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英

【摘 要】 目的:對當下臨床中,中藥炮制方法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參與的患者總共有86人,患者選擇在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間在本院接受相關治療,根據患者就診時間先后交替采用不同的中藥治療,一組采用炮制過的中藥,作為研究組,另一組采用未炮制中藥,作為對照組。然后從治療效果、不良情況方面入手來開展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在采用不同的中藥,采用炮制過中藥的研究組患者中,治療總體效果較好,總有效率達到了97.67%,不良情況出現率較低,出現率僅為4.65%;而在對照組中,有效率和出現率分別為86.05%和11.62%,并且按照統計學方法來計算p值,P<0.05,說明上述數據的差異性在統計學中具備意義。結論:經過炮制的中藥再應用到臨床中后,能夠進一步促進藥效的增強,降低用藥風險,具備更加良好的實用性和適用性。
【關鍵詞】 中藥炮制;臨床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 R28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104-02 ?中藥是我國古代醫學的最偉大發明之一,在當下臨床治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作用。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理論,結合藥物的特性來利用相關技術把藥材通過定的程序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從而使藥物的藥性得到改變[1]?;旧险f,藥材在完成炮制后,其內在理化性質都會產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會更有益于臨床治療,從根本上講,藥材炮制其實就是對藥物的進一步提純,從而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藥物藥效。因此文章就對當下臨床應用中中醫藥炮制方法所產生的具體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具體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與此次研究的患者是在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接選擇在本醫院診斷治療,總人數為86人,患者在治療中都采用了中藥治療。根據就診時間先后,交替為患者采用不同類型的中藥治療,一組采用炮制過的中藥,另一組采用未炮制中藥,分別作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在患者中年齡最大的71歲,年齡最小的17歲,人均年齡(44.5±7.3)歲,其中男性有48人,女性38人。按照統計學方法對上述一般資料各項數據所有對應的P值進行計算,P>0.05,說明上述一般資料的差異性在統計學中不具備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所用中藥未經炮制,藥物多為含苷類物質、含生物堿類等中藥物。研究組:患者采用炮制過的中藥。藥物需要通過下述步驟來進行炮制:(1)凈制。在該步驟需要把藥物無用部位進行切除,并根據藥物具體藥物性來進行區分。(2)切制。在該步驟要根據具體要求對藥材進行切片,在切片時需要保證各藥物切片后的均勻性,這樣才可以保證中藥飲片在煎煮時,能夠充分將有效物質均勻溶出。(3)加熱。在該環節是通過鍛制、炒制等來實現對藥物的進一步加工,以此來降低藥物中的毒性,常用的方法有沙燙、油炸等等。(4)輔料制。對于不同藥物采用的方法是有所區別的,為了使苦寒藥物能夠辛熱行散,可以通過酒制來降低藥物的苦寒性,避免在藥物使用時影響患者的脾胃,從而進一步促進清熱瀉火效果的提升。在臨床中,酒制多用于炮制當歸、川穹等藥物,鹽制多用于炮制知母、杜仲等藥物,姜炙多用于炮制厚樸、竹茹等藥物。整個治療過程包括三個周期,每個周期為2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的有效性;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數據的分析處理都是通過SPSS20.0軟件來完成的,數據在處理完成后按照n%的形式來進行表示,用t來進行檢驗。只有在P<0.05的情況下,才能夠說明數據的差異在統計學中具備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有效性統計 在采用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法后,采用炮制中藥治療的研究組患者中,僅有1例患者經治療呈現無效,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7.67%;而在另一組中有6例經治療都呈現無效,治療有效率僅為86.05%。對比分析可知,采用炮制中藥所能取得的療效更加良好,更具實用性和適用性。具體數據見表1。
2.2 不良反應統計 經過統計分析發現,在采用中藥炮制治療的研究組患者中,出現了1例腹痛和惡心情況,不良情況發生率為4.65%;而在另一組中出現了2例腹痛和3例惡心,不良情況發生率為11.62%。顯而易見,采用炮制過的中藥在治療中更為安全,不良反應風險相對較低。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論
中藥作為我國傳統成就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經過長久以來的繼承和發展,當下醫療中具備極大的價值和作用。中藥材的來源非常廣泛,動植物、礦石等都可以作為中藥材,但是在其中有部分藥物存在毒性。所以在當下需要通過炮制來使藥物材中的毒性降低,藥效提高,保證中藥治療的安全[2]。在根據中醫辯證理論和藥物具體藥性開展一系列的炮制處理后,藥物的各項性質都會出現變化,比如氣味、顏色、藥效等等,同時不同炮制方法所對藥物產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馬錢子具備極強的毒性,但是通過加熱炮制后就可以降低毒性,使其滿足中藥用藥安全的要求和標準;再者,苦寒藥材在利用姜汁和膽汁分別進行炮制后,前者能夠糾正其偏性,后者則會提高其苦寒性,二者效果大相徑庭,因此在當下中藥炮制中,必須結合中醫辯證理論,合理選擇炮制方法,這樣才能夠確保藥材的藥性。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炮制過中藥的研究組患者中,治療總體效果較好,總有效率達到了97.67%,不良情況出現率較低,出現率僅為4.65%;而在對照組中,有效率和不良情況出現率分別為86.05%和11.62%,對比可知,在炮制過后,藥物更加安全和有效。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的進行中藥炮制,能夠進一步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降低用藥風險。
參考文獻
[1] 唐芹.中藥炮制對臨床合理用藥的影響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22):57-58.
[2] 于春子,趙天池,彭菲.觀察中藥炮制方法對患者臨床用藥效果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8,24(36):158-160.
[3] 李炳建,翟麗萍 . 中藥炮制方法對臨床應用療效的影響觀察 [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4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