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永瓊
【摘 要】目的:研究優質護理在放射科造影檢查的應用效果。方法:抽選來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在我院放射科進行造影檢查的患者(76例),依據抽簽隨機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率。結果: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放射造影檢查中采用優質護理,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避免不良情況出現,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在臨床上取得優異成績。
【關鍵詞】 優質護理;放射造影;檢查;不良反應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放射造影技術引入臨床,此種診斷措施的主要原理是將在人體器官管腔或周圍引入造影劑,能夠顯示出人體器官圖像,幫助臨床醫師診斷疾病,相比于X線,前者具有檢查范圍廣以及診斷準確性高等顯著特點,因此該技術手段已經成為臨床診斷疾病的常用方式[1-2]。但由于人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于醫療技術的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鑒于此,臨床需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避免不良情況出現,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體驗[3]。本文現將優質護理實施于放射科造影檢查患者,其方法以及護理結果如下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來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在我院放射科進行造影檢查的患者(76例),依據抽簽隨機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其中對照組中男18例,女20例,年齡范疇45~53歲,年齡均值(47.29±1.39)歲,觀察組中男17例,女21例,年齡范疇44~54歲,年齡均值(48.29±1.24)歲,按照統計學概念分析,兩組數據呈狀態分布,可行比對,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內容為測量生命體征,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等。觀察組則實施優質護理,詳細內容為:(1)檢查前溝通: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檢查前,告知其放射造影的過程,需盡量使用白話文的方式進行解釋,并耐心解釋患者的疑惑。(2)CT增強前準備:護理人員需在患者實施CT增強前準備,包括胃腸道準備:腹部準備需要喝對比劑(1000ml水+甘露醇250Ml),幫助患者的胃腸粘膜能夠充分擴張等。(2)環境護理:護理人員在每位患者結束放射造影后,需立即打掃病房環境,避免交叉感染。(3)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通過交談或觀察等方式,分析患者有無出現不良情緒,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再次強調檢測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4)突發事件的護理:若患者突然出現造影劑外泄的情況,需立即停止注射藥物,新鮮土豆切薄片濕敷,24小時內禁止熱敷?。?)觀察病情:護理人員需在檢查過程中,細致觀察患者病情,若患者出現異常,立即通知醫師,要求切對癥處理。(5)體位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檢查前,需協助患者將需要檢察的部位暴露出,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給予協助。(6)檢查后觀察:待患者檢測結束后,需觀察患者有無出現不適,若出現異常,立即通知醫師,要求其對癥處理。
1.2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例數,包括惡心、輕微皮膚瘙癢,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公式為(惡心+皮膚瘙癢)/總例數。(2)采用護理滿意度計劃表評估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分別是,滿意、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用于表達計量資料,用于檢驗計數資料,P決定是否有差異,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較
對照組中惡心6例,皮膚瘙癢5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95%;觀察組中惡心3例,皮膚瘙癢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53%,=10.707;P=0.001。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相較
對照組滿意12例,較滿意18例,不滿意為8例,護理滿意率為78.95%;觀察組滿意19例,較滿意18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率為97.37%,=16.252;P=0.000。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現放射造影技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普及,相比于傳統的診斷方式,此種診斷方式具有方便、快捷以及診斷效率高等,其應用價值已經得到臨床醫師的一致認可[4]。隨著護理理念的不斷轉變,護理工作不僅僅是完成醫囑,更是以“患者為中心”,要求為其提供滿意、完全的醫療服務[5]。
本次實驗可知: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質護理理念是近些年新出現的一種新穎護理方式,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將其引入放射造影檢查中,并根據放射造影檢查的特點進行改善,在每位患者進行檢查前向其說明此項檢測的流程,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知曉進行檢查的意義,提升配合度,并以此提升診斷效率。對于患者來說溫馨、舒適的環境能夠緩解其焦慮以及恐懼心理,以人性化為基準,為患者調整病房溫濕度,能夠讓患者感受護理人員的關懷,同時也能夠避免不良情況的出現。待患者檢測結束后進行觀察,具有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效果,護理人員通過溝通以及觀察等多種方式,能夠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波動,此種方式相較常規心理方式,更為正確、細致。
綜上所述,在放射造影檢查運用優質護理,具有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效果,提升護理滿意度,同時也能增強醫療質量。
參考文獻
丁迪.放射科增強掃描中優質護理流程的應用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7):186-187.
楊鶴,楊慧英,習洪濤, 等.優質護理在放射造影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30):198-200.
劉娟,馬雪花,楊文莉.優質護理應用于放射造影檢查中的探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4):166-168.
喬喬,陸幼波,趙姬卿, 等.三維實時輸卵管超聲造影留觀病房全程護理的探索[J].現代實用醫學,2017,29(6):820-821.
陸惠清,伏紅超,唐曉蕾.優質護理結合QCC在放射造影檢查安全管控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0):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