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美

【摘 要】目的:探究護理風險管理在ICU中心靜脈置換患者疾病、患者預防感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間在ICU中心靜脈置換患者5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利用電腦抽簽方式將其均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實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干預進行置管護理,比較兩組護理結局。結果:經過觀察,觀察組的患者診療依從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病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在ICU中心靜脈置換患者和預防患者感染能夠讓患者得到更優質的護理,在臨床上具有推廣意義。
【關鍵詞】風險管理;中心靜脈置換;預防感染
如今隨著血管內導管術的迅速發展,臨床上對血管內導管束重新制定要求,中心靜脈導管(CVC)技術在臨床上滿足了患者長期血液動力學測量、營養支持、靜脈輸液、靜脈給藥等需求[1]。目前中心靜脈導管位置普遍放置于患者的頸內、鎖骨下方和腹股溝附近的三個部位。中心既賣到位技術必須要實行穿刺技術,在穿之后留下切口讓患者的血管和外界環境得以相通,但此過程中患者極易發生與導管相關的感染(CRI)。本文觀察兩組ICU中心靜脈置換患者經過護理治療后的對比效果,結論對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間在ICU中心靜脈置換患者5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利用電腦抽簽方式將其均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齡36~85歲,平均年齡為(54.1±3.41)歲;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為(51.21±7.84)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病情評估上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實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干預進行置管護理,具體置管護理風險管理如下:
置管前的管理:置管前需要對患者的心理和體位進行護理。心理護理需要積極的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靜脈穿刺置管的原因以及操作方法和操作過程中的風險,以此加強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并且干預患者對于疾病的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從而提高置管成功率。而在體位護理當中,需要將患者的體位調整到可以進行靜脈穿刺的體位[2]。若患者選擇靜脈穿刺的部位于鎖骨下方,即可選擇去枕平臥位,在患者的雙肩下放置枕頭,使其患者的雙肩得以向上抬起,頭部下垂,暴露出患者的鎖骨下靜脈。
置管中的護理:在對患者進行置管時,為了避免人員出入量造成交叉感染,應當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病房,并且醫生在對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時應當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對患者的穿刺部位進行消毒,且消毒部位應當足夠大[3]。
置管后的護理:置管完成后,需要護理人員每天清潔患者的置管部位,并且進行換藥。若是在換藥過程中發現穿刺部位的副料出現污染,應當及時更換防止進一步感染。為了防止導管內回血造成血栓,使得導管堵塞,應當在置管成功后立即對流質管進行反復沖洗,沖洗水則可以選擇肝素鹽水,在最后再用肝素進行導管密封。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后,應當將導管妥善固定,防止導管發生折疊脫落的現象。
1.3 觀察指標
醫護人員在治療期間可使用SF-36量表評分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且根據患者在治療期間,對醫護人員的依從率和并發癥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全部數據信息均已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給予處理,百分率(%)與()分別已采用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差異檢驗已采用t檢驗的方法,P<0.05更具有統計學比較意義。
2 結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依從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者之間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詳情請見表1。
3 討論
在目前的醫學背景前提下,中心靜脈導管技術已經普遍運用ICU危重患者的治療過程當中,并且在效果上被廣泛的認可。不過根據大量的實驗結果顯示,中心靜脈導管技術的應用也會帶來許多感染的發生,由于ICU危重患者免疫力低下,因此帶來許多嚴重的影響[4]。所以在臨床上應當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訓練,使患者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最大程度上縮短患者的置管時間,加之護理風險的管理,可以讓患者在康復期間減少導管所帶來的相關性感染的并發癥。
臨床使用無菌紗布時需要選取透氣性好,透明度高的無菌紗布,并且在每日的護理時檢查患者是否有感染的發生,且在敷料的更換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此外導管連接的端口不管是在注射前還是在注射后,都需要進行消毒。并且在護理過程之后,需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注意保護自己的傷口。對于中心靜脈管的沖洗,不管是采用生理鹽水還是用肝素鹽水,都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總而言之,護理風險管理在ICU中心靜脈置換患者、疾病患者預防感染中的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可以減少導管感染的發生率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若是在條件的允許下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李瑜.中心靜脈置換期間敏感指標的建立[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3):158-159.
嚴緣園,周文娟.術前以患者為中心開展健康教育及術后康復訓練預防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05):870-872.
王慧賢綜合護理干預預防ICU氣管切開患者肺內感染效果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17,24(5):193-194.
肖池兵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并發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7,36(z1):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