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揚
摘 要:綠色住宅建筑是一種順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建筑形式。文章從綠色設計相關理念出發,結合關于優化住宅建筑的理論,并在了解綠色住宅建筑的標準和它的設計原則后,從綜合的角度分析、總結并學習綠色住宅建筑設計理念中的設計要點。
關鍵詞:綠色設計;住宅;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
一、綠色住宅的概念
綠色住宅建筑和生態學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國針對國情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對這一設計原則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對于綠色建筑發展在我國的工作開展有著長遠考慮。要讓住宅與自然和諧相處,就要考慮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盡量減少住宅對能源、對資源的消耗,甚至達到零污染零排放的標準,國外一些綠色住宅建筑,甚至能實現對能源的自給自足,這樣使人類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條件和節約資源。總而言之,綠色住宅建筑最終呈現的效果應當是環保的,有發展前景的。從長遠考慮,綠色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應該得到重視,它所帶來的社會進步使得人與環境的相處變得更加和諧舒適,甚至可以上升到到保護地球的層面。人的居所應該是健康的,舒適的。建筑本身能實現高效的清潔,并且與所處環境高度和諧統一,不過分增加周圍環境的負擔,使各項指標處在一個平衡狀態。從最初的設計到實際的建設,綠色住宅建筑要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平衡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綠色住宅設計里面一系列先進的理念,其中的核心理念應該是平衡人與環境的關系,這就包含了需要人們重視縱向平衡的同時,又要重視到橫向平衡。縱向平衡指的是住宅建筑在其設計的全壽命周期中,要充分考慮到方方面面,從建設直至拆除的過程中保持無污染。橫向平衡指的是住宅建筑在建設中對于建材消耗和建成后使用都能盡可能地減少污染,好的綠色住宅應當充分利用好自然資源和周遭環境。設計師與工程師在工作中需要考慮如何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適、優美潔凈的居住空間。最終面世的住宅建筑應當要考慮到在修建乃至投入使用后的節能問題、節水問題、節地問題、節材問題等一系列可能出現的問題。在綠色設計理念尚未完全普及的今天,環保的設計往往會在實際實施的時候上受制于技術、造價等因素。不同地區會產生不一樣的氣候、環境等,經濟因素也會對實際的結果產生巨大影響,更會造成實際情況相差巨大的情況。因此綠色建筑的發展,對行業發展進步提供了思路,同時也對社會各界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行業也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需要設計師、施工方等各方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及技能,進行更深入的配合。
綠色住宅建筑不斷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也慢慢形成了一定的標準,其中綠色住宅建筑設計有幾個原則:第一是生態化原則。生態原則是綠色建筑設計時第一個要遵循的原則,要求整個過程節約能源、資源,全方位全過程的無害化、無污染,并且追求建筑可循環,包括耗材的可循環,在達到建筑最大使用壽命以后也能在回收利用達到最大程度的可回收循環利用。第二是以人為本原則。無論從設計師還是工程師的角度出發,以人為本一直是各行業在發展中時刻注意的一點,在住宅建筑設計和實施中更是如此,人作為社會的主體,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推力,同時享受著自己在社會中所創造的一切,因此人居建筑是社會生產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綠色住宅建筑設計是一項符合國情的重要手段。在設計過程中不能降低生活質量,不能犧牲老百姓的健康和舒適性為代價,相反,這些應該是具體工作實施時的重中之重。第三是因地制宜原則。環境設計行業向來講究因地制宜,這一點在綠色住宅建筑中顯得更為重要,只有深入了解了不同地區的氣候、地形、經濟、人文條件以后,才有可能利用好不同地區不同的地域特點進行設計和施工。強調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盲從。比如在對待國外先進經驗的時候,不能照搬盲從,也不能全盤拒絕,做到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四是整體設計原則。綠色住宅建筑設計必須從整體出發,從選址到實施,總的設計過程和施工過程中設計師與建造師應該緊密配合,尤其是從建筑選材到最終成品,整體地規劃把控才能保證綠色設計品質的呈現。設計時要考慮當地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再進行多輪次的、深入的綜合分析。盲目照搬所謂的先進生態技術是不可取的,必須加以消化再運用。在工作進行過程中,不能僅著眼于局部而不顧整體。在實施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熱帶地區保溫材料和蓄熱墻體的運用會使得造價上漲,并且毫無意義了;對于寒冷地區來說,如果窗戶開窗面積過大,蓄熱性能較差,熱量會通過窗戶而迅速散失,那用再好的墻體保溫材料也達不到預想的保溫節能效果。因此整體設計的好壞,是一個宏觀至微觀的把握,對這一過程的處理和把握直接影響到了綠色住宅建筑的后續使用成本,前期昂貴的建造成本必須建立在合理的設計之上,這也是為什么綠色的住宅建筑設計需要各個方面深入配合的原因。
二、綠色設計理念在環境中的體現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綠色住宅建筑設計應當了解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等部分,盡可能地從一而終,把握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不一樣的問題。雖然綠色建筑設計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并不算長,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安全舒適的居住空間的訴求也日益遞增,綠色住宅建筑發展的速度和成果都非常顯著。隨著認可度和普及率的上升,人們對其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在這樣的增長速率下,國家提出了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越來越多的行業將綠色理念作為發展的方向之一。因此,綠色住宅建筑設計不僅僅是時代需求,往小了說,是一項符合民生工作的工作,往大了說,是一項關乎整個人類發展的大工程。我們從綠色設計理念中就可以看出,綠色發展的理念對于整個人居環境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綠色設計提倡以下幾點:第一,節能能源。