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焱 孫愛民
雖然人類文明與細菌、病毒、瘟疫斗爭的歷史延續千年,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史無前例。截至2020年9月3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2600萬,90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萬例。其中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確診案例突破600萬,因新冠病毒感染死亡人數已向20萬逼近。
新冠肺炎病例已被發現10個月,大多數國家愈來愈把希望集中于疫苗的問世,疫苗甚至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指引。
好消息是,截至記者發稿,已有7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來自世界各地的杰出疫苗科學家已將30款實驗性疫苗在人體上進行了測試。這是前所未有的。這帶來的希望是:如果一款疫苗失敗了,還會有很多其他疫苗延續希望。
然而,新冠病毒疫苗研發仍面臨三個問題:速度、規模和公平。
疫苗的開發,一般需要10年到15年的時間,要經過前期動物試驗,Ⅰ期、Ⅱ期、Ⅲ期人體臨床試驗,上市審批、生產分發等六步驟。
如今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正在打破各種常規:一二期臨床試驗同時進行,審批機構加速臨床審批,對上市審批的加速流程也在躍躍欲試。
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團結試驗專家團隊發表評論指出,迅速投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可能會導致我們廣泛部署的疫苗實際上成為一種弱效疫苗(例如,僅能將新冠肺炎發病率降低10%-20%)。如果當地政府誤認為這種疫苗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或者接種這種疫苗的個體也誤認為自己獲得了免疫力,從而減少防控,反而可能使新冠肺炎大流行繼續惡化。
還有,競賽的成分多過全球協調和合作。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Chad Bown)對《財經》記者分析,目前體現在疫苗上的民族主義或國家優先的分配方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沒有全球協調,各國可能會互相競爭,從而推高疫苗和相關材料的價格,造成不必要的經濟和人道主義困難?,F在開始進行全球合作還為時不晚,世界需要一份可強制執行的新冠病毒疫苗貿易和投資協議,使疫苗生產和全球貿易形成動態的相互依存。
秋冬季節的臨近,也意味著病毒防疫的指針進入最佳時間段內。對疫苗生產者來說,疫苗在秋冬季節獲得重大突破,既為形勢所迫,也為和時間賽跑。很多疫苗企業都在俄羅斯轉盤的賭局上,只是設定這場賭局的是新冠病毒,賭注則是人的生命。
隨著越來越接近終點,疫苗試驗的細節也越來越被置于放大鏡下審查。WHO數據顯示,在疫苗研發的賽道上,截至8月底已集聚了170款候選者,其中33款候選疫苗邁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其中有7款疫苗進入了最受期待的Ⅲ期臨床,成為最有希望的候選者。
早在6月17日,一位接近央企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出于涉外工作的需要,員工可以自愿申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有出國任務的、風險較高的員工優先。
《財經》記者了解到,獲得緊急接種新冠疫苗機會的,僅涉及小部分央企及大型國企。疫苗來自國藥集團。鑒于疫苗尚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有效性未得到確證,因此,接種仍存有一定的風險。
國藥集團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在6月底和8月下旬,相繼獲得阿聯酋、巴林,以及秘魯、摩洛哥、阿根廷三期臨床試驗批件,疫苗研發來自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國的另一個研發團隊——中國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和康希諾生物(6185.HK),聯合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是腺病毒載體疫苗。9月2日,在收到俄羅斯聯邦衛生部的臨床試驗申請批準后,康希諾宣布,疫苗在俄羅斯開始III期臨床試驗入組。

2020年8月13日,一名28歲的男子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接受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圖/法新
康希諾生物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宇學峰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新冠疫苗的研發,實際上是自己和自己比賽,就像高爾夫球比賽,看誰打的桿數少,“大家都希望一夜之間新冠病毒疫苗就研發出來,但研發有其內在規律,比如實驗數據要等多少天,就是多少天”。
全球率先邁入Ⅲ期臨床試驗關鍵節點的還有,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聯合研發的也是腺病毒載體疫苗(AZD1222),8月31日,在美國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陳錚鳴曾對《財經》記者描述說,阿斯利康處于一種戰時狀態:在各個方面投入很大,從研發到產能,多領域布局都快速推進。
阿斯利康正在招募近3萬名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進行試驗,既包括健康人也包括有穩定的基礎疾病的人,并且涵蓋來自不同族裔和不同地方的志愿者。志愿者還包括艾滋病毒攜帶者以及新冠病毒感染風險更高的人群。阿斯利康說,該公司研發的AZD1222疫苗已在巴西、南非和英國處于最后階段的試驗,并已計劃另行在日本和俄羅斯展開試驗。
