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燕 王晴晴 秦欣欣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中醫撫觸結合穴位按摩對0-5歲兒童生長發育的促進作用。方法:選擇前來我院進行體檢的0-5歲兒童740例,根據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其中常規組兒童390例,給予監護人常規的飲食指導,兒童接受常規的喂養及定期保健體檢;實驗組兒童350例,在常規組的干預方式的基礎上,再給予監護人中醫撫觸結合穴位按摩的培訓指導。對兩組兒童干預情況進行定期隨訪,半年后比較分析兩組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結果:實驗組兒童出現低體重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兒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兒童出現肥胖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兒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兒童出現貧血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兒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兒童出現發育遲緩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兒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撫觸結合穴位按摩干預方式能夠有效促進0-5歲兒童的生長發育,效果確切,對降低肥胖、低體重、發育遲緩貧血等不良發育狀況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且簡單易學,方便操作,可在0-5歲兒童家庭中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中醫撫觸;穴位按摩;0-5歲兒童;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 R27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113-01 ?兒童身體健康水平的主要反映指標就是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一般用以評價兒童群體的生長發育情況的主要為肥胖、低體重、貧血及發育遲緩的發生率[1]。0-5歲是人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嬰幼兒的營養健康出現問題會造成兒童免疫力差,生長發育遲緩,導致兒童易感染疾病,生存質量下降,對兒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2]。目前現代醫學干預兒童生長發育的主要方式以合理的飲食喂養知識指導為主,中醫認為體表的特定位置與脾胃等內臟器官存在緊密的對應關系,采取合適的手法按摩特定穴位調節經絡,以達到氣血通暢、脾胃健旺,以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3]。本次為探究中醫撫觸結合穴位按摩對兒童生長發育的效果,選擇前來我院進行體檢的740例0-5歲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分析,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前來我院進行體檢的0-5歲兒童740例,根據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常規組兒童390例,實驗組兒童350例,其中常規組男女比例為172:178,年齡4個月~5歲,平均年齡為(2.54±1.32)歲;出生體重2020g~5310g,平均出生體重(2984.43±1325.46)g。實驗組男女比例為191:199,年齡5個月~5歲,平均年齡為(2.76±1.26)歲;出生體重2260g~5100g,平均出生體重(3023.43±1411.46)g。組間比較,兩組兒童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常規組給予兒童監護人營養喂養飲食知識指導及身體鍛煉,預防疾病等指導培訓。并定期對兒童進行保健體檢[4]。
實驗組在常規組的干預方式基礎上給予兒童監護人中醫撫觸結合穴位按摩的指導培訓,于兒童睡前,以正確手法依次對兒童頭、面、胸、腹、背、四肢等部位進行撫觸,每天進行一次,每次持續15min。每日對兒童進行1次中醫按摩,中指于迎香穴及足三里穴處著力,作環形點按,頻率為每分鐘點按80-90次,每個穴位各按摩50次[5]。
1.3 觀察指標 行干預半年后,分析比較兩組兒童的肥胖、低體重、貧血及發育遲緩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由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使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使用百分比表示,當p<0.05時,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對比 實驗組兒童的低體重發生率、肥胖發生率、發育遲緩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兒童,均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兒童貧血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兒童的貧血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兒童,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嬰幼兒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兒童營養健康的好壞對未來的生長發育、身體素質及智力發育具有直接的影響。中醫保健干預方式近年來在兒童保健方面應用愈發廣泛。中醫保健針對小兒脾胃不足的生理特點,調理經絡,健旺脾胃以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本次研究中引入中醫撫觸結合穴位按摩保健干預方式,通過740例0-5歲兒童觀察分析中醫保健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兒童的低體重發生率、肥胖發生率、發育遲緩的發生率、貧血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兒童,均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果證明中醫撫觸結合穴位按摩保健干預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兒童的生長發育效果,對降低肥胖、低體重、發育遲緩、貧血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醫撫觸結合穴位按摩保健干預方式效果確切,能夠有效促進兒童生長發育,顯著降低肥胖、低體重、發育遲緩、貧血等不良發育狀況的發生,且簡單易學,操作方便,可在0-5歲兒童家庭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薛堅,徐麗,丘圣, 等.中醫保健干預對社區嬰兒體格發育影響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3):84-86.
[2] 楊桂桂,劉亞俊,劉亞麗.穴位按摩結合撫觸對高危兒發育早期干預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4,(12):100-101.
[3] 潘亮,曾珍.新生兒撫觸聯合中醫穴位按摩治療新生兒腸道疾病的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9):1757-1758.
[4] 梁國新,張靜,梁燕, 等.撫觸配合穴位按摩對先天性心臟病術前生長發育的改善[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8):897-899.
[5] 李瑛,王新剛,劉玉美, 等.撫觸及穴位按摩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3,18(4):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