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雯 郭海姣 劉進寶 羅宇東 王先軍 周麗園 覃潔萍*
(1.廣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廣西南寧530001; 2.廣西國際壯醫醫院, 廣西南寧530200; 3.廣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 廣西南寧530023)
外感風痧顆粒為國家頒布標準品種、廣西傳統特色優勢壯藥,組方源自壯族民間驗方,由蒼耳草、狗仔花、藤苦參、山芝麻、崗梅、兩面針6 味藥材配方而成,功效祛風清熱,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但其現行標準中只有性狀項和理化鑒別項,無法有效控制其質量。目前,關于該制劑質量控制的報道較少,僅涉及藤苦參、崗梅TLC 定性鑒別及綠原酸含有量測定[1]。
本實驗通過查閱文獻[2?8],對外感風痧顆粒中各藥材所含成分進行分析,發現蒼耳草主要含有酚酸、蒽醌;藤苦參根中主要含有皂苷、糖類、甾醇等成分,其中強心苷是其主要藥效物質;山芝麻根主要含有三萜;崗梅成分以三萜皂苷為主,也含有酚酸及少量甾體、單萜;兩面針根主要含有生物堿、苯丙素、黃酮、三萜、酰胺等化合物;狗仔花含有苯丙素、甾體、脂肪醇、脂肪酸等成分。通過對照品比對、紫外光譜解析、文獻[9?11] 并結合課題組前期研究[12],建立了HPLC 法同時測定外感風痧顆粒中原兒茶酸、新綠原酸、隱綠原酸、原兒茶醛、綠原酸、咖啡酸、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C 的含有量,再通過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對其進行化學計量學研究。
Waters e2695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配置四元泵、柱溫箱、可變波長檢測器 (美國Waters 公司);KQ5200B 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SQP 電子分析天平[百萬分之一,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 有限公司]。外感風痧顆粒共10 批(批號20180101、20180301、20180304、20180401、20180402、20180403、20190301、20190302、20190303、20190401),由廣西中醫藥大學百年樂制藥廠提供。原兒茶醛(批號110810?201608,純度99.3%)、咖啡酸 (批號110885?201703,純度99.7%)、原兒茶酸(批號110809?201205,純度99.9%)、綠原酸 (批號110753?201817,純度96.8%) 對照品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異綠原酸B (批號3089)、隱綠原酸(批號3208)、新綠原酸(批號6630) 對照品均購自上海詩丹德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異綠原酸C (批號 RP180704),異綠原酸 A (批號RP180903) 對照品均購自成都麥德生科技有限公司。乙腈為色譜純;甲醇為分析純;水為純凈水。
2.1 色譜條件 依利特Hypersil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脫(0~5 min,8% 乙腈;5~11 min,8%~12%乙腈;11~25 min,12%~21%乙腈;25~32 min,21%~31%乙腈;32~33 min,31%~100%乙腈;33~40 min,100% 乙腈);體積流量1.0 mL/min;柱溫25 ℃;檢測波長273 nm (0~11.5、14~16 min)、327 nm (11.5~14 min、16~41 min);進樣量10 μL。
2.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原兒茶酸、新綠原酸、隱綠原酸、原兒茶醛、綠原酸、咖啡酸、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C 對照品適量,甲醇制成各成分質量濃度分別為0.073 4、0.189 0、0.183 2、0.037 2、0.192 0、0.016 1、0.106 4、0.307 6、0.292 4 mg/mL 的溶液,即得。
2.3 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顆粒10 袋,拆掉包裝,傾出內容物,精密稱定質量,計算平均裝量。將顆粒研細后取約10.0 g,精密稱定,置于錐形瓶中,精密加入25 mL 甲醇,稱定質量,超聲40 min 后取出放冷至室溫,甲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搖勻,經0.45 μm 微孔濾膜過濾,取續濾液,即得。
2.4 系統適用性、專屬性考察 精密吸取對照品、供試品溶液,在“2.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結果見圖1。由此可知,相鄰組分分離度均大于1.5,理論塔板數以最難分離的異綠原酸C 色譜峰計,應不少于3 000。
2.5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20、0.60、1.00、1.40、1.80 mL,置于10 mL 量瓶中,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經0.45 μm 微孔濾膜過濾,在“2.1” 項色譜條件下各進樣10 μL 測定。以溶液質量濃度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 進行回歸,結果見表1,可知各成分在各自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6 精密度試驗 取“2.5” 項下對照品溶液,在“2.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6 次,每次10 μL,測得原兒茶酸、新綠原酸、原兒茶醛、綠原酸、隱綠原酸、咖啡酸、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C 峰面積RSD 分別為0.93%、0.24%、0.14%、0.12%、0.14%、0.14%、0.13%、0.14%、0.14%,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7 重復性試驗 取6 份顆粒(批號20180301),按“2.3” 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1”項下色譜條件各進樣10 μL 測定,測得原兒茶酸、新綠原酸、原兒茶醛、綠原酸、隱綠原酸、咖啡酸、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C 含有量RSD 分別為2.2%、1.1%、2.2%、1.7%、1.5%、3.0%、2.3%、3.1%、2.5%,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圖1 各成分HPLC 色譜圖Fig.1 HPLC chromatograms of various constituents

