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楓楓
摘 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內交通行業飛速發展,在為大眾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市場經濟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國民汽車保有量達到2.6億,成為主要的交通出行工具,而在其數量化和規?;l展同時城市交通環境日趨惡化,交通事故的比例越來越高,汽車駕駛員作為車輛的主要操作者和控制者,除了要具備專業的駕車知識和經驗之外,還應具有應對和處理緊急事件的能力,從根本上形成對各類突發安全駕駛問題的有效預防和解決。本文以影響汽車安全駕駛的主要因素作為切入點,圍繞常見和特殊汽車安全駕駛技術及相關應急處理基礎兩方面展開深入研究與分析,以期為汽車安全駕駛技術的優化與提升提供依據。
關鍵詞:汽車 安全駕駛 應急處置技術 研究分析
1 影響汽車安全駕駛的主要因素
1.1 心理因素
在汽車常規行使過程中,汽車駕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駕駛員操作技術與心理狀態的影響。當駕駛員心理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狀態時,可通過科學合理的操控,確保整個駕駛過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并且汽車駕駛人員可對行車時各類交通風險進行預判。但從實際來看,多數駕駛人員心理素質偏低,當面臨復雜多變的行車環境時,無法有效控制個人意識,駕駛安全性難以有效保障,因此,某種程度上來看,駕駛員心理狀態與行車安全息息相關[1]。
1.2 車輛因素
若要從根本上確保汽車駕駛的安全性,汽車自身需具備良好的行駛功能、制動效果和靈活的轉向功能。與此同時,駕駛期間所處自然環境和道路環境的差異,也直接影響汽車運行質量。駕車行駛時,駕駛員應對路程周邊環境仔細觀察,時刻保持安全警惕,結合駕駛環境對汽車進行合理控制,防止汽車自身功能受損。此外,還應定期對車輛進行系統檢查和維修,及時排除汽車功能性問題。
1.3 身體因素
在汽車安全駕駛過程中,駕駛人員各身體結構系統需高度配合,如,眼、手、耳等,準確判斷汽車駕駛過程中各類突發狀況,合理調控車輛行駛狀態,為汽車營造安全的駕駛環境。通過對國內各重大交通事故的調查與分析發現,汽車駕駛途中的安全性取決于駕駛人員個人身體素質,若駕駛人員出現不良身體狀況,如,血壓升高,四肢僵硬、大腦紊亂等等。將增加交通事故發生幾率。如,2019年6月山西太古高速西山2號隧道口,發生一起因疲勞駕駛引發的車禍,一輛白色轎車在追尾一輛重型罐車,車輛直接發生180度翻轉后滑行數米才停了下來。而駕駛人員如果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與精神狀態,反應靈敏,則不易發生交通安全事故。
2 汽車安全駕駛技術
2.1 常規情況下的安全駕駛技術
2.1.1 安全起步駕駛技術
駕駛員在發動汽車過程中,撞車、墜車、壓人以及溜滑等均屬于常見事故類型。因此,在此之前,相關駕駛人員需對四周環境進行仔細觀察,始終保持標準的駕駛姿勢,行車過程中確保視線不被其他物體所遮擋,適當的進行眼部休息,確保駕駛操作的安全性和準確性。駕駛員在主駕駛位置上,應保持肩部與腰部與座椅緊密貼合,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方向盤與座椅距離,為腿部留有充足的活動空間,避免妨礙制動動作的正常操作,而手腕則保持自由彎曲即可。汽車起步時應將離合器踩到底,掛擋時應確保動作的準確性,切忌動作沉重,一般汽車起步掛一檔,打開轉向燈,以鳴笛方式向??坑谲囕v周圍的人員或其他車輛、行人進行警示,通過倒車鏡、后視鏡對周邊情況進行了解,在確保無異常情況后,將制動剎車松開,踩下離合器壓板,確保整個起步過程的正確性。若起步時出現溜滑問題,則應停止制動,避免強行起步,最大限度的減少對汽車機件的損害,防止車輛失去控制[2]。
2.1.2 汽車制動技術
在汽車行駛中,制動是其中關鍵一環,只有熟練掌握汽車制動技術,才能確保汽車駕駛的安全性。駕駛員在駕車行駛中,在遇到違章情況或其他意外情況時,若不能快速準確實施緊急制動技術,將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目前,絕大多數汽車均實現了防抱死裝置的安裝,當駕駛員過度踩踏制動踏板時,將造成制動系統產生聲響,對此,駕駛員應保持正常心態,確保自己在短時間內冷靜下來。特別是在遇到違章或其他意外情況時,駕駛員可通過踩踏制動踏板,將汽車安全???。
2.1.3 盲區駕駛技術
在駕駛汽車過程中,駕駛員必須對駕駛盲區進行有效識別,對駕駛盲區大小、距離、位置等進行有效把控,確保行駛過程中保持安全的駕駛距離,謹防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在汽車非動態運行時,需確保視野范圍在70°左右,汽車行駛狀態下,行駛速度需根據所在路段速度要求來執行,同時注意視野范圍的變化。因此,汽車駕駛員需對駕駛的盲區進行有效明確,合理分配行車過程中的注意力。并且除了要時刻注意正前方行駛情況外,還應適當對周圍障礙物、行人等留心觀察,對主次要注意力進行合理分配,確保駕駛過程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2.2 特殊情況下的安全駕駛技術
