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貽

2020 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出席記者會時向國旗鞠躬。圖/法新
日本當地時間8月28日下午5時,安倍晉三正式宣布因健康問題辭去首相職務。就在四天前,安倍剛剛刷新他的外叔公佐藤榮作創下的2798天的首相任期紀錄,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
安倍原本希望實現的執政目標包括:修改憲法、朝鮮綁架的日本人質問題和與俄羅斯簽訂和平協議正式結束戰爭狀態。但是隨著他的意外下臺,這些目標未能全部完成,他也在記者會上為此向日本國民道歉。
安倍留下的空缺由誰來接盤將左右日本的國家走向,因此安倍接班人成為日本國內外最關心的議題之一。不過,這個問題隨著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9月2日宣布正式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而明朗。
經濟學人智庫日本經濟分析師阿德瓦拉(Waqas Adenwala)對《財經》記者稱,安倍的突然辭職造成了日本政壇真空,他多年來的強勢領導意味著自民黨內部原有的團結將會因為各派系爭取成為繼任首相而瓦解,過渡時期的動蕩也將在短期內影響政府決策,因為新首相產生后還將需要整合各派系的支持。
如果菅義偉接任將能確保安倍一些政策的連續性,特別是在疫情重傷經濟的特殊時期。不過,后安倍時期的政治穩定性是一個問題,這可能導致他的任期不會太長,阿德瓦拉說。
這是安倍第二度因為健康問題辭職,上一次同樣是因為潰瘍性結腸炎。他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八年他成功控制了這一從十幾歲就開始纏身的頑疾,但是他在今年6月被告知腸炎復發,醫生試用了新的藥物試圖控制,但是他的健康狀況到7月中迅速惡化,在8月下旬收到最新的檢查報告后他決定辭職。
現年65歲的安倍于2007年首次擔任日本首相時就因為潰瘍性結腸炎而在短短一年后辭職下臺,2012年12月二度上臺的他任期本應在2021年9月隨他自民黨主席任期的結束而結束。不過,他在8月突然數度造訪慶應大學醫院,首相出現健康危機的疑慮傳遍日本朝野。
日本國內外陸續出現誰將接替安倍以及后安倍時代政治格局的討論,外部猜測可能接任首相的人選包括副首相麻生太郎、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前防衛大臣石破茂和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
安倍在8月28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不會指定自己的接班人。他說,新的自民黨總裁人選,由黨的執行部按程序去選舉,“我不便發表意見“。麻生和河野太郎很快表態不會參加竟選;岸田文雄和石破茂則在9月1日分別表達參與競選的意愿。
最后宣布參選的菅義偉,盡管在自民黨內不屬于任何派系,但是他身為安倍多年的得力助手,反而因為黨內派系間的相互算計,在這輪新首相選舉成為最后表態、最有希望的黑馬。

菅義偉。圖/法新
遵循派系傳統的自民黨先通過協調方式訂下黨主席的投票方式,最后干事長二階俊博在總票數788和535兩個方案中,拍板選了535票由本黨國會議員和地方支部聯合代表投票產生的方案。
“如果照原本程序(788票)直接選舉,當選的應該是石破茂。”一位熟悉日本政治的學者對《財經》記者解釋,“二階選定的方法對菅義偉最有利。”
選舉方式的選擇無疑是為菅義偉鋪的路,他接下來的挑戰是各大派系的支持態度。在正式宣布參選前,菅義偉已獲得主要派系支持,包括由黨內大佬細田博之領導的第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會(也稱細田派)、副總理麻生太郎領導的麻生派以及二階俊博領導的第四大派系二階派;菅義偉幾乎能確保拿下的支持票數已達將近半數的199票,另一大派系竹下派在協調后也加入其他兩大派系支持菅義偉先完成安倍留下的一年任期。
三大派系細田派、麻生派和竹下派9月2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公開表態支持菅義偉。細田博之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希望菅義偉繼承安倍政府至今的政策。麻生太郎指出,負責新冠疫情防控的菅義偉是自民黨總裁的優秀人選;竹下派會長竹下亙則表示,國家遭遇困難時期需要強而有力的內閣,考慮自民黨總裁人選應繼承安倍政策,因此推薦菅義偉。
菅義偉在參選記者會上承諾,他將延續安倍的政策,包括以寬松貨幣政策為主的安倍經濟學、解決朝鮮綁架問題和修憲等。
安倍任期中更大的爭議是今年以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力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截至9月4日,日本全國確診病例超過7萬例。
安倍政府原本希望能在今年夏天舉行、提振日本經濟的東京奧運會因疫情被迫延期。日本全國4月進入緊急事態,導致經濟急速下滑進入嚴峻狀態。5月解除緊急事態后,6月、7月經濟活動開始緩慢恢復。為應對疫情對經濟活動帶來的傷害,安倍政府自3月開始陸續出臺經濟刺激方案,4月7日內閣通過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緊急經濟對策,規模達日本GDP的20%,遠超過2009年金融危機后的刺激政策規模。
