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娉娉
摘要:多姿多彩且源遠流長的民族音樂文化,不僅是對歷史的一種沉淀,同時也融入了一定的魅力時尚,推動著現代音樂教學的革新發展,因此作為我國文化遺產中寶貴財富之一的民族音樂,同樣需要國人進行不斷的傳承和弘揚。在國家對教育行業發展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也使得中職教育進步發展成效十分顯著,但從中職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融入實際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作為音樂教學重難點之一的民族音樂,其價值和實效性并未充分發揮,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新時期的中職音樂教學,借助民族音樂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僅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極為有利,同時其在學生愛國意識培養方面所起到的意義也十分重大?;诖?,為確保民族音樂文化價值充分發揮、保障學生綜合素質和愛國意識等培養有效實現,就應該在中職音樂教學中不斷深化民族音樂。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學? ?民族音樂? ?深化? ?培養愛國意識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5-0119-03
中職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屬于基礎性課程之一的就是音樂教學,而在音樂教學中,一部分關鍵構成要素就是民族音樂,通過民族音樂的有效融入和不斷深化,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音樂文化素養得以有效提升,同時也是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弘揚和傳承的體現,保障著學生愛國意識的有效培養和形成。基于此,就需要中職音樂教師對民族音樂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視,基于民族音樂教學內容以及知識特征的深入探究,與中職學生認知規律和發展特征相結合,進而在音樂教學中不斷深化民族音樂教育,確保音樂教學的素質教育價值得以最大化發揮。但值得注意的是,從當前一些中職學校學生實際情況來看,往往會對節奏感強且好聽的流行音樂過于追捧,反而對我國民族音樂傳承千年的文化精神抱有忽視態度,加之學生民族音樂學習興趣較低、教師教學方式缺乏合理性等因素,使得中職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有效融入難以良好實現,不僅不利于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也難以保障學生愛國意識的有效培養,基于此,針對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途徑的探討十分必要。
一、當下中職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融入現狀
通過觀察了解和分析當下中職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融入實際情況來看,影響民族音樂教育價值和實效性發揮的主要因素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考慮,即學校、教師、學生。
第一,學校角度。以往的教育教學觀念往往都是應試教育理念,而在這一傳統教育觀念影響背景下,國家教育部和一些中職學校并未對音樂教學引起高度重視,同時針對學校教育中音樂教育的作用、地位以及價值等也并未清晰明確,在此背景下,學校也很難對素質教育中民族音樂教學價值充分認知[1]。從一些中職學校課程設置實際情況來看,針對民族音樂課程并沒有過多設置,甚至一些學校對這一課程并沒有開設,而一些設置民族音樂課程的學校也并沒有配備高素質的民族音樂教師,加之專業音樂教師的嚴重缺少,都使得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開展受到阻礙。
第二,教師角度。中職音樂教學具體開展時,針對當代學生音樂認知水平和精神等方面需求并未進行充分考慮和了解,過于落后以及僵硬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具體教學中針對民族音樂作品形式和內涵不加以分析等現象的存在,都難以保障民族音樂價值的發揮。此外,一些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并未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也并未深入挖掘民族音樂作品中的內涵意義,過于因材施教等的方式,也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難以有效激發。
第三,學生角度。一般來說,中職學校更多的是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主,加之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中僅能接觸較少的民族音樂,而在學生對當代社會中流行音樂以及網絡音樂抱有十分熱衷態度的情況下,難以正確且全面認知民族,人文信息以及文化內涵是民族音樂背后蘊藏的豐富價值,因中職學生自身具備較低的文化知識水平,所以其在對民族音樂進行學習時,對音樂背后蘊含的內涵意義等難以做到充分理解,同時因學生并沒有強烈的民族音樂鑒賞意識,都使得民族音樂素質教育價值難以全面發揮[2]。
二、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對愛國意識培養的意義
(一)培養民族精神
在一個民族發展過程中,對其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就是民族精神,其與民族興衰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作用。立足于民族音樂角度,與其具有密切聯系的就是文化思想以及民族信仰,而借助音樂教學有效滲透民族音樂教育,能夠保障學生的民族精神得以有效培養,促使學生民族意識不斷增強的同時,確保當代青少年具備的民族自豪感得以逐漸強化,進而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愛國精神,實現民族音樂蘊含的教育價值。
