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路


【摘 要】目的:探討認知行為護理對青光眼患者術后自護能力及遠期療效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8例青光眼手術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將其分為AB兩組,對比兩組患者的自護能力和遠期療效。結果:B組的自護能力和遠期療效評分高于A組(P<0.05)。結論:青光眼患者應用認知行為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術后自護能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遠期療效。
【關鍵詞】認知行為護理;青光眼;術后自護;遠期療效
青光眼是一種發病機制非常復雜的疾病,病情發展較快,臨床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眼壓增高,視野缺損,病情發展到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眼盲。青光眼對患者的視功能有不可逆的影響,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多通過手術治療該病,但是很多患者對疾病沒有正確的了解,自身的自護能力較差,無法在術后有效護理自己,促進疾病康復。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分析青光眼喊著應用認知行為護理對其遠期療效與自護能力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8例青光眼手術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將其分為兩組,A組、B組各有54例。A組男女比為31:23;年齡差為38-77(57.92±5.47)歲;青光眼類型,原發性28例,繼發性17例,混合性9例。B組男女比為37:24;年齡差為37-77(57.17±5.50)歲;青光眼類型,原發性25例,繼發性18例,混合性11例。兩組青光眼手術患者的基本數據比較,P>0.05,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在患者圍術期指導患者做好準備,在術后做好監測,指導患者健康生活,保護眼睛。
B組:(1)成立小組,眼科需成立相應的認知行為護理小組,護士長直接管轄,小組成員均接受系統、規范的認知行為護理培訓,結合青光眼患者的術前、術后情況,制定相應的針對性護理干預。(2)健康教育:在患者確診并入院后,了解患者對青光眼的認知,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文化水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青光眼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對視功能的損害、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在教育期間,鼓勵患者、家屬提出問題,并耐心進行解答。再者,教育可分階段進行,如術前主要進行疾病知識、手術知識、疾病危害等教育,術后則進行術后注意事項、視功能保護等知識教育。為保證教育有效,護理人員可將青光眼知識、青光眼術后注意事項等知識制定成冊,發布在相應平臺上,讓患者與家屬關注,或將知識制定成宣傳手冊,發放給每一位患者。(3)心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分析患者負面情緒發生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如告知患者手術治療青光眼的優勢,列舉數位青光眼手術成功、術后恢復情況良好的病例,從而緩解患者的惶恐不安。嚴肅認知的告知患者健康生活、定時讓眼睛休息,保護視功能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心中的僥幸心理。術前可通過聊天、播放輕音樂等方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焦慮。術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成功的好消息,穩定患者情緒。(4)制定日常作息表:為保證患者恢復的優良性,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工作、個人喜好、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習慣等制定日常作息表,合理安排患者的時間,促使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促使患者主動保護自己的眼睛,讓視功能在術后得到積極康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1)自護能力:采用本院自制的自我護理能力量表評估,從自護技巧、知識掌握、自護責任感、自護能力四項進行評估,單項總分25分,分值越高,自護能力越高。(2)遠期療效,療效標準如下,顯效:3月后,患者的眼壓下降到6-21mmHg;有效:3月后,必須聯合應用抗青光眼藥物才可保證眼壓下降到6-21mmHg;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
B組的自護能力評分高于A組(P<0.05),見表一。
2.2 兩組遠期療效比較 B組的遠期療效高于A組(P<0.05),見表二。
3 討論
青光眼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終身性疾病,為有效降低青光眼的復發率,在治療期間結合患者的生活習慣、性格愛好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認知行為護理是一種宜轉變患者心態、行為,糾正患者認知,增強患者治療主動性的護理方案。該護理方案可幫助患者了解更多更詳細更準確的疾病相關知識,可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與心理負擔,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促使患者主動參與治療,積極配合臨床工作,積極學習各種護理技巧,從而提高自身的自護能力,令患者具備相應的自我評價能力,根據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從而提高青光眼的遠期療效,促進醫患和諧、護患和諧。
參考資料:
康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1):59-60.
陳紅.個性化護理對患者護理滿意度影響研究[J].吉林醫學,2013,(8):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