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霏



【摘 要】目的:本文研究大量輸血治療后患者血液檢驗指標變化特征比較。方法:研究時間選擇在2018年1月-2019年8月,實驗對象為在我院進行大量輸血的130例患者。在輸血治療的過程中采集并記錄患者輸血前后的生化指標、血清電解質指標以及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數據,最后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在本次研究實驗中,患者經過大量輸血后,生化指標、血清電解質指標、凝血功能有明顯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K+明顯增加、Ca2+明顯降低。通過研究發現:在大量輸血后會對患者的血液產生稀釋效果,生化指標的變化主要是由于白細胞進一步影響血管的內皮導致。結論:在為患者大量輸血后,患者的生化指標、血清電解質指標、凝血功能出現明顯變化,需要在輸血的過程中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造成患者出現其他并發癥,保證輸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關鍵詞】大量輸血;血液檢驗;指標變化特征
大量輸血是當前臨床治療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主要用藥突發性的大量失血,而在大量輸血的過程中,患者的各項相關指標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1]。因此,本文將針對大量輸血治療后患者血液檢驗指標變化特征展開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選擇在2018年1月-2019年8月,實驗對象為在我院進行大量輸血的130例患者。患者一般資料:男性:69例,女性:61例,平均年齡:(45.5±15.5)歲,疾病種類:消化道出血24例;手術出血38例;急性創傷42例;產后出血26例。
納入標準:患者診斷失血量超過2000ml,大量輸血標準為2100ml-2400ml;患者同意加入研究實驗[2];患者依從性較高,能夠完成相關隨訪。
排除標準:患者出現精神異常情況;患者及家屬不同意加入本次研究實驗;患者無法完成相關隨訪[3]。
1.2 方法
在輸血治療的過程中通過相關設備采集患者輸血前后的生化指標、血清電解質指標以及凝血功能等數據[4]。
1.3 觀察指標
生化指標包括:總膽紅素、乳酸脫氫酶、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直接膽紅素。血清電解質指標包括:Na+、K+、Ca2+、Cl-。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集輸血患者輸血前后的指標數據信息,并輸入到統計學SPSS21.0軟件中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卡方檢驗,利用±標準差來對生化指標、血清電解質指標以及凝血功能的計量資料進行表示,經t檢驗。判定統計學差異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2.1 患者大量輸血前后生化指標對比分析
患者在大量輸血后生化指標有明顯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2.2 患者大量輸血前后血清電解質指標對比分析
患者在大量輸血后,血清電解質指標有明顯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2.3 患者大量輸血前后凝血功能對比分析
在大量輸血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明顯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
3 討論
在患者機體一次性失血達到1000ml以上或者超過血液總量15%后,會導致患者各個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進而造成患者生命受到威脅[5]。而在大量輸血后會逐漸緩解患者的身體循環的各方面癥狀,但是在一般情況下,血液儲存需要經過低溫處理,導致血液當中的血小板喪失一部分活性,導致凝血功能降低。在本次研究實驗中,患者經過大量輸血后,生化指標、血清電解質指標、凝血功能有明顯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K+明顯增加、Ca2+明顯降低。通過研究發現:在大量輸血后會對患者的血液產生稀釋效果,生化指標的變化主要是由于白細胞進一步影響血管的內皮導致。綜上所述,在為患者大量輸血后,患者的生化指標、血清電解質指標、凝血功能出現明顯變化,需要在輸血的過程中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造成患者出現其他并發癥,保證輸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韓新樂.大量輸血治療后患者血液檢驗指標變化分析[J].醫藥前沿,2019,9(30):80.
余明超,嚴莉.腫瘤手術患者大量輸血后部分血液檢驗指標變化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3):175-176.
閆芳,王春娟.腫瘤患者大量輸血后臨床檢驗指標變化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5):613-615
秦燕.大量輸血治療后患者血液檢驗指標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2):86.
李興華,王恩波.大量輸血對患者血液指標影響的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5):2318-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