(二)促進青少年深刻認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給當代教育帶來了新的契機,在中華民族文化中,民族音樂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借助音樂教學來深化民族音樂教育,對當代社會中青少年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十分有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國傳統文化得以不斷發展[3]。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有效滲透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不僅能夠對學生在民族音樂藝術性方面的深入了解提供幫助,同時在教學中基于介紹民族音樂的歷史背景等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具備的深厚底蘊進行更加全面的認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
三、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的途徑
(一)激發中職學生民族音樂學習興趣
為確保借助中職音樂教學達到民族音樂教育逐漸深化的目的,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在學生強烈學習興趣驅動背景下,才能使得學生在后續學習中積極主動性得以全面調動[4]?,F階段中職院校中,處于新時代的中職學生,在民族音樂知識學習方面并不具備較強的動力、興趣和人情,他們往往更加追捧流行音樂和明星,對此,教師在音樂教學融入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就可以從這一特征出發,整合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與明星歌手,基于二者間的結合點,善于挖掘,確保學生民族音樂學習興趣得以有效激發,促使學生對民族音樂認知與理解不斷提高。
例如:在圍繞《嘎達梅林》開展音樂欣賞課教學的過程中,為確保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通過歌曲的欣賞,幫助學生感受音樂悲壯的情緒,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與熱愛之情,促使學生愛國意識不斷強化。教師具體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從當代社會中流行歌曲和歌星方面為民族音樂教學出發點,如鳳凰傳奇組合及其民族歌曲《我從草原來》等,通過對這一組合的講解和相應歌曲的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幫助學生對蒙古人的性格特征等進行了解,之后順利過渡到教學內容中的《嘎達梅林》歌曲欣賞和分析探討。通過這一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有興趣學習民族音樂,進而逐步推動學生對民族音樂進行主動了解。
(二)挖掘民族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深意
對比網絡音樂以及流行音樂來說,民族音樂具備的差異化特征較為顯著。雖然說在民族音樂學習過程中具有較大的難度、加之其歌詞以及旋律等的特殊性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民族音樂蘊含的文化和人文信息等是其他音樂所不具備的優勢,為確保借助中職音樂教學達到深化民族音樂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民族音樂學習不應該以單純講解和欣賞等方式來開展,應盡可能告知學生民族音樂創作背景以及深刻含義等內容,立足于情感方面,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確保學生將民族音樂能夠有效融合,進而保障音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改善[5]?;诖?,民族音樂教學開展時,需要教師將以往落后的教學模式積極摒棄,基于自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轉變,對全新的教學方式積極探索,從深化民族音樂教學這一目的為出發點,幫助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和理解逐漸深化,保障學生更好地學習民族音樂。
例如,在教學中國古代歌曲與戲曲音樂《滿江紅》這一音樂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對這一民族音樂中蘊含的深刻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借此引導學生對民族音樂中飽含的人生感悟以及喜怒哀樂等切實感受,基于學生和歌曲情感共鳴的有效產生,達到民族音樂教學有效深化的目的。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欣賞岳飛的《小重山》,之后播放本節課教學歌曲《滿江紅》并進行作者簡介的詳細介紹,之后引導學生自行思考并談論自己心目中的岳飛,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開展課堂具體教學,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岳飛的人生態度、深入探討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基于民族音樂作品的這些內涵和深意進行挖掘,借此達到深化民族音樂教育目的的同時,促使學生在與歌曲產生情感共鳴的情況下,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三)創設情境強化學生民族音樂感受
