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茜 韓 冰 王 丹 王思明 李 娜* 趙大慶*
(1.長春中醫藥大學, 吉林長春130117; 2.長春金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長春130012)
黃連膏出自清代吳謙的《醫宗金鑒》,是用于治療皮膚創面疾病的中醫經典名方,原配方為當歸尾五錢、黃連三錢、黃柏三錢、生地一兩、姜黃三錢,按照清代度量衡制度結合2015 年版《中國藥典》 計量單位,將其換算為黃連11.175 g、當歸尾18.625 g、生地黃37.250 g、黃柏11.175 g、姜黃11.175 g,總生藥量89.4 g。方中姜黃破血行氣,當歸活血養血,生地清熱生津、涼血養陰潤燥,黃連清熱燥濕,黃柏瀉火解毒[1],攻效清熱癤腫、清熱解毒、潰瘍創傷,主要用于治療肺經壅熱、上攻鼻竅,致生鼻瘡、干燥腫疼等,對皮膚濕疹、水火燙傷、紅腫熱瘡、乳頭碎痛也有理想療效。近年來,該方在治療新生兒紅臀、痔瘡、燒燙傷、壓瘡、粉刺等也呈現了良好作用,堪稱中醫外科之“圣藥”[2?3]。
黃連膏以清利濕熱為組方原則,對濕疹的治療有著悠久歷史[4]。濕疹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真皮淺層、表皮炎癥的皮膚病,目前市面上常用藥物以西藥為主,但大多含有激素類成分,具有較大的不良反應;中藥膏劑治療濕疹具有不良反應小、療效好、不易復發的優勢,可通過皮膚涂抹使藥物直達病所,不僅能透達腠理來發揮局部治療作用,還可經過肌膚、毛竅而深入臟腑,從而起到內外合治的目的[5?6]。本實驗將優化黃連膏提取工藝,并選擇人永生化角質形成細胞(HaCat 細胞) 作為對象對該方體外抗炎作用進行研究,以期為今后相關機制的考察提供依據。
1.1 儀器 細胞培養箱(美國Thermo 公司,型號3131);酶標儀 (瑞士Tecan 公司,型號infinite M200 PRO);電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型號AL204);粉碎機(北京錕捷玉誠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型號GS?05);高效液相色譜儀 (美國Agilent 公司,型號1100)。
1.2 試劑與藥物 姜黃、當歸、生地、黃連、黃柏均購自宏檢大藥房,經長春中醫藥大學中藥鑒定學教研室王哲副教授鑒定為正品。香油 (燕莊牌)。MEM 培養基 (美國HyClone 公司,貨號SH30022.01);胎牛血清 (貨號04?002?1ACS)、1%雙抗(貨號03?031?1B)(美國BI 公司);0.25%胰 酶?EDTA (美 國 MRC 公 司,貨 號CC830031.02);MTT 試劑盒(北京Solarbio 公司,貨號M8180);反轉錄試劑盒(日本TaKaRa 公司,貨號PR047A);TRIzol (美國羅氏公司,貨號11667165001);人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人干擾素?γ (IFN?γ) 細胞因子(美國Biolegend 公司,貨號300?01A?10、300?02?20);胸腺活化調節趨化因子 (TARC)、巨噬細胞源性趨化因子(MDC)、調節活化T 細胞表達和分泌因子(RAN?TES)、白細胞介素?8 (IL?8) ELISA 試劑盒(上海朗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 BPE10052、BPE10132、BPE10120、BPE10139)。
1.3 細胞株 人正常表皮永生化角質形成細胞系HaCat 細胞(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2.1 姜黃素總量測定 姜黃為黃連膏君藥,其藥理作用廣泛,無毒,耐受性好,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7],主要有效成分為姜黃素,在治療炎癥介導的疾病中有著重要地位,并且《中國藥典》 相關檢測方法實用性強,易于操作。因此,本實驗選擇姜黃素作為指標成分[8]。
2.1.1 色譜條件 Agilent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填充劑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流動相乙腈-4% 冰醋酸 (48 ∶52);體積流量1 mL/min;檢測波長430 nm;進樣量5 μL。理論塔板數按姜黃素峰計算,應不低于4 000[9]。
2.1.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姜黃素對照品1.20 mg,甲醇制成每1 mL 含12 μg 該成分的溶液,搖勻,即得。