但是日本政府8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二季度GDP比去年同期下滑27.8%,創下二戰以來最大跌幅,安倍上任后推行的“安倍經濟學”刺激的經濟增長被一抹而凈。所幸該下滑數據略低于高盛證券4月底預估的29%,且低于疫情更嚴重的美國和英國。
瑞穗銀行的分析顯示,二季度是受到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一個季度,除了隔離政策迫使個人消費、服務業下滑,出口也因為全球消費萎縮、消費者避免購買如汽車和衣物等非必需品的原因而大幅下降。
美林證券經濟學家德瓦利爾(Izumi Devalier)指出,數字顯示日本經濟其實正往對的方向前進,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但問題是“復蘇將是非常長的過程”。
部分悲觀的經濟學家認為日本的復蘇可能需要四年時間,不過前日本央行和財政部官員、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伊藤隆敏認為,二季度的數字確實讓人驚嚇,但是和2008年金融危機相比,疫情帶來的影響盡管更劇烈,但也更短暫,他認為日本經濟將呈現U型復蘇,“這將取決于疫苗(研發),不過我們將能在2022年前回到疫情前情況”。
早稻田大學經濟學教授野口悠紀雄指出,GDP的下滑并非主要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個別產業的嚴重衰退和失業率,這才是政府應該關心的。
伊藤則指出,安倍政府的刺激方案至今證明是有效的,不過他認為政府應該花更多錢在國內疫苗的研發上,這樣將能降低對外國疫苗的依賴。
日本政府8月的月報指出,日本經濟仍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處在嚴峻階段,但是最近已出現復蘇的跡象,其中出口、工業生產增長的態勢尤為明顯。關于接下來如何控制疫情,安倍在記者會上也表示,政府將確保未來每天能篩檢20萬疑似感染病例。
部分經濟學家指出,全球疫情將可能在冬天卷土重來,日本出口恢復仍存在不確定因素,這也連帶導致就業情況相對脆弱,不只國內就業人數持續下降,就業人口的工作時長也不斷縮減。
安倍政府為刺激個人消費,7月22日推出“Go To旅游”刺激方案,補助國民在國內旅游。根據統計,個人消費在過去三年暑假期間都呈現增長,今年因為疫情,民眾并未按照慣例出游,日本政府目前將希望放在9月假期,希望日本民眾能重新出游,刺激國內消費。
多年來負責整合安倍政府政策的菅義偉8月27日強調,日本政府將推動更多刺激經濟方案,包括大規模的貨幣和財稅措施,“我們需要考慮做什么可以避免經濟面臨斷崖式衰落”。日政府一直在控制病毒傳播和避免經濟進一步下滑間尋求平衡,“我們希望能避免另一個可能造成負面經濟影響的緊急狀態”。
1948年出生于日本南部鄉下的菅義偉和安倍、麻生出自政治世家完全不同。他靠著對政治的熱情和與民眾的交流,打破日本政壇重視家庭背景的傳統,一步步在政壇往上爬。
1984年進入日本政壇的菅義偉,在安倍宣布請辭24小時前,仍堅持安倍身體無嚴重問題,并表示自己對首相一職不感興趣。
身為草莓農民的兒子,菅義偉在成長過程看盡農民的辛勞,他描述他的父母總是在他起床的時候才從田里回到家,因為這樣的庶人背景,他得以將自己區別于其他出自名校的日本政治人物。
在進入政壇之前,菅義偉從鄉下到東京去闖蕩,在東京的紙箱工廠工作兩年,之后靠著半工半讀完成法政大學學業。“我開始思考是政治推動世界(改變)?!?/p>
1975年,26歲進入政壇,成為時任國會議員小此木彥三郎的秘書,1983年小此木進入內閣擔任通商產業大臣時,菅義偉也跟著進到政府擔任大臣秘書。
1987年他首次投入地方選舉,參加橫濱市議員的選舉,他形容當時的生活非常困難,一邊選舉,還要一邊養三個幼小的孩子,分別只有6歲、3歲和1歲。
擔任兩屆橫濱市議員后,他進入下議院,為了拉選票,他設計很多不同于傳統的競選方式,包括成為在地鐵站前“肥皂箱演講”的第一個政治人物,以及通過問卷方式調查選民關心的議題等。
2006年他進入內閣,擔任安倍第一屆首相的總務大臣,2012年安倍再次擔任首相,他也入閣成為官房長官。
在忙碌的工作行程下,菅義偉堅持運動健身,他的每一天從閱讀所有主要報紙開始后,他會做100個仰臥起坐,接著40分鐘走路,之后才出門上班,晚上回到國會宿舍后,他還會再做100個仰臥起坐。
日本媒體指出,從他的運動習慣反映出他“努力付出和持久不懈的性格”。
相較于菅義偉,石破茂代表反安倍勢力,在自民黨內外人氣都很高。2012年的總裁選舉中,石破茂曾憑借拿下最高黨員票在首輪投票中名列第一,但是在第二輪投票中因國會議員票不如安倍而落敗。
另一名對手是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他一度是被看好的安倍接班人,不過派系終究看法紛歧而無法得到多數支持。
原打算隨著安倍在明年下臺的菅義偉已計劃了他的退休生涯,先到菲律賓宿務上三個月的英語語言學校,接著環游世界。不過,隨著日本政壇的快速變化,他的計劃或者需要往后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