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麗



【摘 要】 目的:探究美托洛爾同硝苯地平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觀察對象設定為70名,篩取于研究期內(2018年6月-次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用藥方案的不同等量篩分兩組患者,用藥方案有美托洛爾及硝苯地平,觀察組用藥方法為前者,對照組用藥方案為后者,比較不同用藥方案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人數及有效率對比結果:34(97.14%):29(82.86%);與觀察組相比,對照組相關炎癥因子指標改善幅度明顯更低,(p<0.05)。結論:美托洛爾同硝苯地平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的治療中均有效果,但美托洛爾治療安全系數更高,對患者炎癥改善水平更為顯著,值得優選。
【關鍵詞】 美托洛爾;硝苯地平;老年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
【中圖分類號】 R541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090-01 ?冠心病患者在病情影響下很容易誘發其他并發癥,其中心力衰竭就是其中之一,一旦冠心病患者出現心力衰竭并發癥,患者心肌輸血量將下降,供血供氧量不足,正常代謝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為探究美托洛爾同硝苯地平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臨床效果,本次研究進行了關于70例患者的治療方案比較,詳見文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觀察對象設定為70名,篩取于研究期內(2018年6月-次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用藥方案的不同等量篩分兩組患者,用藥方案有美托洛爾及硝苯地平,觀察組用藥方法為前者,對照組用藥方案為后者,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統計學分析無差異性,能夠比較(p>0.05),詳細如下:
1.2 方法 觀察組用藥方法為美托洛爾,取美托洛爾(AstraZeneca AB,批準文號H20140780)給予患者口服治療,6.25mg/次,2次/日;對照組用藥方法為硝苯地平,取鹽酸硝苯地平片(遼寧良心(集團)德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082),每日口服3次,每次10mg。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后炎癥因子指標的差異性進行對比。(1)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2]:顯效:患者治療后心功能分級較治療前提升幅度超過2級,臨床相關癥狀完全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患者治療后心功能分級較治療前提升幅度超低于2級;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心功能分級未有明顯變化甚至有惡化趨勢,總有效率=(顯效患者數+有效患者數)/患者總數×100%;(2)對患者治療后白介素6(IL-6)、C反應蛋白(hs-CRP)以及腫瘤壞死細胞因子(TNF-α)水平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 將所收集臨床數據資料進行統一統計學分析,在信息軟件SPSS20.00中,計數與計量資料評價值提示如下: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人數及有效率對比結果:34(97.14%):29(82.86%),臨床治療效果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下表3: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炎癥因子指標的差異性 經治療,兩組患者的IL-6、hs-CRP及TNF-α炎癥因子指標均得到有效改善,但與觀察組相比,對照組相關炎癥因子指標改善幅度明顯更低,治療后兩組患者相關炎癥因子指標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下表4:
3 討論
無癥狀心肌缺血是臨床一種常見的冠心病并發癥,發病后往往伴隨著一系列的心絞痛、心力衰竭,隨著病情的惡化甚至導致患者有猝死風險。硝苯地平與美托洛爾均是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常用藥物。美托洛爾是一種β受體阻滯劑,其能夠利用自身對于β1受體的優秀選擇性來抑制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從而達到降低兒茶酚胺分泌,促進血管收縮的效果,使患者心肌功能、心臟供血得到改善;此外美托洛爾還能夠促進患者外周血循環的改善,在用藥后降低心臟負荷,維持心肌電的穩定性[3];而硝苯地平主要通過加大血液流通量達到緩解心肌缺血癥狀的效果,但其穩定性較弱。本次研究也表明,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人數及有效率對比結果:34(97.14%):29(82.86%);與觀察組相比,對照組相關炎癥因子指標改善幅度明顯更低,(p<0.05)。
綜上,美托洛爾同硝苯地平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的治療中均有效果,但美托洛爾治療安全系數更高,對患者炎癥改善水平更為顯著,值得優選。
參考文獻
[1] 李慧云.美托洛爾和硝苯地平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臨床療效[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4):158.
[2] 周建嶺,李大告,倪浩, 等.硝苯地平聯合美托洛爾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壓、心率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8,27(6):692-696.
[3] 聶利民.美托洛爾同硝苯地平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