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夢玲
關鍵詞:社會工作;疫情風險;角色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區是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要推動防控資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區這道防線守嚴守牢。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愿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在醫療機構,穩在社區防線。社區是防控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陣地,社會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會工作者以“血肉之軀”、科學之智,統籌之能,為社區居民筑起了“鋼鐵防線”,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基于此,本文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為例,反思社會工作應對疫情風險的優勢與局限性,探索疫情風險中社會工作的角色擔當,為提升社會工作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專業水平,為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供有益補充。
從社會工作的服務內容與實施策略來看。社會工作者在抗疫治理中,要協助政府加強緊急社會動員、分析研判態勢、做好溝通協調、進行心理舒緩、為特殊群體提供保護等[3]。社會工作者通過信息溝通、理性疏導、專業服務、社會支持等開展情緒疏導與支持[4]。面對風險社會與流動的現代性,專業社會工作既要在社區建設、社會治理與社區服務中積極作為、主動上位,又要始終加強風險管理,提升管理復雜現代性的能力[5]。社會工作參與疫情初期救助需要注意兩個情境性特點:在時間維度上,疫情發展的特定階段,即尚處于爆發期;在空間維度上,政府的全面管控特點。前者定義了社會工作參與救助的角色選擇和專業反思,后者影響了其行動的策略選擇,即主動嵌入行政體系以及著力于體制化的系統行動[6]。社會工作隊伍應該成為社區災害防控的專業性的主導力量,要科學合理地選擇介入空間與介入策略[7]。在災害社會工作視角看來,“災中”干預和“災后”重建階段,社會工作專業優勢略有不同,應區分不同的時段與空間[8]。
從公共衛生社會工作與社會工作的關系來看。當前我國針對公共衛生社會工作領域的相關研究主要有以往在非典事件的影響下,針對社會工作介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多部門合作應對策略、介入時序,以及公共衛生與社會工作專業之間的關系研究,我國社會工作參與健康衛生服務的領域多聚焦于醫院等醫療機構[9]。社會工作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發展本土公共衛生社會工作,鞏固社區并完善社區公共衛生防護體系,引導社會工作參與社會心態重建,開展線上網絡社會工作服務實踐研究是當下及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10]。
啟蒙者是覺悟的提高者,社會工作的核心任務是不斷提升服務對象的覺悟,從而增強服務對象的自控力。革命者為弱者的權力與資源而斗爭,以改變經濟、社會、政治秩序。修補者角色目標在于對個體及問題進行治療、糾正、維護和控制。意義探求者,主張理解個體經驗的個人意義,目標在于促進個體的自我理解,實現個人的潛力[14]。結合大衛·豪的社會工作理論,為滿足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需求,社區工作者需要強化以下角色當擔:
加強啟蒙者角色,提高防控覺悟,增強應對突發事件自覺性和自主性。
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社區居民在采取應對措施時很容易陷入茫然,行動發生滯后。社會工作者在參與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時,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和政策解讀,及時向社區居民傳達公共衛生事件的最新消息,疫情科普,對居民進行正向引導,提高居民對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傳播、預防及治療等認知。在自我隔離的措施中,隨著居民認知水平的提升,配合防控的自控力也會相應地增強。只有居民自覺地把自己當成戰“疫”的一份子,防控的戰線才可以統一起來,并且,不會因為時間的拉長而潰于一線。
加強修補者角色,為弱勢群體提供幫扶服務,保障防控期間的居家生活。在防控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社區居民的正常生活勢必會遭受影響。社會工作者需要對接社區,了解社區的人員結構,評估弱勢群體的需求。加強修補者角色,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對疫情中的確診患者及家屬、醫學觀察人員及家屬、高齡獨居老人、困境兒童、殘疾人、精神病患者、低保對象等人群提供幫扶服務。對這些群體開展個案工作或線上活動,聚焦服務對象的實際問題與需求,為其提供居家生活保障、政策咨詢、情緒疏導、心理撫慰、資源鏈接等專業服務。對個別嚴重焦慮、心理壓力較大、失親失孤、遭受重大心理創傷的人群,需要鏈接社區資源對其進行危機干預,進行個別疏導、心理援助、心態調適等工作,必要時進行服務轉介,尋求醫務志愿者和心理咨詢志愿者的協助。
加強革命者角色,抵制疫情防控的越軌行為,穩定防控期間的民眾情緒。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居家隔離、自我觀察的過程中,居民承受著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居民有情緒在所難免,往往會產生一些抵觸情緒,甚至發生越軌行為。比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過程中,有個別居民不顧社區排查,惡意沖撞社區防線,毆打關卡工作人員。還有本應居家隔離的居民,不戴口罩在社區鍛煉,無視社區工作人員的勸阻,惡語相向。社會工作者需要加強革命者的角色,以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精神,勇于發現和糾正防控中的不合理行為,宣傳反面案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誡之以責,發動居民相互提醒與監督,維持穩定有序的應對秩序。
