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利斌 劉明園
【摘 要】 目的:總結25例腦心雙死亡器官捐獻(DBCD)器官獲取的術前、術中配合的要點及管理要點。方法:回顧總結我院開展DBCD以來25例器官獲取手術患者的護理配合,包括器官獲取手術的術前物品準備、手術中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的配合及手術配合的相關管理體會。結果:25例器官捐獻者中,22例同時捐獻肝臟和雙側腎臟,2例只捐獻腎臟,1例只獲取肝臟,共計獲取23個肝臟用于肝移植,48個腎臟用于腎移植,移植后均取得良好效果。結論: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良好的供肝腎灌注及保存,團隊協作、精準熟練的術中配合是器官獲取手術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腦心雙死亡;器官獲取;手術配合;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1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280-02 ?器官移植是治療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手段,而器官短缺已經成為制約器官移植發展的主要問題[1]。依據《中國心臟死亡器官捐獻分類標準》,我國器官捐獻分為3 類:Ⅰ類為DBD;Ⅱ類國際標準化DCD,包括Maastricht分類標準Ⅰ~Ⅳ類DCD;Ⅲ類為DBCD,類似于 Maastricht分類標準Ⅳ類,即腦死亡后停用生命支持措施,呼吸停止、心臟停搏后的供體.[2]隨著器官移植捐獻工作的逐步推廣,全國器官捐獻數量不斷增長,獲取功能良好、輕微機械損傷的供肝臨床肝移植成功的關鍵。供肝切取通常有標準切取法和快速切取法兩種??焖偾腥》ㄊ轻槍π呐K剛停跳的新鮮尸體或血液動力學不穩定的腦死亡供體施行的取肝技術。標準切取法是針對腦死亡供者施行的取肝技術[3]。我院自2018年11月開展DBCD以來,共行腦心雙死亡器官獲取手術25例,均成功移植至受者體內,并恢復良好?,F將DBCD器官獲取手術護理配合要點和管理心得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25例DBCD患者中20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25~624歲,平均年齡43歲。原發病為:10例腦出血,14例急性重性顱腦損傷,1例大面積腦梗死。25例捐獻者家屬同意捐獻器官并簽署相關文件。
2 術前準備
2.1 常規物品準備 器官獲取器械包,一次性無菌洞巾1包,一次性手術衣1包,注射器20ml,50ml各5個,23號刀片2個,10號慕斯線5包、外科縫針2包、吸引器2包、敷貼4個,無菌手套10副,無菌紗布。
2.2 特殊物品準備 便攜冰箱2個,28L行李箱1個,動靜脈灌注管道1套,沖洗器1包,無菌肝袋4個、無菌線繩1包。
2.3 液體及藥品準備 無菌冰塊500ml6~10袋,0~4℃沖洗和冷藏實體器官專用保存液(商品名:施爾生)2000ml 8袋,高滲枸櫞酸鹽嘌呤注射液500ml 8袋,生理鹽水500ml 4袋,12000U肝素5支。
3 手術配合
3.1 巡回護士配合 在供體進入手術間前,做好環境準備,術中用物準備,連接吸引器,無影燈并調試到功能狀態備用。接到通知后打開無菌器械包和無菌敷料包,打開手術中應用的一次性物品,注意無菌操作。準備兩袋4°生理鹽水并懸掛于距離手術床上方1.0m~1.5m,確保術中灌注通暢、壓力適中,采取重力灌注法。連接好灌注管道接頭,分別排氣備用。準備20ml注射器抽取12000U肝素5支備用。協助將供體接入手術間,協助OPO、協調員見證并留存OPO小組默哀儀式影像資料。協助醫生消毒鋪巾,密切觀察手術進展情況,及時供應臺上無菌物品,做好手術記錄。密切觀察術中器官保存液灌注、引流情況,下腔靜脈插管成功后,觀察下腔靜脈引流情況;腹主動脈插管成功后,立即打開腹主動脈灌注管道,觀察器官保存液的灌注是否通暢;門靜脈插管成功后,立即打開門靜脈灌注管道,觀察器官保存液的灌注是否通暢。獲取成功后,備好無菌肝袋,將獲取器官放入4℃低溫容器內保存,并貼上供體標簽注明。手術結束后,用清潔紗布擦除供體體表殘留消毒液及血漬,去除體表各種置管。整理供體遺容干凈后,穿好衣物,所有參與手術人員向供體遺體致敬,將供體送出手術室。