從大部分中職學生民族音樂學習的實際情況來看,一項具有較大難度的學習任務就是民族音樂欣賞,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并沒有過多了解民族文化,相應的文化基礎也不夯實,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感到十分無趣,一些情況下也有部分學生有厭學情緒產生[6]。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在民族音樂學習難度降低方面進行充分思考,基于各種有效方式的運用,幫助學生民族音樂良好學習氛圍有效營造,讓學生借助身臨其境的感受來學習民族音樂,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多媒體設備加以利用,將多媒體技術在情景創設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如教師教學前期可以搜集并選擇一些有關課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文字資料圖片等教學素材,進而將其在課堂之上進行展示,確保教學情景更加真實且生動形象,也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民族文化本身和背后的內涵意義,保障學生對民族音樂感受得以強化的同時,實現學生熱愛民族音樂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培養。
(四)音樂教師探索靈活多變教學方式
借助中職音樂教學來深化民族音樂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教學方式具備靈活多變性。根據音樂類型的不同,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也應該不同,如此才能保障教學針對性以及可行性的提升。一般來說,主要有講授法以及探討法、提問法等為常見的教學方式。教師教學中還應該對學生接受能力以及認知水平進行考慮,并以此為基礎對恰當教學方式合理選擇,保障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主動配合性全面調動,促使學生在自身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中,保持民族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7]。
例如:以提問法為例,在提問法運用過程中,需要教師圍繞具體教學內容展開相應的提問,用提問來引導和驅使學生對民族音樂進行學習和探究,達到有效傳授知識的目的。如在教學《英雄贊歌》這一民族音樂欣賞課時,教師可以先進行歌曲欣賞和電影片段觀看來創設情境,此時選擇的電影片段可以為《英雄兒女》,在欣賞完歌曲和觀看完電影片段后,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即教師提問:“通過欣賞歌曲和觀看電影片段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呢?”借助提問調動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進而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到民族音樂內部,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思想。
(五)學校積極開展民族音樂社團活動
在中職學校,學生大多不會面臨繁重的文化課學習任務,也有較多的課余時間,利用這些碎片化時間,教師和學校就可以對民族音樂教學進行深化。學??梢詫W生充足課余時間加以利用,進而在一些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方面積極組織并開展,鼓勵學生對音樂社團積極參與,幫助學生豐富課余和文化生活的同時,對學生興趣愛好進行有效培養,也能更好的促使學生合作精神以及團隊意識不斷強化,為學生快速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學校和教師在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合適的時間和場地等進行挑選,進而組織社團活動積極開展,此時為確保有效深化民族音樂教育,教師和學校就可以在社團活動中充分滲透民族音樂,將良好的場所和氛圍提供給學生學習民族音樂;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對自身音樂社團成員進行積極組織,進而定期參與相關民族音樂講座;此外,學校還可以邀請一些民族音樂歌手到校內和學生開展互動活動,由民族音樂歌手來講解民族音樂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充分了解民族音樂的同時,也能夠保障民族音樂影響力度的不斷提升,保障學生能夠對民族音樂蘊含的藝術魅力進行充分認知,促使學生將獲取的知識進行內化和吸收,逐步實現民族精神和愛國意識有效培養的目的[8]。
四、結語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不斷深化民族音樂教學,不僅能夠保障學生音樂綜合素養有效形成,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強化學生愛國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同時,不斷推動學生健康發展。因此,在當下中職音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基于傳統教學理念的積極更新,不斷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角度,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全面滲透民族音樂知識,促使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和素養得到提升,保障學生民族情懷和愛國精神不斷強化。
參考文獻:
[1]劉曉利.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探究[J].戲劇之家,2020,(07).
[2]陳黎清.如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J].黃河之聲,2019,(23).
[3]譚輝瓊.論中職音樂教育中的德育融合[J].當代音樂,2019,(08).
[4]康瑩.信息技術為媒,一曲傳唱古今——淺談中職公共音樂課民族傳統音樂教學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9,(47).
[5]許乃勝.立足音樂課堂,提升中職生音樂核心素養[J].北方音樂,2019,(10).
[6]利雅.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改革的途徑探究[J].藝術評鑒,2018,(07).
[7]白瑪央宗.如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J].戲劇之家,2017,(18).
[8]楊雪.試析如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J].北方音樂,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