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興云


【摘 要】 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抑郁.子宮及胃腸功能恢復影響。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初產婦中抽取58例,隨機將全部初產婦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為29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以及常規護理+心理護理。對比兩組初產婦護理前后EPDS評分、恢復情況。結果:經過護理后,觀察組初產婦EP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抑郁.子宮及胃腸功能恢復影響均十分積極,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心理護理;初產婦;產后抑郁;子宮;胃腸功能恢復;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120-01 ?分娩過程具備特殊性因素,且會影響到初產婦的身心狀態,許多初產婦在分娩期間均會產生抑郁等消極情緒,進而就會影響到初產婦的產后恢復。所以,務必要運用有效的護理措施來應對初產婦的消極情緒,保持初產婦身心狀態的良好性。對此,本文主要研究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抑郁,子宮及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收治的初產婦中抽取58例,隨機將全部初產婦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為29例,對照組初產婦年齡24~30歲,平均年齡(27.1±3.3)歲;觀察組初產婦年齡21~32歲,平均年齡(27.6±3.5)歲。
1.2 方法 對照組初產婦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產后按摩,防范各項并發癥和會陰護理等。
觀察組初產婦實施常規護理+心理護理:在初產婦分娩過程中,會承受很大的痛苦,初產婦身心狀態均會受到嚴重影響[1]。所以在產后,護理工作者需及時將順利分娩的消息告知于初產婦,讓初產婦放心。并督促初產婦科學飲食,確保初產婦攝入充足營養,以加快初產婦身體的恢復速度。待初產婦身心處于穩定狀態之后,護理工作者還應將育嬰等方面的知識講述給初產婦。并且,護理工作者還需多和初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將正確的護理方式告知于初產婦家屬,讓初產婦家屬能夠時刻陪在其身邊,提升初產婦內心的溫暖感,而通過這種護理工作者和初產婦家屬之間配合的方式,更利于消除初產婦的抑郁心理狀態。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初產婦護理前后EPDS評分,分數愈低,則表示初產婦抑郁情緒愈輕。②觀察兩組初產婦恢復情況,分為子宮三徑之和、產后24h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這三項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初產婦護理前后EPDS評分 護理后,觀察組初產婦EP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2.2 對比兩組初產婦恢復情況 觀察組初產婦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二。
3 討論
對于大多初產婦來說,其因缺失了解分娩知識,并受疼痛因素影響,所以其在產后很容易產生抑郁等消極情緒,體現為沮喪、以及焦躁等,還有一些初產婦會產生輕微的幻覺,進而嚴重影響到初產婦的身心健康[2]。
而若能夠對初產婦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則利于改善初產婦的抑郁情緒,進而則利于加快初產婦子宮、以及胃腸功能的恢復速度[3]。
對于護理工作者來說,其在進行心理干預時,應以溝通和觀察的方式,來充分了解初產婦的真實心理狀態,并以積極開朗的語言來安慰與鼓勵初產婦,從而降低初產婦的心理壓力。另外,在產后還應予以初產婦必要的營養指導、以及育嬰指導等,以進一步改善初產婦的抑郁情緒、以及加快初產婦的恢復速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護理后,觀察組初產婦EP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總之,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抑郁,子宮及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尤為積極,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翠麗,郎小娥,宋苗,薛曉燕.護理模式、炎性因子和TSH水平對產后抑郁障礙病人病情嚴重程度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16):2630-2633.
[2] 席衛娟.延續性護理對初產婦產褥期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10):1621-1624.
[3] 劉梅訊,李德梅.整體護理在產后大出血子宮動脈栓塞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6,13(06):33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