表1 各成分線性關系Tab.1 Linear relationships of various constituents
2.8 穩定性試驗 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批號20180301),于0、2、4、8、12、24 h 在 “2.1”項色譜條件下各進樣10 μL 測定,測得原兒茶酸、新綠原酸、原兒茶醛、綠原酸、隱綠原酸、咖啡酸、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C 峰面積RSD 分別為1.4%、1.7%、1.7%、2.5%、1.1%、2.6%、1.8%%、2.6%%、1.7%,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性良好。
2.9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6 份顆粒 (批號20180301),每份約5.0 g,精密稱定,按照100%水平加入對照品溶液,按“2.3” 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1” 項色譜條件下各進樣10 μL測定,計算回收率。結果,原兒茶酸、新綠原酸、原兒茶醛、綠原酸、隱綠原酸、咖啡酸、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C 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 95.6%、100.7%、97.1%、97.6%、98.4%、101.4%、103.5%、102.5%、103.4%,RSD 分別為2.1%、2.3%、2.8%、1.9%、2.4%、2.6%、2.6%、2.3%、2.5%。
2.10 樣品含有量測定 取10 批顆粒,按“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1” 項色譜條件下各進樣10 μL 測定,計算每袋顆粒(標示裝量15 g) 中各成分含有量,結果見表2。
2.11 化學計量學研究
2.1 1.1 聚類分析 通過SPSS 16.0 軟件將表2 數據進行標準化運算,以標準值為變量進行聚類分析,分析方法選用組間聯接,度量標準選用“平方Euclidean 距離”,標準化轉換值選擇“全距從0到1”,結果見圖2。由此可知,10 批樣品大體上被聚為3 類,其中第1 類包括20180301、20180401、20190301、20190302、20190303、20190401,第2 類包括20180304、20180402、20180403,第3 類包括20180101。
2.1 1.2 主成分分析 將表2 數據的標準化得分作為變量,通過SPSS 16.0 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見表3~4。由表3 可知,前2 個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積方差貢獻率達91.936%,基本可以反映各成分的全部信息。由表4 可知,主成分2 主要反映咖啡酸含有量信息,而主成分1 主要反映其他8 種成分含有量信息。

表2 各成分含有量測定結果(mg/袋)Tab.2 Resul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various constituents (mg/bag)

圖2 10 批樣品聚類分析圖Fig.2 Cluster analysis diagram for ten batches of samples

表3 主成分特征值及貢獻率Tab.3 Eigenvalues and contribution rates for principal components

表4 主成分載荷矩陣Tab.4 Loading matrices for principal components
將每個原始變量轉換成標準化值后顯示在SPSS 16.0 軟件中,再將因子載荷矩陣中的系數除以2 個主成分各自對應的特征根后開平方根,即為主成分中每個指標所對應的系數。根據系數、標準化值結合軟件的計算變量功能,測定2 個主成分的得分值,并繪制得分圖,結果見圖3,可知10 批樣品被分為3 組,與聚類分析結果一致。

圖3 主成分分析得分圖Fig.3 Score plot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3.1 指標成分選擇 本實驗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外感風痧顆粒中各藥材主要成分為酚酸、蒽醌、黃酮、三萜,前期曾嘗試檢測蒽醌、三萜、黃酮,但均未檢出。因此,本實驗選擇酚酸作為指標成分。
3.2 提取條件選擇 本實驗考察了提取方法(回流、超聲、冷浸)、提取溶劑(甲醇、乙醇、70%甲醇、50%甲醇、純水)、提取時間(20、30、40、50 min),發現甲醇超聲40 min 時提取率最高,故以其為提取條件。
3.3 流動相系統選擇 本實驗考察了甲醇?水、乙腈?水、乙腈?0.2%冰醋酸、甲醇?0.2%冰醋酸、甲醇?0.2% 磷酸、乙腈?0.2% 磷酸,發現以乙腈?0.2%磷酸洗脫時各成分分離度、峰型、對稱因子最佳,故以其為流動相。
3.4 檢測波長選擇 原兒茶酸、原兒茶醛最大吸收波長為273 nm,而其他成分均為327 nm。因此,本實驗采用波長轉換法,可使各成分均在其最大吸收波長下進行測定,從而提高了分析靈敏度,減小了測定誤差。
3.5 化學計量學研究 聚類分析顯示,10 批樣品大體上被聚為3 類,第1 類20180301、20180401、20190301、20190302、20190303、20190401,第2 類20180304、20180402、20180403,第3 類20 180101;主成分分析顯示,前2 個主成分基本可反映各成分全部信息,能以其對樣品質量進行控制,其中主成分2 主要反映咖啡酸含有量信息,而主成分1 主要反映其他8 種成分含有量信息,與聚類分析結果一致。
本實驗建立HPLC 法同時測定外感風痧顆粒中原兒茶酸、新綠原酸、原兒茶醛、綠原酸、隱綠原酸、咖啡酸、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C 的含有量,該方法準確、靈敏、可靠,重復性好,可用于該制劑的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