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寧 陳利欽
【摘 要】 以《護理學導論》中護理職業安全防護的章節為例,闡述“七步洗手法”微課教學設計及制作步驟,以期拋磚引玉,為護理學導論課程教學及護理職業安全教育模式的創新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微課設計;護理職業防護;護理職業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 R197.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162-02 ?教育部明確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和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創新前沿[1]。”因此教育信息化是“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護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2]。
1 護理學導論的教學現狀及微課的優勢
《護理學導論》是護理專業的一門橋梁性課程,密切聯系基礎醫學、護理專業課程,與護士執業考試接軌。而微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一種教學手段,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3]。微課的出現解決了護理專業實踐性強、知識點抽象不易理解、臨床帶教人員不足等問題,其在輔助傳統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4]。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將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和網絡信息技術運用于《護理學導論》的課程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的需要。《護理學導論》知識點多,課程抽象難理解。微課輔助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相長[5]。目前國內微課教學融入《護理學導論》課程教學尚待加強融通。因此本文將以《護理學導論》中護理職業安全防護的章節為例,闡述“七步洗手法”微課教學設計及制作步驟。
2 護理職業安全教育“七步洗手法”微課的設計方法
2.1 微課導入 依據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創設一個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學法于一體的情境性課堂環境,引導學生從觀察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細菌病毒圖片入手,主動從直觀可感的情景走入護士職業安全與防護,再通過角色扮演、拓展遷移環節,從教學情景轉移到臨床情景,熟練掌握七步洗手法和提升學生“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培養學生應用信息化手段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2 微課教學設計
2.2.1 知識點設計 本次課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護理學導論》第4版,第八章護理安全與防護第二節護理職業防護,時長8分鐘。
2.2.2 學習目標的制定 依據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護理職業崗位分析以及高等職業院校護理專業教學標準,確定知識、技能、素質三方面的目標,其中知識目標掌握七步洗手法的操作目的、操作技術及注意事項。能力目標是能正確完成七步洗手法的操作。情感目標有以下2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無菌觀念、認真求實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呵護健康、從手做起。結合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七步洗手法的操作方法,教學難點為無菌觀念的培養。
2.2.3 學習者特征分析 教學對象是三年制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大一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知識。學習情緒化較強,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易于引導學習。動手能力及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欠缺。對學習七步洗手法她們具有以下特點:(1)不陌生:學生對洗手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2)感興趣:學生們知道隨著護理功能的轉變,護理新技術、新業務不斷開展和應用,護理工作的主體——護士,承擔著為病人提供協助診治及護理的諸多任務,在此過程中護士可能會受到許多職業性危險因素的損害。因此應具備防范處理職業損傷的能力,比如標準預防中的七步洗手法,以維護自身職業安全。(3)不了解:雖然不陌生也很感興趣,但是大部分學生沒有走近臨床,深入了解過臨床護理工作。
2.2.4 微課教學設計思路 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以臨七步洗手法操作步驟為主線,以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為方法,設計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并利用線上學習平臺(如智慧課堂)、電教視頻信息化資源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優化教學環節,提升教學效果。通過以上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分為為什么洗手、何時洗手、怎么洗手和課后拓展四部分。
3 護理職業安全教育“七步洗手法”微課的制作步驟
通過微課制作,結合導入教學、PPT、教師講授、操作過程錄制視頻等多種形式,配合恰當合理的圖片、音頻等形成教學視頻,以使微課堂短小精悍、高效有趣,從而達到知識獲取的目的。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3.1 素材搜集 教師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參考數字化資源,收集關于標準預防之七步洗手法的圖片、視頻,并提前錄制七步洗手法的操作視頻,錄制時注意拍攝的角度盡量全角度全方位,便于學生更加直觀了解到洗手的每一個細節。
并提前使用Microsoft Office、Focusky軟件制作七步洗手法課件。其中Focusky是一款集文稿制作、動畫宣傳、視頻與微課制作于一身的思維可視化工具,無限的畫布可以將思維無限化,畫布中的動畫、視頻、手繪文字和思維導圖等內容均以邏輯思維為引導,可以讓使用者的思維無限發散在畫布中并生動地演繹出來。其操作界面簡潔直觀,可輕松制作并美化 PPT。
3.2 微課視頻錄制 微課視頻的制作主要采用微課教室現場錄制和 PPT錄屏式[6]。
3.2.1 微課教室錄像 設備準備包括電腦、話筒、攝像機及三腳架、智能手機、手寫板、補光燈等。此種錄制方式適用于教師出鏡式錄像,錄制時教師注意儀容儀表,做到端莊大方。講解時注意控制聲音,把握語速。不僅流暢、自然,還要盡量避免使用古板的書面語,如果在講解過程中出現口誤,要重新錄音。
3.2.2 錄屏 本次《七步洗手法》主要采用Camtasia Studio軟件錄制屏幕。Camtasia Studio[7]是美國TechSmith公司出品的屏幕錄像和編輯的軟件套裝。軟件提供屏幕錄像、視頻剪輯和編輯、視頻菜單制作、視頻劇場和視頻播放功能等。使用該軟件,可以方便地進行屏幕操作的錄制和配音、視頻的剪輯和過場動畫、添加說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視頻封面和菜單、視頻壓縮和播放。錄屏時,先選取合適的時間,安靜的環境。基于七步洗手法的微課教學設計,配合錄課稿和PPT課件進行講解,同時打開錄屏軟件 Camtasia Studio 進行錄制。在錄制時,注意保持環境安靜,確保錄制視頻的畫面穩定性和清晰度。
3.3 微課的后期處理與資源再整合 采用以上方法錄制的微課視頻需進行后期剪輯和美化,可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字幕、洗手的操作視頻等素材。初步完成的微課,需要邀請相關專家對微課的設計、視頻制作以及應用提出修改意見,并應結合學生學情分析,整理學生反饋意見,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8]。
4 進一步的建議
4.1 微課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導論》教學實踐的應用可進一步深入和優化 目前國內《護理學導論》課程教學與微課教學模式的融合尚需優化,尤其是護理職業安全教育模塊,可進一步創新和改進當前的培訓模式,以減少護生實習期間職業暴露[9]。該課程是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旨在培養護士良好職業素養和行為習慣的入門課程,可與微課教學模式有機融合,充分利用職教云、慕課、智慧課堂等數字化資源平臺,創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化該課程教學效果。創建精品開放課程,擴展微課應用對象。與此同時,還應構建制訂對微課質量和應用效果的客觀性評價指標體系,加強教學質量管理,促進持續改進[4]。
4.2 育人手段應緊跟新時代步伐 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10],在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中明確提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課程思政改革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要求。教師在注重微課教學的同時,應做到育人手段緊跟新時代步伐,將護理學導論教學與課程思政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 [EB/OL].
[2] 張曉燕. 高職院校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及培訓方案研究[D].鄭州大學,2019.
[3] 寧玉葉.微課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02):110-112.
[4] 白楊,陳彬,趙巧玉,魏書婷.微課在我國護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09):714-717.
[5] 劉紅華,王娟,張銀華.微課在《護理學導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7,15(17):2159-2160.
[6] 汪玉潔,石小盼,羅紅,柯紅.《護理倫理學》微課程的設計開發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17):120-122.
[7] 王偉成.利用Camtasia Studio 9軟件制作微課[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05):31-33.
[8] 婁淵根.高職“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微課設計探索——基于目標、問題和創新導向[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22):92-93.
[9] 陳燕,程云.格林模式促進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知信行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09):804-807.
[10]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 [Z]. 教黨 [2017]62 號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