在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各地優勢,充分利用綠色無污染的清潔能源,比如日照充足的地區就可加大對太陽能能源的利用開發采集力度,在風能資源充沛的地方大力發展風能,潮汐資源豐富的地方發展潮汐能。建筑要考慮如何利用采暖蓄能的建筑結構來減少對制暖設備的使用,還可以根據各地區風向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筑能利用夏季風進行自主的通風。綠色建筑本身的形式布局也要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第二,節約資源。在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對材料的選擇要慎重,不僅要考慮到當下的污染問題,還要考慮到建筑在達到最長使用年限后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成本的把控也至關重要。要考慮資源的合理運用和日后維護,減少自然資源的浪費,使資源可再生利用。在實施過程中,也要節約用水,比如綠化用水、生活用水等等。第三,應當回歸自然。設計師不應該改造環境,更應該考慮如何讓設計融入環境,強調設計與周邊環境的融合。自然界中有很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在面對不斷減少的自然資源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已有的自然生態環境,不要讓建筑的出現成為環境的負擔。第四,設計中不使用對人體、自然有害的建筑裝修材料。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早期,因為行業需求的擴大,一些不良商家為了提高利潤,往往用一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建筑材料來替代合格的材料,雖然隨著國家查控力度的不斷加強,法律體系的不斷健全,這一問題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觀,但是仍然不能小覷。設計師和工程師在這一標準上不能放松,必須守住底線,為人居環境守住一條該守護的底線,為人營造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
三、綠色住宅設計的發展
國外綠色住宅建筑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也有著豐富的經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雖已經有一些成績,也有著巨大大市場和前景,但是仍要學會融匯貫通,與國外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開展相應的工作。在歐洲,早在20在世紀80年代中期,英國的建筑師戴維·皮爾森(David Pearson)就在自己的著作《自然住宅手冊》(The Nature House Book)一書中提出了幾點標準要求,他明確了對自己英國蓋婭住區設計時所執行的三個設計原則:一是為星球和諧而設計,二是為精神和平而設計,三是為身體健康而設計。
綠色設計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并不算長,但是速度很快。在很多城市房地產開盤時,樣板間往往會將綠色設計作為自己的營銷理念,并且非常受大眾歡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們對與生活中的各項安全標準也非常敏感,國家對人們衣食住行的安全規范也出臺了明確、嚴格的法律。2006年,建設部發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里面就明確綠色建筑的定義: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在我們的鄰國日本,這種觀念早就深入人心,有非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日本在綠色建筑設計上面有著比較豐富的經驗,很早就提出了“建筑的節能與環境共存設計”與“環境共生住宅”的理念。日本是島國,自然資源匱乏,也正是如此,日本人對于綠色設計有著嚴苛的標準和豐富經驗,從民間到政府,從使用者到設計師都是如此他們認為環境共生是住宅設計過程里一項重要的手段,也是最終的目的,建筑只有以和環境共生為目標,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才能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開發環境潛能。
四、中國綠色住宅建設的未來
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我國發展的初期走了很多的彎路,但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們國家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同志曾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于設計相關行業而言,這與綠色設計的發展理念是高度一致的,綠色住宅建設理念中有著引人思考的地方,需要我們繼續深入,以歷史為鑒,借鑒國外優秀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國情,從實際情況出發,取其精華,做到實事求是地助推國家綠色發展政策。
同時,認清我國綠色住宅建筑目前的發展和發達國家之間還有距離,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觀念上的創新。用綠色生態觀指導住宅建設的發展,從宏觀的角度思考住宅建設的全壽命周期,真正以做到節能、節水、節材的住宅為己任。二是政策管理。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指導下,建立和健全綠色住宅建設的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依法建房,將住宅建設的管理向法治管理轉變,發揮法律法規的規范作用,將優秀的設計力量引入綠色住宅建設中。三是規劃設計。從宏觀到微觀,嚴格按照先規劃、后設計、再施工的科學程序指導住宅的建設發展,要保證實用性的同時兼顧美觀和設計感。了解當地風土人情、人文環境,切忌千城一面,在保證住宅功能和舒適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注意體現地方特色。四是國際合作。要繼續深化加強和國際的交流和合作。其他一些國家在建設綠色住宅中都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盡管各個國家各個地區情況不盡相同,但我們要虛心學習,再結合本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到借鑒其成功經驗和先進技術,然后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尹振國,覃永暉.日本農宅建設對我國新農村住宅建設的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08(6).
[3]宿天彬,吳英光.新農村綠色生態住宅設計初探[J].規劃師,2006(S2).
[4]李百戰.綠色建筑概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指導老師:
余毅
作者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