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晗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影響,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面臨較大壓力和挑戰,且區域分化顯著,同時商業銀行進行不良資產處置和撥備計提的力度已在加大。
8月25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處置不良貸款1.1萬億元,比去年同比多處置了1600多億元。下半年還要把力度加大,爭取不良處置到3萬多億元。
此前,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7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24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4%,較上季度末增加0.03個百分點。尤其是農商行的不良率達到4.22%,較上季度末增加0.13個百分點;民營銀行的不良率也從上季度末的1.14%增長到1.31%,增加0.17個百分點。
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31日,共有17個省區市銀保監局披露二季度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數據,因經濟發展狀況不同,不良率的區域分化明顯。
從17家地方銀保監局披露的當地銀行業在二季度末的不良貸款率來看,二季度末的平均不良率為2.01%,較一季度末的平均值1.96%下降5個基點,整體信用風險依然在好轉,資產質量改善。

資料來源:各銀保監局。制圖:顏斌
從具體數據來看,不同地區的不良貸款率差異較大。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資產質量比較好,不良貸款率處于 1%以內。處于西部地區的甘肅則遠高于其他地區,不良率達到7.71%,不過從甘肅省不同類型銀行的不良率來看,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率為1.68%,股份制銀行為2.21%,城市商業銀行為2.17%, 不良率相對較高的銀行則主要是農村金融機構。
此外,山東、山西、海南、天津、廣西、河北等地處于2%-3%區間,江西、湖南、貴州、深圳、重慶和廈門則處于1%至1.5%之間。
從數據披露較全的江蘇省來看,除城商行不良率較一季度末提升7個基點外,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不良率分別下降6個基點、4個基點、23個基點至0.75%、0.94%、1.72%。
某股份行總行高級分析師對《財經》記者分析稱:“即使是同一家銀行在不同地區的分行同樣面臨著不良率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客戶資質不同、且產業結構差別大,部分產業受到的沖擊比較大,恢復周期漫長,總行也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了因地制宜的延期還款、財務重組等方案。”
此外,就不良率的季度變動幅度而言,多數地區銀行業不良率出現下降趨勢,在17個地區中,有9個地區在二季度末不良率出現下降,2個地區保持不變,6個地區呈現增加趨勢。
其中,海南下降幅度最大,達到35個基點,山東、河北、廣西和湖南的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分別下降21個基點、20個基點、18個基點和15個基點,改善較為明顯。浙江、江蘇、重慶、北京和上海等地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由于銀行業不良率保持在 1%以下,不良率的變化幅度也比較小。
在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少數地區中,甘肅省銀行業資產質量壓力提升較快,達到40個基點,山西和天津不良貸款率僅小幅增長,分別提升7個和4個基點。
對于后期不良率的走勢,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期曾表示,當前由于經濟尚未全面恢復,新冠肺炎疫情仍有較大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也存在一定時滯,有相當規模貸款的風險會延后暴露,未來不良貸款率上升壓力較大。
肖遠企認為:“疫情暴發后,確實對金融行業產生了一些挑戰,風險有所上升,但是整體來看,目前風險水平還是完全可控。我們主要采取了一些措施,有很多都是前瞻性的措施來對沖這些風險。”
中銀國際報告認為,由于疫情對資產質量影響的滯后性,以及經濟不確定性背景下監管對銀行風險抵御能力要求的提升,下半年不良資產風險暴露速度較上半年將有所加快。
某券商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表示:“從6月份之后的調研數據來看,部分銀行的不良貸款生成率出現上移趨勢,后期將演變為不良率的上升。客戶的區域分布是一方面的原因,不同的銀行風控措施不同,導致回款的力度有差別,也會影響不良率。”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圖/中新
為了減輕不良貸款處置壓力,目前,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渠道也在逐漸豐富。多位受訪的銀行業人士均表示,除了加大風控和貸后管理外,還在加大不良資產的核銷等處置力度,以保持資產質量的相對穩定。
對于銀保監會應對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的措施,郭樹清還表示,將提早謀劃,積極應對。一是做實資產質量分類。二是備足抵御風險“彈藥”。要求銀行采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提前加大撥備提取,提高未來風險抵御能力。三是加大不良處置力度。四是嚴控增量風險。督促銀行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在化解存量不良同時,防止新增不良過快上升,減少貸款損失。
