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瀛予 馬騁宇


【摘 要】目的:通過了解患者對互聯網技術的使用和認知情況,分析互聯網技術對患者就診流程產生的影響,為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提供建議,從而增強患者就醫滿意度。方法:課題組選取北京市典型的5家三級甲等醫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現場隨機調查了390位就診者,了解其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和認知情況。結果:就診者對互聯網就診平臺的運用和認知情況良好,但線上就醫平臺仍存在操作費時等問題亟需解決。結論:互聯網就診平臺在就診者中有著良好的認知度和滿意度,我們應該抓住機會,完善互聯網平臺。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就醫流程;醫療服務水平;滿意度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課題組于2016年10月~12月,選取北京市典型的5家三級甲等醫院作為調查對象,對醫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對互聯網醫療的使用和認知情況,分析就診者對“互聯網+”醫療技術使用的滿意度。
1.2 調查方法 走訪醫生、就診者調研及問卷調查。課題組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按照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選取核心區、近郊區、遠郊區各1~2個樣本區(大興區、朝陽區、海淀區、西城區、 東城區),并在每樣本區抽取1所有代表性的三級甲等醫院,由經過培訓后的調查員對每個醫院隨機抽取使用過“互聯網+醫療”技術的就診者50-90人。調查方法采用自編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390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385份,回收率為 98.72 %。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雙重錄入和檢錯,使用SPSS Statistics24中文版進行數據管理、分析和繪圖。
2 結果
2.1 調研患者使用互聯網醫療平臺就醫情況 患者了解疾病或醫院相關信息或相關服務途徑以公共信息平臺為主,市場運營平臺為輔。如表1。
調研患者使用具體服務情況:利用最多的還是診前信息查詢和預約掛號等環節,其中患者使用服務較多的為預約掛號、了解醫院信息、了解醫生信息、疾病信息的查詢,最多的為預約掛號,占到81.8%,可見該項服務的普遍性(表2)。
2.2 使用互聯網就醫平臺出現的問題。調研患者使用互聯網就醫平臺出現的問題情況見表3。
2.3 使用互聯網就醫平臺前景 調研患者以后是否還會繼續使用互聯網就醫平臺情況:課題組認為互聯網就醫平臺在未來應該不斷提高,以更好的方式服務患者(表4)。
調研患者是否會向他人推薦互聯網就醫平臺情況見表5。
3 討論
3.1 互聯網醫療平臺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北京市三級甲等醫院互聯網就醫平臺引入以來,對減少患者就醫成本、提高就醫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診者對就醫平臺中分診、掛號環節的需求量最大,不難看出其對使用互聯網平臺掛號的方式已經有了較高程度的認知度。互聯網醫療在未來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各平臺應抓住機會,完善線上診療的各項功能。
3.2 就診者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利用以診前環節居多。患者通過公共掛號平臺和搜索引擎等途徑來幫助自己就醫,限于一定的條件和原因,80%以上的患者使用互聯網就醫平臺的服務集中在診前階段,主要集中在對醫生、醫院、疾病信息的查詢,以及網上預約掛號等,診中和診后功能使用率低的原因值得關注,該功能的設計也亟待加強,從而使就診者在互聯網平臺中得到更多、更有效的幫助。
4 建議
4.1 完善信息反饋系統,優化就醫平臺。互聯網平臺預約掛號付款成功后,可自動生成二維碼,就診者可憑生成的二維碼獲取就診科室、就診醫生信息,了解排隊人數來預估等候時間。甚至通過二維碼查看檢驗報告,進行就診滿意度反饋。醫生也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患者醫療信息,這不僅節省就診時排隊的等候時間,也可完善互聯網信息反饋系統,進一步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
4.2 打破地域壁壘,一定程度解決看病難。導致“看病難”在醫院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就是就醫流程繁瑣、等候時間長。[5]因此,解通過互聯網醫療服務功能的完善,簡化就診流程不僅節約了看病等候時間,也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看病難的醫療現狀。
5 結語
互聯網醫療平臺具有較好的認知度和滿意度,我們應該抓住機會,進一步完善網絡平臺,簡化就診流程,完善就診者的就診體驗。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分級診療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助力分級診療制度落實,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參考文獻
姜姣嬌,趙濤,張晨曦 基于移動技術與網絡技術融合的醫療信息系統[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3):253-257.
左秀然,孫淼,楊國良.運用移動互聯網優化就醫流程的實踐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5,10(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