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海榮
【摘 要】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與健康對照組的相關臨床指標,探討相關因素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關系,為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一定的依據。方法 根據腹部B超檢查結果,將體檢者分為健康對照組和NAFLD組,比較兩組人群的相關臨床指標。結果 NAFLD組患者的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較健康對照組均明顯升高(P<0.05)。結論 NAFLD患者具有糖脂代謝紊亂、高尿酸、肝功能損害等特征,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等是發生NAFLD的危險因素,對預防及診治NAFLD有臨床意義。
【關鍵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危險因素 糖脂代謝紊亂
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與健康對照組的相關臨床指標,探討相關因素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關系,為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收集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體檢中心體檢的患者,篩選出NAFLD患者92名(男性55名,女性37名),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2.18±14.35)歲,以同期95名健康者為對照組(男性55名,女性40名),年齡(41-67)歲,平均年齡(53.26±13.48)歲。所有研究對象均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狀核變性、藥物的應用(他莫昔芬、丙戊酸鈉、甲氨蝶呤、糖皮質激素等)、全胃腸營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庫欣綜合征、炎癥性腸病、β脂蛋白缺乏血癥等可能導致脂肪肝的情形;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兩組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所有受試者禁食12小時之后,空腹采集靜脈血樣,由醫院體檢中心統一檢測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等血液指標,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1.3 影像學診斷標準:根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2010年修訂版)”,規定具備以下3項腹部超聲表現中的兩項者為彌漫性脂肪肝:①肝臟近場回聲彌漫性增強(“明亮肝”),回聲強于腎臟;②肝內管道結構顯示不清;③肝臟遠場回聲逐漸衰減[1]。
1.4 統計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偏態分布數據采用百分位數p50(p25-p75)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統計。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NAFLD組患者的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較健康對照組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格1)。
3 討論
胰島素抵抗與脂代謝紊亂是NAFLD發病的中心環節,胰島素抵抗可以加重NAFLD的發病進程。本研究中,NAFLD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與以胰島素抵抗為病理基礎的代謝綜合征的臨床表現相一致,表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是NAFLD發病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是預防與診治的重要指標。
血清尿酸是嘌呤的終末代謝產物,Choi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可能是診斷早期代謝綜合征的重要指標。Ryu等研究提示血尿酸血癥是NAFLD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中,NAFLD組患者血尿酸水平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表明血尿酸與NAFLD發病密切相關。胰島素抵抗不僅能增加尿酸合成,還能抑制尿酸排泄,而NAFLD患者多伴隨胰島素抵抗,故NALFD患者高尿酸血癥可能由此引起。
劉學奎等研究發現,紅細胞壓積增高與NAFLD發病密切相關,可以作為是否可能發生NAFLD的指標[2];這可能是因為紅細胞壓積是血粘度的決定性因素,而血粘度與脂肪肝的發病率密切相關。蔡雯等研究發現,血紅蛋白濃度是NAFLD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且隨著血紅蛋白濃度升高,NAFLD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加。本研究中,NAFLD組患者的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濃度均較健康對照組升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故紅細胞壓積及血紅蛋白濃度對NAFLD的有一定預測價值。
NAFLD常引起肝酶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升高,ALT高于AST,且ALT/AST<1[3]。AL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漿中,肝臟損害較輕時常常增高。本研究中,NAFLD組患者ALT值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因此,ALT的變化可以靈敏地反映肝臟的早期損害,是診斷NAFLD損害的敏感指標。
綜上所述,NAFLD患者具有糖脂代謝紊亂、高尿酸血癥、肝功能損害等臨床表現,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等是發生NAFLD的危險因素,ALT是NAFLD良好的早期診斷指標,以上對預防及診治NAFLD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療指南(2010修訂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18(3):163-166.
[2]劉學奎,梁軍楊,曼青,等.紅細胞壓積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生風險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1):18-21.
[3]蔡雯,張蓓,苗蕾,等. 血紅蛋白濃度預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前瞻性隊列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4,22(3):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