2.2.1 上坡路段安全駕駛技術
汽車在上坡途中,如果無法保證操作的正確性,容易發生熄火或者后溜等情況,對此,駕駛員需精確把握上坡路段的安全駕駛技術。與普通路段起步不同,上坡路段的駕駛需與坡度大小相結合,從而對踩踏踏板力度進行有效確定,在確保發動機處于適當轉速后,將離合器踏板松開,使汽車發動機處于半聯動狀態,而后踩下加速踏板,同時松開制動桿,開,確保車輛起步的穩定性。在上坡路段,汽車加檔動作的完成需迅速敏捷,換擋后將踏板快速踩下,為汽車上坡提供充足的動力。應避免上坡過程中減檔,需提前在平路上完成。
2.2.2 夜間安全駕駛技術
夜間汽車駕駛對駕駛員駕駛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夜間需時刻注意右側道路、行人及其他建筑物,特殊情況下需打開遠光燈,但當與對面車輛距離縮小至150m左右時,需關閉遠光燈,避免影響對方行車視線。另外,夜間行車需對速度進行有效控制,確保行車的安全性。若夜間行車速度過快,在遇突發緊急事件時將難以做出有效反應,進而引發嚴重的交通事故。此外,車輛由亮處行駛至暗處時,駕駛員應將行車速度減緩,時刻注意馬路上行人,并與前后車輛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2.2.3 雨雪天氣汽車安全駕駛技術
一般在雨雪天氣,汽車行駛在濕滑路面發生打滑現象的可能性較高,且由于雨水排泄不暢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洼,直接影響剎車效果。在汽車行駛過程中若遇突發情況需做出制動動作時,易引發汽車發生側滑或者失控現象,最終引發嚴重的交通事故。除此之外,在暴雨雪天氣,汽車車窗以及擋風玻璃大量雨水或雨雪堆積,容易對駕駛員視線產生影響,再加上地面積水或積雪在經過陽光反射后,容易對駕駛員眼睛產生刺激,影響駕駛員對行車的準確判斷。對此,在雨雪天進行駕駛過程中,駕駛員需保持穩定的車速,對整個路況進行認真觀察,尤其是行駛至陌生路段時,若道路存在深淺不一的水坑,應降低行車速度,必要時下車進行查看,在確??砂踩ㄟ^的情況下再行駛,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急速過坑所引發的發動機故障或熄火。
3 汽車行駛應急處置技術
一般情況下,在道路交通運行過程中受到多方面不確定因素影響,導致汽車駕駛期間易于遭受一些特殊事件或者突發緊急事件的沖擊。針對此類情況,若未能通過相關處理措施的有效實施,極易引發交通事故,因此對駕駛員應急處置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在汽車行駛期間,若遇到車輛轉向不足等突發事件時,汽車駕駛人員通過對自身駕駛經驗的總結與分析,基本可以判斷造成這一突發狀況的原因來自于路面濕滑、車速過快或者前輪破裂等等,且值得注意的是車輛轉向不足現象多發生于前驅動位置[3]。
在行車駕駛過程中,若駕駛員遇突發或特殊情況時,需時刻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切忌因慌亂無措而猛轉方向盤或猛踩制動板,這種錯誤的動作將造成汽車360°旋轉。針對這一事故的處理方式,應為放緩車速,根據車輛實際行駛速度收回油門,由汽車輪胎分攤降速后的汽車自重,確保車胎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避免車輛側滑現象的發生,該應急處置技術充分適應于前輪驅動和后輪驅動。
因此,若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或遇緊急事件時,駕駛員需保持冷靜,通過對汽車和道路實際情況的判斷和分析,迅速做出應對策略。與此同時,將車輛行駛速度減緩,對汽車方向進行全方位的控制,避免車輛發生失控現象。最后,在汽車行駛途中若遇突發情況,駕駛員需始終堅持“就輕處置”原則予以處理,車內人員安全是第一考慮要素,其次為車輛及財產損失,嚴格執行寧損物不傷人的原則。突發狀況中,駕駛員必須快速確定出怎樣操作可使人員人身傷害最小化,事故危害性最低。
4 結語
總之,對于汽車駕駛人員而言,行車的首要核心是保障行車過程的安全,通過汽車安全駕駛技術和應急處置技術的有效應用,有效降低汽車駕駛事故發生幾率。因此,在汽車駕駛過程中,汽車駕駛人員應高度重視行車安全,通過對各類事故實際發展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全面分析,幫助汽車駕駛人員樹立正確的行車安全意識,不斷掌握各類先進應急處置技術,做到面對突發狀況時始終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作出最優反應與處理措施。
參考文獻:
[1]姜順明,楊晗,吳陶然,等.基于駕駛狀態識別的自動緊急制動控制策略[J].汽車技術,2019,07(10):188-189.
[2]鄭安文.加強我國機動車駕駛員交通安全管理的對策思考[J].汽車工程學報,2017,13(06):292-293.
[3]王浩倫,朱業安,彭理群,等.汽車駕駛人的情緒誘發與識別研究綜述[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8,36(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