在美國股市獲得豐厚回報的,莫過于莫德納公司(Moderna),其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合作的疫苗,于今年夏天在美國開始了有數千人參加的試驗。
7月27日,莫德納聲明其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mRNA-1273進入第三階段的研究,開始向參與者給藥。7月28日,莫德納公司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評估疫苗臨床前研究結果表明,在非人靈長類動物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中,mRNA-1273的兩劑疫苗接種方案可產生強大的免疫反應和針對新冠病毒感染的保護作用。
8月26日,莫德納疫苗又在人們心中燃起新的希望:莫德納公司通過一項包括20個人的早期研究最新數據,詳細介紹了該疫苗如何在老年人中發揮作用。莫德納的試驗性新冠病毒疫苗在老年人中誘導的免疫反應與在年輕參與者中相似,這說明該疫苗將對那些被認為因新冠病毒出現重癥高風險的人群有效。
總部在紐約的輝瑞公司與德國的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聯合開發的疫苗也在沖刺者的行列。日前其發布的最新試驗數據顯示,試驗中的第二種候選疫苗BNT162b2 (簡稱B2)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少。
輝瑞正在對B2疫苗進行大規模試驗,并準備將結果在10月提交給監管機構進行審查。輝瑞公司病毒疫苗研究副總裁菲利普·多米策(Philip Dormitzer)表示,美國的高感染率意味著試驗規模在3萬人以下就可能達到該公司所需要的新冠肺炎病例數。該試驗正在迅速招募中,截至美東時間8月19日,已有超過9000名志愿者。
然而,如一些專家指出,首先越過臨床試驗終點的疫苗未必是最好的疫苗。
WHO疫苗團結試驗專家團隊發表評論指出,世界需要對多種新冠病毒候選疫苗進行有效、快速和可靠的評估。
當大的疫情暴發時,重要的是能快速找到一個比較確定的疫苗研發途徑。
從原理和技術工藝上分類,新冠病毒候選疫苗大致分為五大類技術路線: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等。
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前疫苗CMC主審官員余力對《財經》記者指出,中國康希諾生物與俄羅斯團隊正在試驗中的疫苗,都是使用人腺病毒作為載體。在余力看來,這一路線是有缺陷的。
人腺病毒,是一種可以感染人的病毒,通常引發人體普通感冒,人群中普遍存在著對人腺病毒的免疫力。余力分析,以人腺病毒作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在人體內產生免疫反應之前,人體內的抗腺病毒的中和抗體,有可能先中和了腺病毒,進而影響新冠病毒疫苗的效果。亞洲約80%到85%的人群有對人腺病毒的免疫力,歐洲人約60%。這也意味著,在中國,人腺病毒疫苗的有效性可能只有20%。
不過,宇學峰解釋稱,“以前,在埃博拉疫苗和肺結核疫苗的研究當中,我們已經對這類疫苗的質量、屬性做了很好的研究,它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另外,腺病毒載體是一個能夠很好地誘導體液和細胞免疫平衡免疫機制的載體。
研究者對新冠肺炎的研究表明,很難看到抗體水平和保護性的線性相關,這使得宇學峰相信除了抗體對病毒有保護以外,一定還有其他的保護機制,比如細胞免疫機制,恰恰腺病毒載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制。同時,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優勢在于可以肌肉注射,甚至可以黏膜免疫。
“大規模人群接種,需要疾控方面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支持這方面的工作,至少中國的情況讓腺病毒載體疫苗有可行性。”宇學峰說。
余力更看好牛津大學采用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路線,原因是人類對黑猩猩腺病毒還沒有免疫力,可以避開免疫原性對疫苗效力的影響。此前,采用同樣的路線,已有多款疫苗被開發出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結核疫苗、丙肝疫苗等。
全球三款進入三期臨床的滅活疫苗,都是中國團隊研發的。其中一款由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與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協同攻關,另一款滅活疫苗由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與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共同研發。此外,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疫苗“克爾來福”也屬于滅活疫苗。
中國生產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用的是正在流行的毒株。滅活疫苗技術自2008年以來就是中國防疫工作的核心,這歸功于過去中國在SARS和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方面的經驗。
余力指出,在傳統的疫苗中,活疫苗在歷史上公認是最好的,根除天花、小兒麻痹用的都是活疫苗。滅活疫苗比活疫苗效果差一些,前者激活T細胞的免疫反應比較差。疫苗的功效中,防止第二次感染病毒,要靠T細胞的免疫活性。疫苗如果起不到T細胞的免疫效果,就需要不斷注射。
此外,滅活疫苗對生產過程要求格外嚴格,需要在P3(生物安全防護三級)級別的車間內生產。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在滅活處理以前的工序,包括生長擴增、過濾濃縮、純化階段等,用的都是活病毒,而且濃度比疫情發生中的環境濃度還要高。
對車間等的要求,在未來可能會影響到疫苗生產規模,如果想要達到幾億人份的量產,廠商需要不斷開工。據新華網信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具備大規模滅活疫苗生產能力,申報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批次產量超過5萬劑,量產后每批次產量超過300萬劑,年產能1億劑以上。
