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玲 嚴明波 鐘素冰



【摘 要】目的:分析某醫院2019年超長住院日患者病例特征及影響因素,為醫院管理者管理超長住院患者,縮短平均住院日提供依據。方法:從某院病案系統中提取2019年住院天數超過30天的患者病案首頁信息,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超長住院日患者占出院總人數的2.37%;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患者年齡集中在50歲以上;集中分布在骨科、中醫康復科、神經外科、呼吸內科、腫瘤科;主要疾病前五位為損傷和中毒、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影響健康狀態和與保健機構接觸的因素。結論:醫院應加強對住院天數超過30天患者的管理,加強重點科室的監督,提高診療水平,完善診療流程,優化服務質量,以降低平均住院日,提升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超長住院日 ;病例特征 ;影響因素探討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降低平均住院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費用,提高病床利用率,實現醫療資源成本最小化。而超長住院日是導致平均住院日延長的主要原因之一[1],《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版)》明確要求對住院時間超過30天的患者進行管理,并納入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核心條款重點考核[2]。筆者將住院天數超過30天定義為超長住院日,分析其病例特征并探討影響因素,提出對策,有效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醫院醫療資源的利用率。
1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某院病案系統提取2019年所有出院患者的病案信息,并篩選出住院天數超過30天的患者,提取患者的姓名、性別、出院科室、住院日、出院診斷及出院診斷對應的ICD-10編碼等相關信息,采用EXCEL進行數據處理。
2 結果
2.1 總體情況
該院2019年出院患者總人數 25391人,平均住院日 8.4 天。住院日超30天患者人數達602人,占出院總人數的 2.37 %,平均住院日59.03 天。由此可以得出,雖然超長住院日患者的占比很低,但是對全院平均住院日的影響是很大的[3],見表1。
2.2 超長住院日患者的病例特征
2.2.1 性別與年齡特征 在602例超長住院日患者中,男性患者351 例,占58.31%,女性患者251例,占41.69%,男女性別比為1.40:1。 超長住院日出院患者的年齡集中在50歲以上,累計占比為81.89% ,其中≥70歲的占比最高,為45.68%,其次是50~69歲的占比36.21%,為見表2.
2.2.2 疾病構成特征 在超長住院日病例中,系統疾病排在前五位分別是損傷和中毒(37.21%)、循環系統疾病(22.09%)、腫瘤(9.47%)、呼吸系統疾病(8.47%)、影響健康狀態和與保健機構接觸的因素(6.15%)。見表3
2.2.3 科室分布情況 超長住院日患者出院科室排在前五位依次是:骨科(占比26.41%)、中醫康復科(占比17.44%)、神經外科(占比16.78%)、呼吸內科(占比9.47%)、腫瘤科(占比7.31%),累計占總超長住院日患者的77.41%。平均住院日以神經外科最高,為73.46天,其次是中醫康復科,為69.78天。見表4.
3 討論
本統計分析表明,影響超長住院日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①住院日超過30天的患者以50歲以上的年齡段為主,尤其是70歲以上,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能力下降,多合并有多種慢性基礎疾病,對疾病耐受能力下降,影響疾病治療的進程。②疾病構成中的損傷和中毒主要是由交通事故或意外受傷造成的重型顱腦損傷、多處骨折,損傷嚴重,病情危重復雜,合并癥或者并發癥多,大多需要手術治療,或者需要非計劃再次手術以及術后并發癥、感染的出現,導致康復時間長,延長了住院時間。循環系統疾病主要是以心腦血管意外為主,多有神經功能障礙,功能康復治療時間長。③部分患者因為涉及第三責任方全額付費,醫療糾紛或公費醫療保險,不擔心治療費用,也提高了對康復的期望,達到出院標準而患者執意延長住院時間。④醫技科室與臨床科室、手術室協調配合欠佳,檢查等待時間過長,檢查報告不及時,延長治療等待時間,也會導致術前住院日延長,引起住院日超長。此外,醫務人員對超長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指標重要性認識不足,思想不重視。
4 對策
超長住院患者占用大量的醫療資源,不僅增加患者經濟負擔,而且還會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使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看病難”的局面。對超長住院日患者監管,有助于縮短住院日,使醫保資金達到合理使用[4]。縮短平均住院日,能減輕病人經濟負擔,也擴大醫院收容量[5],提高醫院資源配置效益。解決超長住院日,需要一系列的措施。
①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強化核心制度的執行。定期開展專科技術培訓,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水平,減少誤診與漏診,盡量避免醫療事故、差錯及院內感染的發生。加強學科建設,積極推廣新技術新項目,提高治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縮短治療時間。
②優化服務流程,協調科間合作,提高疑難病例治療質量。購買先進醫療設備,提高醫技科室的工作效率,縮短預約檢查時間與等待檢查報告時間;開展節假日手術,嚴格執行首臺手術時間與縮短接臺間隙時間,縮短術前等待時間,保證患者診治流程的連續性。
③對超長住院的重點科室、重點病種施行監控。設立預警機制,對超長住院患者重點管理,科室討論,評估病情,明確后續治療方案,并分析討論住院日延長原因。職能部門定期監督檢查,避免過度醫療,并將科室年度平均住院日列入績效考核指標。
④推廣臨床路徑管理,擴大病種覆蓋面,制定治療標準,減少治療偏差及隨意性,規范診治,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控制平均住院日;
⑤積極干預糾紛、欠費。提高各類人員對醫患關系的處理能力,增強醫療風險防范意識[6]。對存在醫療糾紛隱患的患者及時發現,并相應處理。對達到出院標準的,故意延長住院的患者,要積極主動溝通并上報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參考文獻
郭怡,陳莉雅,田柯,等.某三甲醫院超長住院日統計分析[J].現代醫院,2013,7(13):121-123.
陸琴,劉春香,周娟, 等.某院超長住院日患者的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院統計,2019,26(6):435-437.
徐錫武,竇婧婧,宋景晨,等.381例超長住院日患者的分布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病案,2016,17(6)38-41
張歡.醫院醫保重在質量監管[J].中國醫療保險,2010.(1)46-48.
張健林,盧瑤,何足元,等.患者住院超過30天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現代醫院管理,2015,13(1)53-54.
王淼,高長青,賀濤,等.大型綜合性醫院超長住院患者管理策略[J].中國醫院,2013,17(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