2.1.3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黃連膏提取油5.0 g,置于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20 mL 甲醇,稱定質量,75 ℃水浴加熱回流提取30 min,放冷,甲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1.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5、5、7.5、10、12.5 μL,在“2.1.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以姜黃素進樣量為橫坐標(X),峰面積積分值為縱坐標(Y) 進行回歸,得方程為Y=3 509.2X-3.293 3 (r=0.999 8),在0.036~0.216 μg 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1.5 精密度試驗 精密稱取黃連膏提取油5.0 g,在“2.1.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6 次,每次5 μL,測得姜黃素峰面積RSD 為0.56%,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1.6 穩定性試驗 吸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于0、2、4、6、8、12、24 h 在“2.1.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每次5 μL,測得姜黃素峰面積RSD 為0.72%,表明溶液在24 h 內穩定性良好。
2.1.7 重復性試驗 精密稱取同一批黃連膏提取油6 份,每份5.0 g,按“2.1.3” 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各吸取5 μL,在“2.1.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測得姜黃素總量RSD 為1.28%,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1.8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黃連膏提取油5.0 g,共6 份,精密加入等量對照品溶液,按“2.1.3” 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1.1”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測得姜黃素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9.1%,RSD 為0.51%。
2.2 提取工藝優化 依據《醫宗金鑒》 提取工藝,取香油十二兩(即加入5 倍量香油,每個處方447 g),將藥“煠枯” 后撈去渣,選擇藥材粒度、煎炸時間、煎炸溫度、浸泡時間作為影響因素,姜黃素總量作為評價指標,在前期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采用正交試驗優化工藝[10]。因素水平見表1,結果見表2。
表1 因素水平Tab.1 Factors and levels
方差分析見表3,可知因素B、C對提取有顯著影響 (P<0.05),而因素A、D無顯著影響(P>0.05);各因素影響程度依次為B>C>A>D,故確定D作為誤差項。由表2 可知,最優工藝為A1B2C2D2,為了節省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最終確定為A1B2C2D1,即飲片不浸泡而直接投入5 倍量香油中,200 ℃下煎炸4 h。
表2 試驗設計與結果Tab.2 Design and results of tests
表3 方差分析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
再進行3 批驗證試驗。按處方取10 倍量飲片,共3 份,按上述優化工藝提取,撈出炸枯的藥渣,濾過,測定提取油質量和姜黃素總量,結果見表4,可知工藝穩定可靠。
表4 驗證試驗結果(n=3)Tab.4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tests (n=3)
2.3 體外抗炎活性研究
2.3.1 細胞培養及模型建立 采用含1% 雙抗、15%胎牛血清的MEM/EBSS 液體培養基,將HaCat細胞置于25 cm2培養瓶中,在飽和濕度培養箱(37 ℃、5%CO2) 中培養,24 h 后更換培養液,除去未貼壁細胞,每隔1~2 d 更換1 次培養液至細胞生長融合,待細胞貼壁達到70%~80% 時,用0.25%EDTA?胰蛋白酶消化液消化細胞,并進行傳代[11]。
由于血清可誘導細胞因子的分泌,從而影響體外濕疹模型的建立,故采用血清饑餓法建立體外濕疹炎癥模型[12]。取對數生長期的HaCat 細胞,按每孔4 000 個細胞量均勻接種于96 孔板中,置于37 ℃、5% CO2培養箱中培養24 h,待細胞貼壁后換無血清空白培養基饑餓細胞6 h,再更換含有不同造模濃度細胞因子的培養基中培養24 h。設置空白培養基組、10 ng/mL TNF?α +10 ng/mL IFN?γ 組、20 ng/mL TNF?α +20 ng/mL IFN?γ 組、30 ng/mL TNF?α +30 ng/mL IFN?γ 組、40 ng/mL TNF?α +40 ng/mL IFN?γ 組,每組設6 個副孔,培養結束后加入5 mg/mL MTT 溶液20 μL,置于37 ℃培養箱中培養4 h 后吸去培養基,每孔加入150 μL DMSO,酶標儀在490 nm 波長處檢測光密度(OD),計算細胞存活率,公式為存活率=OD藥物/OD空白×100%,篩選LD50時的造模濃度[13]。
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發現不同造模濃度TNF?α、IFN?γ 對HaCat 細胞存活率影響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隨著造模濃度升高而逐漸降低(P<0.05)。圖1 顯示,當造模濃度為20 ng/mL 時,細胞存活率為50%,即為LD50。