“我們采取的方式是自己建疫苗生產廠。新的疫苗廠就在天津,已經開始建了,6月初開工,8月中旬廠房就可以封頂。廠房整體預計年底建成,安裝設備。”宇學峰告訴《財經》記者。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首席執行官塞斯·伯克利(Seth Berkley)分析,在新冠病毒疫苗投產后,將需要擴大規模,為全球采購10億劑量,這將需要更多的資金。
核酸疫苗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技術路線,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特定的遞送系統將編碼的病毒蛋白基因RNA或DNA直接導入體內,利用人體細胞在人體內合成病毒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相當于把一份記錄詳細的病毒檔案交給人體的免疫系統。
核酸疫苗的好處是流程簡單,研發速度快。不過,也存在缺陷:表達mRNA疫苗抗原和DNA疫苗抗原的細胞不是永動機,在細胞里產生抗原的數量非常少,有專家認為mRNA疫苗抗原性不好,達不到激活免疫系統的效果。
在新冠疫苗之前,Moderna公司此前研發了8種mRNA疫苗,其中只有1種進入二期臨床,5種停在一期臨床,還有2種沒有進入臨床。
不僅如此,mRNA疫苗的量產,對于廠商來說也是一個大問題?!癿RNA核酸疫苗,既不能用機器生產,也不能在大腸桿菌里生產,只能在試管里做體外的聚合酶反應,量產比較困難?!庇嗔Ω嬖V《財經》記者。
迄今為止,全球還未有一款核酸疫苗獲批。
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打破了疫苗開發速度的紀錄,投入資金也史無前例。然而,先行者們對新冠病毒疫苗未來的市場,可能還得另作考量。
在這場疫情中,各國獲得疫苗方面的行為,正在產生超出公共衛生范圍的政治影響。在美國喬治敦大學全球衛生法教授勞倫斯·戈斯?。↙awrence Gostin)看來,一款有效的疫苗將是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人類資源,他說:“我從未見過(其他)醫療產品在政治上有如此大的利害關系?!?/p>
為了世界各國在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并獲授權使用后,能夠迅速、公平地獲得疫苗,世衛組織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共同提議創建了新冠病毒疫苗全球渠道計劃(COVAX)。至8月,已有約172個國家加入了這一計劃。
9月初,在美國大選的大背景下,一直因對疫情處置不力而承受巨大壓力的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國不會加入COVAX計劃,美國不會被一些多邊組織所約束。
雖然各國都在某種程度上打破疫苗研發、審批的常規流程,但以放衛星的速度“搶跑”的是俄羅斯。8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俄衛生部已首次對本國研制的一款新冠病毒疫苗給予國家注冊,至此,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個注冊新冠病毒疫苗的國家。
在8月正式注冊時,這款候選疫苗剛剛結束Ⅰ期與Ⅱ期臨床試驗,還未開啟疫苗上市前必需的Ⅲ期臨床試驗?!拔催M行大規模的三期臨床就批準使用,中國與美國一定要避免俄羅斯這樣的做法。”中國一家研發新冠疫苗的生物制藥公司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三期大規模人群的臨床試驗,往往能揭示一款候選疫苗的全部副作用,中國、美國、歐洲的三期臨床,都是1萬人起步的,俄羅斯計劃才2000多。“這樣的疫苗,少則數百萬人,多則幾億人接種,即便是再小的副作用,也會產生全球性的影響,尤其是對兒童和老年人群體?!?/p>
圍繞疫苗的各國競爭,不只存在于美國和俄羅斯。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就表示,英國繼續引領世界的疫苗開發。這不只是口號,英國政府8月28日表示,擬采取包括修改有關法規在內的一系列新措施,以允許監管機構臨時授權緊急使用安全有效性已獲證明的新冠疫苗,從而拯救生命并結束疫情。
德國則以梯隊的形式研發疫苗。8個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項目中,美因茨的BioNTech、圖賓根的CureVac和德紹的IDT Biologika公司獲得了德國聯邦教研部的特別資助。這3家新冠疫苗研發企業各有特色,BioNTech已進入Ⅱ/Ⅲ期臨床試驗,獲得了大量訂單;CureVac堅持技術優先,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IDT Biologika則發揮百年疫苗經驗,能提供安全保障。
還有一些國家則在積極推進與各國不同種類的疫苗研發團隊簽署協議,以期在疫苗研發成功后第一時間獲得供應。
日本政府正在和美國輝瑞公司、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等藥企協商,計劃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召開前,為所有國民提供免費的新冠疫苗接種。歐盟委員會宣布與阿斯利康達成疫苗采購協議,未來將從該公司購買4億劑新冠疫苗。這是歐盟達成的第一份新冠疫苗購買協議。同時,歐盟還在同其他藥企磋商,以多渠道購買不同類型的疫苗。
競賽不只存在于富裕國家中。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Chad Bown)對《財經》記者說,如果訴諸疫苗民族主義,即使那些沒有疫苗生產能力的國家,也可能去威脅不向美國或其他疫苗生產國提供相關物資供給。這些威脅包括關鍵原料、玻璃瓶、注射器等物資的出口,也包括推高疫苗原材料的價格。一旦疫苗生產供應鏈受阻,只能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廣泛的負面影響。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8月底表示,與合作研發和獲取新冠疫苗的努力相比,爭相獲得疫苗的全球競爭可能導致疫苗價格呈指數級飆升。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CEO伯克利(Seth Berkley)則說,就算有30或40個國家獲得了疫苗,另外150個沒有,疫情還是會繼續蔓延,對商業、貿易和旅游的影響也無法被消除。
(《財經》記者趙天宇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