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


【摘 要】 目的:研究社區高血壓病患者視網膜血管改變的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方法:對20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血常規、空腹血糖、血脂、眼底情況等相關檢查資料收集,按照有無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分為視網膜血管未病變組和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組,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病程、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體重指數、動態血壓與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程度呈正相關。結論:不是所有的高血壓病人都發生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目前社區高血壓病患者中以高血壓視網膜病變Ⅱ 級最多。病程、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體重指數、動態血壓是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
【關鍵詞】 高血壓病;視網膜血管改變;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4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295-01 ?在高血壓病人中,大概70%會出現高血壓視網膜病變,本研究旨在調查社區高血壓患者視網膜血管改變的流行病學現狀,同時對相關因素的觀察分析,找到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對臨床醫生特別是社區醫生提供更多的臨床參考,重視高血壓病患者的早期眼底檢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昆明市五華區人民醫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內科住院的2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病歷資料,均行眼底檢查。其中男69例,女131例,年齡36-83歲,病程4天-50年。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分級:按keith-wagener的四級分類法[1]。
1.2 研究方法 將200例病歷按有無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分為視網膜血管未病變組和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組。將眼底照相或眼底熒光造影結果及具備年齡、高血壓病程、血小板計數、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分布寬度、空腹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合并癥、血肌酐、血尿素氮、24小時動態血壓、身高、體重、眼底情況,并計算體重指數的相關數據輸入Execl表格,對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血常規、血生化指標及體重指數、病程采用t檢驗,動態血壓結果非參數檢驗,危險因素分析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視網膜血管改變情況 200例患者中,65例未發生高血壓視網膜病變,135例有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占比67.5%,其中高血壓視網膜病變Ⅰ 級20例,Ⅱ級82例,Ⅲ級33例,Ⅳ級病例0例。
2.2 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與相關生化數據的關系 通過對可能引起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發現其中高血壓病程、體重指數、空腹血糖、總膽固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一致[2][3]。
2.3 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與動態血壓的關系 本次研究中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動態血壓結果中度到重度動態高血壓的病例40例,而視網膜血管未病變組只有1例。經非參數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動態血壓的變化可能是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素。見表2。
2.4 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 由表3可見病程、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體重指數、動態血壓是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
3 討論
本研究中,通過相關統計方法并進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發現高血壓病程、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體重指數、動態血壓與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程度呈正相關,患者高血壓病程越長,患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越大,與國內的相關研究一致[4]。同時國內的相關研究表明動態血壓監測與高血壓眼底改變具有相關性[5]。
綜上所述,不是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會發生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在社區高血壓患者中高血壓視網膜病變中以Ⅰ、Ⅱ、Ⅲ級為主,其中Ⅱ級高血壓視網膜病變患者最多。病程、空腹血糖、總膽固醇、動態血壓、體重指數是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邵蕾,魏文斌.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的分級及其與高血壓其他靶器官風險的關系[J].國際眼科縱覽,2011,35(03):151-154
[2] 李愛琴,許和,李愛軍.體檢人群中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11,33(06):932-933.
[3] 李榮.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 2008, 35(16):74.
[4] 繆娜,胡玉章,古世才.青年人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病因初探[J].Hans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眼科學, 2012(01): 11-13.
[5] 李放,劉國仗,張曉鎖,等.動態血壓與高血壓性眼底改變的關系.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5,23(5):3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