加強闡釋者角色,建立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抗擊共識,夯實防控期間的社會聯系。在防控公共衛生事件時,隔離病情,不隔離鄰里情。社會工作者應加強闡釋者角色,搭建線上互動平臺,鼓勵居民相互幫扶,弘揚鄰里情,倡導鄰里幫。通過增強社區居民的良性互動,幫助居民發展社會關系,完善社會功能,營造相親相愛、人人盡責的社區氛圍,建立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抗擊共識,夯牢夯實社區防控公共衛生事件的感情防線。
社會工作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于輔助性地位,采取泛專業化的原則。社會工作的專業介入代表了未來公共危機應對的一種綜合治理方向[15]。社會工作需要拓寬介入路徑,從制度建設、社區合作、跨專業協同等方面深入,從輔助者向設計者、協調者過渡,彰顯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
制度建設。社會工作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重要專業手段,具有獨特專業優勢。要順利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就必須增強社會工作的參與可能性。要增強社會工作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中的參與可能性,而其最根本的就在于加強制度建設[16]。社會工作作為政府創新社會治理的新嘗試,應該積極主動的嵌入到政府的治理體系建設中,敢于承擔社會服務和社會治理的責任。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社區成為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政府需要將社會工作納入到應急管理體系。從制度層面,推動和幫助社會工作本土化與職業化,不斷壯大社會工作的法力、政策執行力和社會認同。
社區合作。社會工作者在了解社區情況,整合社區資源時,應該積極主動與社區對接。社區工作人員則需要增強對社會工作的專業認同,通過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彌補自身對社區理論知識和專業方法的不足。社區工作者在社會工作者的協助下,掌握社區資源地圖,有效開展信息咨詢、科普宣傳、人員排查、工作動員、疫情監測等工作。社會工作者則需要借助社區工作者的基層工作優勢,聚焦服務人群,制定服務方案,協調統籌資源,開展專業服務。社區與社會工作互嵌聯動,兩者跨團隊合作,分工明確,職能互補,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形成合力,有利于防控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部署。
跨專業協同。發揮各專業優勢,提供協同服務。專業的事情由專門的人負責。社會工作與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等專業的人員組成抗擊公共衛生事件服務隊。有效甄別,分類服務。精神衛生、心理健康專業隊伍向個別社區居民提供心理疏導、心理救助和精神醫學干預等心理援助服務。而面向廣大社區居民的社區服務可以由社會工作承接,比如提供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認知、健康指導和情緒輔導、家庭支援、社會關系修復、政策咨詢及轉介等服務。將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納入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整體部署。
社區不僅是創新社會治理的關鍵,還是防控公共衛生事件的最緊要前線。社會工作具有專業優勢,在社會治理創新和社區防控公共衛生事件中承擔著重要角色。但是,由于公共衛生事件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以及社會工作專業本身所面臨的內部和外部雙重矛盾,社會工作在參與社區防控公共衛生事件中暴露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克服需要厘清社會工作者在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中承擔的角色,加強社會工作者在疫情風險中的啟蒙者、修補者、革命者和闡釋者作用,同時強化與政府、社區和精神衛生、心理健康專業協同,合力有效應對公共衛生事件。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工作發揮專業優勢介入社會危機事件的專業情懷和專業理性,社會工作,2020,(1):4-8.
[2]鄧鎖.疫情危機中的社會韌性建構與社會工作定位,社會工作,2020,(2):62-69.
[3]關信平:加強制度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抗疫治理中的專業優勢,社會工作,2020,(1):8-11.
[4]楊銘,向德平.重大疫情中負面社會情緒的治理,社會工作,2020(01):16-19.
[5]尹忠海:充分發揮專業社會工作在補齊社區治理漏洞中的優勢,社會工作,2020(01):23-28.
[6]任敏,陳政軍.專業與情境:社會工作在參與公共衛生危機救助中的發展,2020(02):62-69.
[7]文軍.疫情防控中的社會工作:可為與不可為,社會工作,2020(01):12-15.
[8]陳濤.災害社會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專業優勢,社會工作,2020(01):19-22.
[9]李青,譚衛華,鄭立羽.大健康背景下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的發展,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57-69.
[10]方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社會工作的實踐機制:結構性組織與階段性服務,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33-43.
[11]王芃,梁曉峰.專業學會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對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20(03):18.
[12]袁小平.農村社會工作對鄉村振興的因應研究[J]. 甘肅社會科學,2019(04):147-153.
[13]李青,陳成文,王勇.論社會工作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制度建設,社會工作,2020(02):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