為從嚴治黨、依法治國提供了遵循和依據,需要我們在工作中認真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崇尚實干、狠抓落實。只有把黨紀法規用活用足,才能真正發揮實效。黨委(黨組)首先要對這些黨紀法規學深悟透,掌握其理論性、政策性和配套性。上級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在實際工作中用好用活,務求實效。做好黨內監督工作,不能就監督而監督,要善于結合其他工作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尤其在以下幾個方面要形成合力。首先要壓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現有效監督,不能搞單兵作戰,要通過專題學習討論、簽訂責任書、加強檢查考核等形式,使各級黨組織管好自已的人,看好自已的門,層層發揮作用。其次要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紀檢委員等各種監督力量統籌協調作用。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構建紀委監委、組織人事、政法、公檢法司等多部門協作配合的工作平臺,通過完善健全問題線索移送機制、技術調查配合機制等,謀求反腐敗工作合力最大化。再次要嚴格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通過嚴肅認真的組織生活,始終牢記黨員身份,知敬畏、謹言行,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尤其要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黨支部或黨小組的組織生活,不搞特殊化。此外,通過問責機制、巡視巡察制度等方式,始終把懲戒“利劍”高懸,倒逼各級部門履職盡責,忠于職守。
黨委(黨組)要把抓制度落實作為基礎工作常抓不懈,而不是停留在開開會、發發文上,真正做到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做制度的執行者和維護者。
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的政治特性,在實際工作中,要轉變以前那種以查辦大案要案為工作政績的舊有觀念,從注重查辦案件向加強日常監督轉變,轉變執紀執法理念。紀檢監察工作的目的,不是查辦的案子越多越好、處理越重越好,而是要依據不同的違紀情況程度和不同對象采取分類診療方案,設置層層防線,進行有效阻擋,抓早抓小,體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體現對廣大黨員干部的嚴管與厚愛。無論是紀委的監督執紀問責和監委的監督調查處置,都是把監督職能放在第一位,從以前重視查處極少數腐敗分子,向管住大多數轉變。紀檢監察體制的改革,就是為了實現黨紀黨規管住全體黨員,監察法管住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目的,從而達到全覆蓋,當然,對于那于依然不收手、不收斂的要堅持嚴肅查處。紀檢監察工作的新變化,要求黨委(黨組)要積極適應這一變化,深入探索運用約談提醒、談話函詢、參加會議等多種形式,不斷增強常態化、近距離、可視化的日常監督,把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這個武器使用好,發揮最大效能,實現由“事后監督”向“事前監督”轉變,在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上下功夫。
黨委(黨組)要重視日常監督,做到重在日常、貴在有恒,真正聚焦監督基本職責,聚焦監督定位,以卓有成效的日常監督促進黨風廉政建設,預防腐敗問題發生。
打鐵還需自身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堅持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在全面從嚴治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作風建設、陶冶道德情操、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等各方面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形成“頭雁效應”。班子自身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本單位的政治生態,只有搞好自身建設,做到率先垂范,才能統好班子,帶好隊伍。黨委(黨組)要強化自身監督意識,自覺接受紀委和群眾的監督,把做好自身監督視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應有之義、應盡之責。尤為重要的是,黨委(黨組)書記是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履行教育、管理、監督職責,帶動營造全面從嚴治黨良好氛圍,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管黨治黨第一責任人職責。首先,黨委(黨組)要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上做好表率,突顯鮮明的政治導向。其次,要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上做表率,勤勉務實,敢于擔當,不辱使命。再次,要在遵章守紀、廉潔奉公上做表率,做到公正用權,克已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人民。最后,要在嚴肅執紀、敢于問責上做表率,彰顯紀法威嚴,形成有效震懾。
黨委(黨組)班子建設與政治生態二者關系密切,相輔相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班子建設過硬,才能實現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才能確保黨委(黨組)始終成為單位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
QQ號:184073727,手機13914752409,單位:江蘇省新華日報社紀委監察專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