圖1 造模濃度對HaCat 細胞存活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modeling concentration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HaCat Cells
2.3.2 細胞毒性試驗 0.25% EDTA?胰蛋白酶消化HaCat 細胞后,MEM 完全培養基吹打稀釋成濃度為4×104/mL 的細胞懸液,以每孔100 μL 的體積加到96 孔板中,置于5%CO2、37 ℃恒溫培養箱中培養。細胞貼壁后棄去完全培養基,加入空白培養基饑餓培養6 h,再加入含0.05、0.5、1、2 μL/mL黃連膏提取油的MEM 空白培養基各100 μL,以MEM 空白培養基為空白對照組[14],每組平行設置6 個副孔,作用24 h 后每孔加入5 mg/mL MTT 溶液20 μL,繼續培養4 h,棄去原培養液,加入150 μL DMSO 溶解,振蕩3 min 使結晶物充分溶解,在490 nm 波長處檢測吸光度(OD),計算細胞存活率,結果見圖2。由此可知,提取油濃度為2 μL/mL 時對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P<0.01),存活率為77%,而在0.05~1 μL/mL時無細胞毒性,故最終選擇0.05、0.5、1 μL/mL作為實驗濃度。
圖2 黃連膏提取油對HaCat 細胞存活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Huanglian Ointment extract oil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HaCat cells
2.3.3 TARC、MDC、RANTES、IL?8 水平檢測 取對數生長期的HaCat 細胞,接種于6 孔板中(每孔7×104個) 培養24 h,待細胞貼壁后更換無血清培養基饑餓細胞4 h,棄去空白培養基,以MEM 空白培養基為空白對照組,加入含“2.3.1”項造模濃度TNF?α、IFN?γ 及0.05、0.5、1 μL/mL黃連膏提取油的無血清培養基,處理細胞24 h,收集每孔上清培養基,1 000 r/min 離心5 min 以去除細胞碎片,ELISA 法檢測上清培養基中TARC、MDC、RANTES、IL?8 水平[15]。圖3 顯示,TNF?α、IFN?γ 處理HaCat 細胞后TARC 水平高于空白對照組(P<0.05),而黃連膏提取油對其水平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并呈劑量依賴性(P<0.01)。
圖3 黃連膏提取油對TARC 水平的影響Fig.3 Effect of Huanglian Ointment extract oils on TARC level
圖4 顯示,TNF?α、IFN?γ 處理HaCat 細胞后MDC 水平高于空白對照組(P<0.05),而黃連膏提取油對其水平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P<0.05,P<0.01),以1 μL/mL 更明顯。
圖4 黃連膏提取油對MDC 水平的影響Fig.4 Effect of Huanglian Ointment extract oils on MDC level
圖5 顯示,TNF?α、IFN?γ 處理后RANTES 水平高于空白對照組(P<0.05),而1 μL/mL 黃連膏提取油對其水平有較強的抑制作用(P<0.01)。
圖5 黃連膏提取油對RANTES 水平的影響Fig.5 Effect of Huanglian Ointment extract oils on RANTES level
圖6 顯示,TNF?α、IFN?γ 處理后IL?8 水平高于空白對照組 (P<0.05),而 0.05、0.5、1 μL/mL黃連膏提取油對其水平有較強的抑制作用(P<0.01)。
圖6 黃連膏提取油對IL?8 水平的影響Fig.6 Effect of Huanglian Ointment extract oils on IL?8 level
傳統上,皮質類固醇(軟膏、乳膏或注射劑)被認為是治療濕疹最有效的方法[16],但其長期應用會引起不良反應,導致臨床上受到限制[17?18],故迫切需要開發相關新型藥物。濕疹發病機制與角質形成細胞作用的失調有關,促炎細胞因子對后者的刺激可引起炎性趨化因子產生,可專門用于招募效應細胞(如單核細胞、粒細胞、T 淋巴細胞),從而促進皮損炎癥反應的發展[19?20]。
本實驗采用正交試驗對黃連膏提取工藝進行優化,發現各因素對姜黃素總量的影響程度依次為煎炸時間>煎炸溫度>藥材粒度>浸泡時間,其中煎炸時間、煎炸溫度更顯著;由直觀分析結果可知,最優提取工藝為將藥材飲片直接投入5 倍量香油中,200 ℃下煎炸4 h。驗證試驗顯示,該工藝準確度高,穩定可行,具有實際利用價值,可使古方工藝中的“將藥煠枯” 操作標準化,為經典名方黃連膏的新劑型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體外抗炎活性實驗結果表明,炎性趨化因子TARC、MDC 水平隨著黃連膏提取油濃度升高而降低,并呈現劑量依賴性,同時高濃度(1 μL/mL)下IL?8、RANTES 水平基本恢復正常。由此可知,黃連膏可明顯抑制炎癥介質釋放,減輕表皮細胞炎癥反應,促進皮膚屏障恢復[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