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菠益
摘要:民歌在我國音樂結構體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本文以中國傳統音樂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當前民歌分類問題,以及對于相關分類的爭論內容,進行深入而有效的分析,結合筆者多年從業經驗,為從事中國傳統音樂研究的相關人員,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僅供參考。
關鍵詞:民歌傳承? ?民歌分類? ?分類明細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5-0011-03
中國傳統音樂中,對于民歌的地位和發展歷史,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可見,民歌在我國的音樂發展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意義。但是,對于民歌的分類研究,一直是音樂界爭論的重要議題,如何科學有效地將這些民歌進行系統的分類和梳理,已經成為音樂界的重要議題。
一、民歌分類問題
民歌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民歌,可以了解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民風民俗,基于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民歌代表了中國傳統勞動人民的心聲和情感。通過民歌可以了解中國文化古老文明的內涵以及重要的文化傳承。
從目前我國對于民歌的研究成果來詳細分析,行業專業對民歌的分類情況說法不一,因此在日常的學習和交流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地了解相關的內容和歷史。不少民歌的傳承已經存在上千年,其內在的文化特質以及所產生的文化力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根據《中國傳統音樂概述》的相關內容,將民歌以載體的不同劃分為三種形式:山歌、小調、號子。
(一)《中國傳統音樂概述》的民歌分類
這三種形式對于概括我國廣泛的民歌種類,雖然不能完全代表,但是可以通過這三種分類,進而對民歌文化的內容,建立起相對簡單的民歌構架。
1.號子
通過民歌的內容和特點,進而對民歌的文化可以有所了解。以號子為例,在我國北方地區,“吆號子”是北方人士特有的民歌表達形式,在南方則被稱為“喊號子”,這種民歌是伴隨著勞動的內容而進行的,進而有一種節奏感和力量感。同時,簡潔的內容是號子的重要特征。另外,對于勞動工作的熱愛可以通過號子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消除了工作的疲憊感,同時還能夠提高勞動效率,增加勞動人民的情感。由于號子的組成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因此內容多為較為粗狂的詞句,且表達形式以及表達方式較為直接。通常是利用一個人進行帶頭演唱,其他的人合唱的形式。這種內容和文化的特質需要一定的配合和了解。號子的特點具有強烈的重復性和力量性,以男性人員為主要的演奏角色。
2.小調
小調又名小曲、小令,是我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的民歌演唱形式,尤其流行在市井小巷之中,其中以江蘇地區最為著名。小調的演唱內容多表現為日常的工作內容以及相關感情故事為主,并且其中的歌曲內容多為吟唱的形式。節奏較為緩慢且內容多帶有地方特色,充滿了南方的水鄉氣質。一般分為吟唱調、時調、搖曲等。這些演唱形式表達多變,且一曲多詞,節奏變化較大。由于在歌唱的形式中,多為獨唱,其次為對唱,進而演繹形式以及表達方式較為成熟,且在南方諸多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市場地位。
3.山歌
山歌的表達形式較為簡單,大體上是勞動人民在山野、樹林、河流等地方,表達對山水的熱愛以及內心的情感。由此可見,山歌的表達較為自由,并且沒有固定的約束和條件,大體上是保持著對于山水的自然之愛,沒有太多的復雜情感,通過演唱者的表達和抒發,進而對自然景色產生濃重的喜愛。尤其是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山歌的形式以及表達內容多為狂熱、激烈、深情、自然。既保留著演唱者的即興感覺,又能夠抒發自身的獨特情感。在一些空曠的地方或者山林之間,作為主要的表達地點。
以上三種的分類形式,是以20世紀60年代的主要分類方式,尤其是針對北方專家以及南方專家的相關研究進行劃分的。在《中國傳統音樂概述》中,對于民歌的分類基礎上添加了一些少數民族的歌曲,將傳統音樂中的民歌分類進而更加細致化的探討和研究。例如將民歌劃分為號子、小調、山歌、長調、多聲部民歌等等。
(二)《中國傳統音樂概述》的民歌分類
1.長調
長調和小調的區別是相對而言,通常都是泛指一些結構較為大型的民歌載體。長調分為風俗民歌、長篇史詩歌曲。通常長調的內容與地方的分化特色具有一定關系。這些長調伴隨著特定的風俗活動而演唱。在一些南方地區,通常在婚喪嫁娶均有類似的內容出現,《伴嫁歌》《哭嫁歌》等民歌,就是南方地區的代表內容。由于長調的結構較長,因此在演唱過程中,旋律較為單一,朗誦性較強。
2.多聲部民歌
多聲部民歌是我國民歌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這些民歌涉及到我國26個民族,進而形成獨特的語言形式、表達形式。由于語言和文化的不同,多聲部民歌大部分是以二聲部和三聲部居多。該類民歌的相關研究,需要對其民族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加入《中國傳統音樂概述》后,可以提高對于相關民歌的重視程度,同時提高對于少數文化的相關研究。
(三)《中國民族音樂》中的民歌分類
《中國民族音樂》中,將民歌的分類形式分為號子、民歌、小調、歌舞音樂。由此可見,歌舞音樂的內容的重要性。總體而言,歌舞音樂是利用舞蹈的內容和形式,編排出相應的歌曲。也有針對音樂內容編排的舞蹈,這種編排方式都需要針對歌曲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特定的編排。這種表達形式,通常具有一定韻律和節奏,尤其是對于舞蹈的影響,極具有地方的文化特色。由于具有地方的文化特色,因此在舞蹈形式中,充滿了異域色彩。伴奏的形式較為多樣,有絲竹樂、鑼鼓、嗩吶等。表演形式較為多樣,并且臺詞多有重復,通常表達內容為一些節日、敬神活動、燈會等,這些活動的特點是需要熱鬧的氛圍,而歌舞音樂可以立刻帶動現場的氣氛或氛圍。這些載歌載舞的形式,不僅有對當下生活的喜愛,還有對于相關節慶的感受。因此,不少音樂學者無法對這些內容進一步梳理和分析,不知道這些歌舞音樂是屬于舞蹈類還是歌曲類。因此,歸納為歌舞音樂是較為準確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