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丈夫結婚三年,兒子剛滿一歲。我們當時是相親認識的,雖然他不是特別優秀,但對我很好、很遷就我,所以交往半年我們就結婚了。
婚后我才發現丈夫非常愚孝,處處偏袒婆婆。由于生活習慣、育兒觀念的不同,婆婆和我經常有矛盾。后來,婆婆說沒法適應城市的生活,主動提出搬回了鄉下。我以為好日子終于要來了,殊不知,丈夫卻因此事對我心懷怨念,認為是我態度不好逼走婆婆的。此后,丈夫對我很冷淡,最近還要和我分房睡。
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這些我都默默承受下來。可讓我無法忍受的是,他幾個月前失業了卻一直不去找工作。我很著急,自己這點收入根本不夠家庭開銷。而我每次跟他提找工作的事情,他反而埋怨說是我破壞了家庭和諧,因此要我一個人養家。
丈夫這樣的態度讓我太難受了,我該怎么辦呢?
婆媳矛盾,是很多家庭需要面臨、應對的問題。兩個女人都愛著同一個男人,她們可以是盟友,也會存在競爭,時刻在搶奪瓜分這個男人的愛。
尤其是當她們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即使再“恪盡職守”,也會有摩擦。產生矛盾不可怕,如何藝術地去處理這些矛盾才是關鍵。
婆媳矛盾,從表面上看一般發生在一些生活習慣、育兒觀念、家庭瑣事上,從深層次看是一種“權力”的斗爭。與同一個男人都有著親密鏈接的兩個女人,想要的是:這個男人更愛自己,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母親想回到從前兒子只對她一個女人依戀的局面(往往出現在母子關系還沒進行分化的家庭中);妻子則想延續丈夫在熱戀中對她寵愛、以她為主的時光,保衛家里女主人的地位。一場愛的爭奪戰就這么上演了。
婆婆作為長輩,幾十年來她的價值觀早已根深蒂固,她也難以察覺自己的“戀子”情結,要改變她的觀念和相處模式,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婆媳關系中,丈夫作為最關鍵的橋梁紐帶,本該起著最大的協調作用。然而,當丈夫游走在婆媳敵對的兩端時,由于夫妻關系的緊張、丈夫的負面情緒等,都令丈夫的天平越來越偏向了另一端。這樣,夫妻也變成了“敵人”。
因此,要想與丈夫化“敵”為友,就需要先與婆婆建立新的聯盟,讓丈夫的內心回歸。張女士如果嘗試做到愛屋及烏,接納婆婆,理解他們的關系,支持丈夫去孝順母親,自己與婆婆和諧相處。婆媳關系緩和,丈夫內心的怨氣、壓抑自然也會減少。
事業是男人價值感的巨大源泉,職業發展受阻,往往會讓其變得陰郁或暴戾。目前的失業對丈夫而言是個不小的沖擊,而且,現在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選擇,但求職的過程中也會反反復復遭遇挫折,難以立馬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因此他表面頹廢,內心其實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焦慮、挫敗和孤獨,寧愿一個人待在低潮期。
此時,家庭的溫暖、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對于丈夫來說就非常重要了。若這個階段受到妻子不斷的施壓、指責、抱怨、否定,男人會更沮喪、消沉,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夫妻關系也會惡化。如果妻子能夠主動表達自己的愛和鼓勵,給他一定的時間、空間,信任并陪伴他走出沮喪期,把此當作夫妻“同甘共苦”的一個契機。經歷這些之后,夫妻感情會變得更加牢固。
責編/劉璐
E-mail:76864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