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鶴壁市不動產登記中心
不動產登記作為“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領域,一直備受社會關注。但由于諸多因素,不動產登記工作中還存在登記效率較低、尚未實現跨區域辦理業務、地區之間信息不共享等突出問題,制約了不動產登記效率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借鑒其他領域跨區域辦理業務成功模式,本文試研究基于信息共享的不動產登記“全域通辦”模式,探索提升不動產登記效率的新途徑。
我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雖然已實施幾年,但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卻推進緩慢。在不動產登記信息不能共享的條件下,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辦理一宗業務,往往需要到不同部門、不同的信息系統中查閱多卷檔案、核對多個信息數據,確保準確無誤后再將相關信息補錄到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系統中,然后才能辦理業務。如果遇到查不到檔案信息、房地信息不一致、電子信息與紙質檔案不一致、檔案記載與實際情況不一致等情況,則需要到現場勘測、調查,登記機構認為必要時,還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公示,導致辦理期限成倍延長,嚴重影響了不動產登記效率。
目前不動產登記業務尚未實現跨區域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一般流程為:申請—受理—審核—登簿—發證,部分不動產轉移登記業務在辦理過程中涉及房產交易、稅費征繳時,還需要到房產交易管理機構、稅務部門辦理,涉及不動產抵押的業務還需要銀行方面的配合,在不動產登記信息尚未共享的地市,辦理一宗不動產登記業務,往往要跑好幾個部門的辦事窗口,無形中增加了申請人的負擔。特別是對于那些在外地工作、本地購房的群眾,因辦理不動產登記需要長途奔波幾個來回,辦事成本更高。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的現狀與金融、鐵路等行業的跨區域服務模式還有很大差距,亟待改進。
由于我國不動產登記制度由分散到統一的歷史背景,統一登記之初,各地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系統中并沒有統一登記前的存量數據,房屋、土地、林地、海域等不動產登記存量數據整合并深度融合,是不動產登記提質增效的關鍵。但由于多方的原因,目前我國不動產登記領域信息化建設在區域之間是相對封閉、各自為政的。不動產登記信息資源的整合在不同區域進行,缺乏相互之間的協調合作,漸漸形成了諸多的“信息孤島”。隨著社會信息化特征的日益凸顯,不動產登記信息資源的數量和種類隨之劇增,各區域的數據整合工作又缺乏溝通,導致各地整合工作標準不一,一旦涉及大范圍甚至全國性的整合,就會形成新的“梗阻”,制約不動產登記整體效率進一步提升。
以不動產登記“一網通辦”為基礎,上線“全域通辦”業務系統模塊,在開展“全域通辦”的省市范圍內,實行不動產登記“異地受理,屬地辦理”,申請人到所在地的登記機構可直接申請辦理其他地市的不動產登記業務。申請地登記機構通過“全域通辦”系統進行受理,受理后推送到屬地“全域通辦”系統,屬地不動產登記機構通過“全域通辦”系統接收到受理件后,通過不動產登記基礎平臺網上辦理,待申請人完成在線繳納稅費后,完成登記業務并將不動產權證書、發票郵寄給申請人或發放電子證書、電子票據(見圖1)。
第一步:申請人在異地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登記業務,登記機構通過“全域通辦”系統完成受理;
第二步:異地不動產登記機構將受理信息推送至屬地“全域通辦”系統;
第三步:屬地不動產登記機構在線辦理業務(聯辦件推送至“一窗受理”系統在線聯審聯辦,非聯辦件推送至不動產登記系統辦理);
第四步:申請人完成線上一次性稅費繳納;
第五步:屬地不動產登記機構為申請人發放不動產權證書或登記證明(優先采用電子票據、電子證書或證明,如申請人需要紙質票據、證書或證明的,由屬地登記機構郵寄送達);第六步:異地登記機構所收取的申請材料,定期移交給屬地登記機構。
屬地“全域通辦”功能模塊和電子稅務局互通信息,并由申請地受理人員引導申請人通過電子稅務局完成在線繳稅,同種模式,引導申請人通過屬地便民系統完成在線繳費(費用由屬地進行計算)。如圖2所示:
申請相關數據接口:由各相關單位申請開展信息共享利用工作,實現申請人相關信息線上核驗功能,輔助不動產登記業務受理,提升工作效率。市公安局負責申請對接省公安廳戶籍信息接口;市稅務局負責申請對接省稅務局不動產契稅完稅憑證信息接口;市司法局負責協調提供全市仲裁書、公證書信息接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供全市司法判決信息接口;市住建局負責申請對接省住建廳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信息接口,并提供房屋測繪信息查詢接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所屬機構的不動產登記、規劃許可、土地測繪、土地信息查詢接口實現聯通。
以不動產登記網上便民系統為基礎,對網上辦事大廳受理、辦理功能再開發,拓展線上申請業務類別,實現常用業務全覆蓋。增加市政務服務網、不動產便民移動應用(APP)入口,拓展線上訪問途徑。由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負責部門間數據接口的聯通,實現不動產登記、納稅、非稅收入等信息實時互通共享,提高便民利民服務水平。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協調省級對口部門開發相應網上繳費繳稅功能模塊,在核稅確認或不動產登記受理完成后,生成繳費二維碼并把繳費信息推送至申請人,申請人使用微信、支付寶等快捷支付方式掃描二維碼或通過市政務服務網完成線上繳納登記費、出讓金、稅費等費用。
圖2
不動產登記“全域通辦”主旨是運用數據共享應用平臺建設,著眼于全國一盤棋,形成一條無障礙的綠色通道,實現不動產登記服務與群眾需求零距離對接,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施不動產登記“全域通辦”,將會在跨市縣不動產登記數據充分共享的基礎上,通過業務系統聯通、業務標準統一、協同機制建立等,實行不動產登記“異地受理、屬地審核”模式,實現不動產登記業務全域通辦,申請人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自主選擇登記機構辦理地點,實現不動產登記業務異地申請受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不動產登記效率,大幅度節約申請人的辦事成本,有利于建設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務環境。不動產登記“全域通辦”的實現,還可為其他政府服務部門提供可參考借鑒的經驗,從而推動更多部門業務的跨區域辦理,在更廣范圍內提升行政效能。
綜上所述,不動產登記“全域通辦”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共享基礎上的便民服務新模式,也是一項涉及多個部門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涉及不動產登記信息資源本身及其與之相關的各方面要素協調、綜合配置的問題。因此,這也是政務服務領域一項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進行深入研究的課題。在不動產登記等政務服務領域實“全域通辦”,將大大節約群眾和企業跨區域辦事成本,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和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