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賢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應用隨機分組方法將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分成2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內科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及康復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滿意度和護理質量評分顯著較高,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干預在消化內科能夠提高護理質量,降低差錯事件的發生率,對于患者滿意度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對于臨床護理有較好作用。
【關鍵詞】心理干預;消化內科;護理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要也越來越迫切,醫學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就醫體驗。各大醫院越來越重視護理的質量以提高患者滿意度,心理干預在充分應用到護理工作中,在對患者進行常規基礎護理的同時,著重加強對患者生活和心理健康情況的關注,通過溝通疏導,了解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解決,提高護理質量。
1 信息采集
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2組,每組50名患者。本研究所選患者均經過臨床檢驗確診為消化內科疾病,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并作出比較。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內科學護理,主要是防感染、藥物指導、生命體征監測、置管輸液等。
實驗組除了在對照組基礎上還給予以下心理干預:
(1)健康宣教。診療過程中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細節,有針對性地宣講基本健康知識,引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特別是針對老年患者或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患者,應為患者講解所患疾病的病因、誘發因素、治療方法等,從而提高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2)心理疏導。患者因患有疾病,心理上往往會出現焦慮的情況,日常護理過程中,我們采取有針對性的頭痛,了解患者的心理疑惑,積極解答并制定具體疏導對策。特別是一些腫瘤患者,常常會出現情緒暴躁,心理不安等情況,從而引發不配合或對治療效果缺乏耐心。針對此類患者,我們加強與患者及其親屬之間的溝通,給予多方關心,為患者講解成功的病例,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組織患者參加并有手工作業交流會,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
(3)飲食護理。合理的飲食習慣不僅能夠降低消化疾病的發生,還可以有效的輔助患者診療。我們通過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膳食方案,監督患者就醫過程中配合飲食。對于術后患者,協助家屬做好飲食護理。出院患者做好隨訪,督促患者嚴格執行膳食方案。
3 評定標準。
3.1 護理工作滿意程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針對護理服務評價共設置20個問題,將患者對護理服務工作滿意程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尚可、不滿意四個等級。滿意=4分,基本滿意=3分,尚可=2分,不滿意=0分。
3.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①顯著:經積極護理,就診癥狀消除,心理狀態良好,對護理心理干預滿意;②有效:經積極護理,臨床癥狀有所消除,心理狀態較好,對護理心理干預較滿意;③無效:臨床癥狀未得到很好的消除,心理狀態較差,對護理心理干預不滿意。
4 數據分析
應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描述,兩組數據比較采用檢驗,P值小于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5 結果
5.1 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評分 見表一
實驗組患者在給予護理心理干預之后,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兩組的護理工作滿意程度評分評分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1)。
5.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見表二
實驗組患者在給予護理心理干預之后,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兩組的患者治療有效率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1)。
結論
本研究主要分析護理心理干預對于消化內科患者的效果,從研究結果能夠看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佳有效,患者滿意度也較高。
綜上,護理心理干預能夠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并提高治療效果。對于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丁芳.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當代臨床醫刊,2017,02(08):2964-2965.
時梅英.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01):127-129.
李莉.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7,12(24):177-178.李莉.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7,12(24):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