中信證券預計,目前商業銀行體系出于審慎考慮正處于“加大力度確認不良+加大不良核銷水平”的狀態,預計從商業銀行體系整體來看,這種情況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從商業銀行撥備計提的情況來看,當前商業銀行已經在為資產質量的下滑做撥備覆蓋方面的考慮。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銀行業對于不良處置和撥備計提的力度均在加大。銀保監會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要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1萬億元,去年這一數據是2.3萬億元。
截至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1萬億元,同比多處置1689億元;按照預期信貸損失的原則要求,計提減值準備1.3萬億元,同比增長34.4%。
郭樹清還預計,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更多的貸款延期,明年才暴露出來,所以要把新的問題和老的問題結合起來,一起處置,當然我們更要控制好新增貸款的質量。
從已經公布半年報的銀行財報來看,多家銀行已提前加大撥備提取,以提高風險抵御能力。華西證券分析指出,上半年不良處置規模僅達到監管對全年規劃的三分之一,下半年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利于存量不良的出清,對于商業銀行撥備的計提也提出更高要求。而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漸削弱,也有助于不良增量的企穩。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貸款主要還是通過核銷、轉讓和ABS等途徑。
據央行公布的上半年社融數據,今年1月-6月,貸款核銷規模合計約4460億元,同比上升6.1%,其中二季度貸款核銷合計2917億元,同比上升近14%。
就不良資產轉讓而言,今年6月,銀保監會先后下發《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銀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實施方案》,擬進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同時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不良貸款的區域限制也將逐步放開,銀行可以向全國性的資管公司和地方資管公司轉讓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轉讓個人不良貸款。

資料來源:各銀保監局
不良貸款的證券化也是銀行處理不良資產的重要方式之一。據大公國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ABS產品發行較為活躍,1月-6月累計發行不良貸款ABS產品14單,發行規模共計62.05億元,同比增長131.39%。
從基礎資產來看,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ABS產品基礎資產主要包括個人住房抵押不良貸款、個人消費類不良貸款和信用卡不良貸款。大公國際的數據還顯示,上半年房貸不良ABS發行規模34.50億元,占不良貸款ABS發行規模的55.60%;信用卡不良ABS發行規模23.22億元,占不良貸款ABS發行規模的37.43%;消費貸不良ABS發行規模4.33億元,占不良貸款ABS發行規模的6.97%。
事實上,在不良貸款增加的壓力下,今年初以來,包括大中小型銀行在內的眾多銀行紛紛通過多渠道補充資本,尤其是中小銀行面臨的不良增加和資本短缺現象較為明顯。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指出,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保持資本充足是很重要的,未來即使資本充足率下降,也不能通過下調監管要求來滿足,那樣做是自欺欺人,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豐富的補充資本的手段。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健全銀行資本補充的體制機制,支持銀行利用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創新型的資本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推動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補充中小銀行資本,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防控機制。
今年上半年,六部委聯合印發了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銀保監會公告稱,目前各省市的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之中,監管部門將發揮專業指導作用,配合地方政府摸清風險底數、組織清產核資并據此“一行一策”制定實施方案;支持地方政府通過多種市場化途徑引進投資,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實力。同時,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認購中小銀行可轉換債券等合格資本工具,幫助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夯實發展基礎。
上述首席分析師還表示:“中小銀行的資本金得到補充后,資本充足率將提升,以緩解因信貸投放加速導致的資本金短缺問題,抵御不良貸款上升風險的能力也將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