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治療性溝通模式對食管癌患者術前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的評價研究,為食管癌患者的臨床干預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間來院就診的食管癌并接受手術的患者108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心理疏導,觀察組患者給予治療性溝通模式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行不同疏導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護理滿意度情況差異。結果:行不同干預后,兩組患者GSES量表評分及SSRS量表各項目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上述評分均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治療性溝通模式能明顯提高食管癌手術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程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治療性溝通模式;食管癌;手術;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護理滿意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e evaluation of preoperative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8 were enrolled as clinical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a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mode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GSES and 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SSRS), differences in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the scores of the GSES scale and the SSRS scal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5), and the abov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mod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mode;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nursing satisfaction
食管癌作為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患者生存期短,生存率往往不甚理想[1]。手術是治療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不過由于手術風險較高,患者本身又受到了癌痛、食欲下降、機體功能損傷等情況的影響, 絕大多數患者處在于焦慮、抑郁、不安甚至是恐懼等狀態下,同時還能夠加重疾病的進展,給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帶來較大負擔[2-3]。針對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不僅要考慮如何延長患者生存期,同時還有重視患者生活質量的保障。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治療性溝通應用于食管癌手術患者中不僅加強了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效的解答了患者的疑惑,優化了其原本的應對方式,也建立起了良好的護患之間的關系,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間來院就診的食管癌患者104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該組患者均行病理檢查后確診,預計生存期≥6個月;外科手術前時間≥3d,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54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21例,年齡在32至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24±4.44)歲;觀察組中30例,女24例,年齡在31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59±5.06)歲。兩組基礎資料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明確診斷均給予基礎的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在其基礎上給予常規宣教,內容包括了向患者降解特殊檢查前的注意事項、準備方法、術前飲食指導、皮膚準備、護理操作的目的及方法,患者及家屬提問時解答疑惑等[4]。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治療性溝通模式干預,主要包括的方法如下:①在患者入院之后,與患者進行初步的交流,了解到引起患者感覺到焦慮不安的因素,給予實時的引導,提高患者更好的對于疾病以及自身具有理性的理解與認知。②保證溝通人員的相對固定:在患者入院開始,指派固定的責任護士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更好的了解到住院環境,明確并掌握醫院內的各項規章制度,并進行主動的自我介紹,告知患者如果有任何需求或者是幫助可找到責任護士,以從最大的層面上緩解患者在入院時產生的陌生感,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以及初步的信任感;③對檢查前后的溝通情況引起足夠的關注:在進行各種檢查之前由固定的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耐心的對患者所提疑問給予耐心的解答,時刻注意患者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例如面對癌癥惡性程度時產生的恐懼感,面對檢查結果存在的焦慮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④在術前1d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為患者提供盡可能多的關于食管癌手術治療的相關信息,成功康復的病例,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如何正確的樹立疾病康復的信心,鼓勵患者傾訴出內心的情感,并對其疑惑給予耐心的解答。
1.3 觀察指標(1)我效能感量表(GSES)[5]:共計1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分為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及完全正確,總分范圍10~40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6]:共計14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度等三個維度,根據條目及維度不同,采用不同級評分,得分越高表示社會支持程度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及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 P<0.05為統計具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GSES量表評分情況比較
不同干預后,兩組患者GSES量表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患者GSES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水平(P<0.05),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SRS量表評分情況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支持的利用度等SSRS量表各項評分均明顯提高(P<0.05),且同期觀察組患者上述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食管癌患者而言,該病本身不僅可作為一種嚴重的軀體方面的疾病,同時也能夠作為一種強烈的應激源,對患者的精神狀態帶來嚴重的影響,臨床研究指出,心理問題是食管癌手術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恐懼手術以及癌癥疼痛自身關系,患者多可有緊張、抑郁、極度疲乏、焦慮、易怒、絕望、自殺傾向等不良情緒狀態[7]。
綜上所述,治療性溝通模式能明顯提高食管癌手術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程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可通過深入的研究以獲得精確的結論。
參考文獻
何 吉,尤 振 兵,田 文 澤,等.醫護一體化護理對食管癌患者術后應激反應與近期生存質量的影響 [J]. 中 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20(28): 3554-3557.
雷 蓉,龍 霖,趙 莉,等.基于醫院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對食管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5(3):394-397.
劉 敏 杰,劉 諄 諄,張 蘭 鳳.食管癌患者延續護理服務的文獻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 2014,30 (26):18-22.
林 哲 瑩,姚 曉 冬,吳 桂 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 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31(8): 580-582.
盧鳳麗,李艷梅,周方正.持續質量改進對食管癌患者主觀幸福感、生命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7,16(10):10-11.
韓 玲. 持續質量改進對鼻咽癌放射患者負性情緒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6 ,35 (18 ):2541-2543.
郭華.治療性溝通對食管癌手術前患者焦慮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5):43-44.
王春華,常小娟.臨終關懷護理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作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2):123-124.
劉燦娟. 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的應用[J]. 醫藥前沿, 2016, 6(5):239-240.
聶臣聰, 魏琴.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食管癌手術患者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護理中的應用[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5, 40(9):1269-1271。
劉光義,徐連芬,王林.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ATS)與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34):90-91.
馬玉艷.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圍術期對術后恢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21):2229-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