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英 吳婉梅 夏瑞珍

【摘 要】 目的:探討醫護配合對急診呼吸衰竭患者實施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83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組40例和實驗組43例,常規組采用傳統的醫護救治模式,對患者行傳統的呼吸支持搶救治療,試驗組采用醫護配合模式,對患者實施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呼吸穩定時間。結果:常規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為77.5%,試驗組為92.0%,兩組兩組比較X2=3.73,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常規組患者的呼吸穩定時間為(51.6±2.2)min,試驗組為(40.1±1.7)min,兩組患者比較,t=26.7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醫護配合運用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的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縮短患者呼吸穩定時間。
【關鍵詞】 醫護配合;急診;呼吸衰竭;階梯式呼吸治療
【中圖分類號】 R4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250-02 ?急診搶救室是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主要場所,患者發病急,病情重、進展快,病情復雜[1]。危重患者搶救時必須爭分奪秒,否則,將會影響搶救效果,甚至發生醫療糾紛[2]。急診科的工作特點是隨機性和突發性強,它對醫護人員的應變能力、配合能力、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為此,我們采用醫護配合模式來提高急診呼吸衰竭患者的搶救質量,提高急診醫護團隊的急救能力。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83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1例,女32例,平均年齡 (56.7±8.1) 歲;疾病類型:I型呼吸衰竭37例,Ⅱ型呼吸衰竭46例;原發病:重癥肺炎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哮喘15例和心力衰竭11例。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40 例急診呼吸衰竭患者列為常規組;將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43例急診呼吸衰竭患者列為試驗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原發病及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 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采用傳統的醫護救治模式,醫師與護士分開進行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技能培訓,在對急診呼吸衰竭患者搶救現場中,醫師根據自身的臨床經驗對患者進行傳統的呼吸支持搶救治療,采用在搶救過程中醫師下達口頭醫囑、護士(及醫師)按醫囑實施治療的模式。
1.2.2 試驗組 采用醫護配合搶救模式,對呼吸衰竭患者實施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1)科室主任與護士長共同將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的2個類別、4個階梯、10種方法制成搶救指引(見表1)。(2)醫護共同參加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的培訓:①由科室主任和護士長組織、有計劃地對醫護人員進行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理論培訓、視頻學習,階梯式呼吸治療10個方法的練習;②采用情景模擬對急診呼吸衰竭個案實施醫護共同搶救培訓,培訓中強調醫護的職責和配合的默契度;③培訓結束后,進行醫護配合的考核。(3)在呼吸衰竭實例搶救過程中,醫護按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落實搶救措施(方法),護士單獨實施第1、第2階梯方法,醫師與護士配合完成第3、第4階梯治療。(4)搶救結束后,科室組織醫護進行個案分析,將在搶救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整改,并總結經驗,達到持續改進。
1.3 評價指標 (1)搶救成功率:搶救成功人數/總人數×100%;(2)呼吸穩定時間。
1.4 統計數據處理 采用SPSS17.0 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科以例、百分數表示,組間采用X2檢驗,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顯著性水平設在0.05,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果
2.1 搶救成功率 常規組40例呼吸衰竭患者,31例搶救成功,救成功率為77.5%(31/40);試驗組43例呼吸衰竭患者,40例搶救成功,救成功率為92.0%(40/43)。試驗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常規組,兩組比較X2=3.73,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呼吸穩定時間 常規組患者的呼吸穩定時間為(51.6±2.2)min,試驗組患者的呼吸穩定時間為(40.1±1.7)min,試驗組患者的呼吸穩定時間少于常規組,兩組患者比較,t=26.7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急診呼吸衰竭患者以呼吸功能高消耗、氣道高阻力及高功能殘氣量等為主要表現[3]。據報道[4-6],在急危重癥患者行早期搶救中,選取合適的呼吸支持方式可以提高搶救成功率,對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呼吸支持方式是醫師憑借自身的臨床經驗,并針對患者的病情選擇呼吸支持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急救過程中的病死率,但僅僅憑借自身的經驗,缺乏對患者呼吸管理系統的全面認識,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急救過程中仍顯不足。急診階梯性呼吸治療是在對患者呼吸管理系統全面認知的基礎上,一種由簡單的徒手操作到復雜的機械運作的治療過程;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病情而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治療。多項研究結果顯示,急診階梯性呼吸治療能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和呼吸穩定所需的時間。
3.2 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中,醫護雙方工作配合、互補協作、互相支持,醫護操作熟練、配合默契,是提高急救工作效率和搶救成功率的基本保證。傳統醫護急救模式重在個人技能發揮,忽略醫護配合與護護配合,難以發揮團隊協作精神,造成急救工作中分工不清、職責不明。本項目通過醫護共同培訓,醫護均掌握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方法,護士對醫師下一階段采用的呼吸支持方式有預見性,促使醫護人員在搶救中配合默契,提高搶救效率與質量,從而提高急診科醫護團隊整體的應急能力。本項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92.03%高于常規組77.5%,試驗組患者達到呼吸穩定時間(40.1±1.7)min,少于對常規組的(51.6±2.2)min,該結果與文獻報道的研究結果相近。所以,醫護配合運用急診階梯式呼吸治療的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盡快穩定患者呼吸,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妮.影響急診科醫護配合關系的相應因素[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1):114-115.
[2] 姜明霞.全程護理在降低急診危重患者醫療護理風險中的應用 [J].國際護理雜志,2014(6):1518-1520.
[3] 盧丹,吳華容,方量等.急救時機對呼吸衰竭患者生存狀況影響的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 版),2015,12(6):72—74.
[4] 安尤載.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藥前沿,2015,5(12):21-22.
[5] 夏黎明.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2(5):80-81.
[6] 李志.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急危重癥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內科,2015,10(4):52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