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清
易縣狼牙山中心小學許銀剛校長,投身鄉村教育26年,滿懷忠誠與熱愛,以“辦山區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把狼牙山精神融入學校教育,為鄉村孩子的未來發展鑄魂、奠基。
曲陽縣下河鄉下河中學黃會敏老師,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獻給農村教育事業,用一輩子去做一件事”。27年來,她堅守鄉村教育一線,用點點滴滴的師者仁心,演繹著平凡而偉大的人生。
阜平縣大臺中學盧金花老師,淡泊名利,清貧自守,在偏僻閉塞的太行山深處一干就是23年,從青春年華一直走到不惑之年,為一代代山村少年點亮了心燈。
淶水縣永陽學校周鳳麗老師,默默守護鄉村教育這片熱土22個春秋,為了讓離家遠的孩子按時上學,她毅然把孩子接到自己家吃住,展示了感人肺腑的師者情懷。
這些優秀的鄉村教師,他們腳踩泥土、心中有光,有知識、有情懷,更重要的是他們以自己的初心和堅守,帶領鄉村孩子仰望遼遠璀璨的星空,用一顆赤誠的心啟蒙了一座鄉村、一個地方,展示了鄉村教育無限的可能性,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鄉村大先生”!我們有理由相信,不管這些鄉村孩子將來走到天涯還是海角,青少年時代的老師都將是他們心中牽掛的鄉愁!
這些優秀的鄉村教師是保定市千千萬萬名鄉村教師的代表。保定目前有3338所鄉村學校,有52408名鄉村教師堅守在鄉村學校。他們常年生活在鄉村,工作在鄉村,幾本教材、一間斗室、三尺講臺可能就是他們的全部。激勵他們堅持下來的,是對鄉村教育矢志不渝的熱愛。
保定市現有常住人口1034.9萬,其中552.1萬生活在農村,通過教育讓孩子走出農村走出大山過上更好的生活是當地鄉親最樸素的愿望也是最直接的途徑。教育始終是他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關系著保定鄉村的未來。但長期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許多鄉村成為勞動力被抽空的地方,“青壯打工去,耕地童與姑”,經濟發展滯后,與城市差距日益加大。農村是國家發展的基點,是城鎮化的動力源。鄉村發展的滯后不僅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短板,還令傳統文化的后繼乏力甚至傳承斷檔。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基礎教育,而教師是教育的靈魂。鄉村教師的身上肩負著更為重大的現實和歷史使命,他們“學為人師”,是當地最有文化的人,承擔著傳播文化知識、開闊鄉村視野、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的重大責任;他們“行為世范”,往往能夠以師者的言教和文化人的身教,塑造著一個地方的鄉風文明、公序良俗,為當地提供精神滋養和文明示范。
為了建設一支扎根鄉村、德業雙優、默默耕耘的鄉村教師隊伍,我們把提高農村教師能力水平、落實農村教師待遇保障作為抓手,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學校任教,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幾年來,我們為鄉村學校補充教師萬人以上,選派1333名教師到9個貧困縣進行幫扶;成立了30個市級名師工作室,組織名師工作室成員赴貧困縣開展送教活動210余人次;組織特級教師、學科名師送教下鄉培訓授課5.5萬余人次;市政府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對長期扎根農村、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鄉村教師進行獎勵,共獎勵市級優秀鄉村教師300名、發放獎勵資金150萬元;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為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發放鄉鎮工作補貼、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增加鄉村教師職稱評聘比例和數量……相信這些舉措將為鄉村教師提供有力的幫助,讓他們有尊嚴地工作和生活。
一位優秀的鄉村教師,將為一座座農家小院帶來希望,為一個個鄉村孩子確立“詩和遠方”;一所好的鄉村學校,能激活、感召一座鄉村、一個地方,從根本上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不竭的力量。為了這個神圣的使命,我們將繼續努力,讓保定廣袤的鄉村山區涌現出更多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