3.2 器械護士配合 提前洗手整理器械臺物品,準備充足無菌冰屑,檢查動靜脈灌注管是否完好,連接備用。協助術者消毒,消毒范圍上至乳頭,下至大腿上2/3處,常規鋪巾。遞23號刀片,以肚臍為中心做大“十”字切口路入,切開皮膚,皮下和肌肉,切開腹膜,暴露腹腔。協助術者暴露下腔靜脈,遠心端結扎,近心端彎血管鉗過線繩,剪開下腔靜脈,插入自制引流管,引流下腔血液,以利于灌注液流出,觀察是否通暢。協助術者暴露腹主動脈,遞長彎止血鉗做腹主動脈遠心端結扎,另遞長彎血管鉗做腹主動脈過線繩提起,剪開腹主動脈插管,觀察灌注是否通暢。協助術者暴露門靜脈,遞長彎止血鉗做門靜脈遠心端結扎,另遞長彎血管鉗做門靜脈過線繩提起,剪開門靜脈插管,觀察灌注是否通暢。阻斷胸主動脈,同時低溫高滲枸櫞酸鹽嘌呤注射液灌注腹主動脈,低溫沖洗和冷藏實體器官專用保存液(商品名:施爾生)灌注門靜脈,低溫重力灌注。肝臟冰屑降溫。用50ml注射器連接腦室引流管沖洗膽總管,直至膽汁清。切開膽囊,用50ml注射器連接蘑菇頭尿管沖洗膽囊,直至膽汁清。游離肝下下腔靜脈,肝周圍韌帶,肝上下腔靜脈。離斷血管,腎血管下方離斷下腔靜脈和腹主動脈。游離輸尿管,后腹膜腎周脂肪。當灌注達3000ml~4000ml,肝臟無血色時,連同沖洗管無菌部分取出肝臟及腎臟,至于盛有低溫沖洗和冷藏實體器官專用保存液(商品名:施爾生)的無菌取肝盆,備用無菌保鮮袋保護后。常規取雙側髂動脈、髂靜脈備用。放入4℃保溫箱內,保存備移植用。協助術者清理腹腔,縫合關閉切口。
4 結果
25例器官捐獻者中,22例同時捐獻肝臟和雙側腎臟,2例只捐獻腎臟,1例只獲取肝臟,共計獲取23個肝臟用于肝移植,48個腎臟用于腎移植,移植后均取得良好效果。
5 管理要點
5.1 OPO小組護理成員的選取 由于人體器官捐獻及器官獲取工作不確定因素較多,例如通知時間短、任務緊急,等待獲取時間長而不確定,法規、倫理限制性強等。因此,選取6名手術室男護士,工作年限平均4年以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工作能力強及良好的應變能力,并能得到家庭成員支持(外出機會多)。其中2名男護士經過手術室系統的器官獲取流程的學習。
5.2 隨時保持通訊通暢,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器官獲取的手術的特殊性,預計獲取的器官種類、數量、獲取的時間、獲取的地點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為了合理安排手術人員和完善手術前各種物品的準備,OPO團隊成員與手術室護理成員必須保持通訊暢通,信息及時更新。
5.3 器官獲取工作中履行對捐獻者的尊重 器官捐獻者已經死亡,對手術過程無察覺,但手術成員秉承對患者的尊重原則是不變的。在器官獲取的過程中,巡回護士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特別注意保護隱私等。在手術結束后,應整理好供者遺容、衣物,并集體向其默哀、致敬后,方可送出手術室。
5.4 器官保存管理 良好的灌注是保證供體臟器質量的基礎,護士要注意保持灌注液的溫度為 0℃~ 4℃,溫度過低或過高均可產生對組織、細胞的破壞和影響。[4]灌注速度將調節器調至全速,快速灌注臟器表面及周圍間隙,覆蓋細冰屑,協助降溫,這對保證供體臟器質量和移植的成敗有很大的作用。分離肝腎后將肝臟放入盛有 0℃~4℃的 沖洗和冷藏實體器官專用保存液(商品名:施爾生)的無菌肝袋中,撫平冰屑避免尖銳處刺傷臟器。肝臟完全浸入沖洗和冷藏實體器官專用保存液(商品名:施爾生)中,用4層無菌肝袋扎緊,最后將容器置于冰箱內,四周填塞冰屑蓋緊冰箱蓋。
5.5 時間管理 為保證捐獻器官的質量,縮短器官的熱缺血時間,一旦宣布死亡,OPO 小組成員迅速介入,盡快開始切取手術。手術室護士應反應靈敏,沉著應對,迅速配合,保證手術順利實施。
5.6 物品管理 嚴格執行“四定”,即定管理專人負責,定位分類放置,定期補充,定期清理。準備3套器官獲取器械包,使用完后立即消毒備用,放置于無菌敷料室專用柜內;一次性物品分類放置于專用柜內;非一次性物品分類放置于獨立柜中保存。由 OPO 小組護理成員每周定期整理,檢查物品有效期、準備情況,及時補充,器械使用保養情況并記錄。
參考文獻
[1] 知水,姚許平,翁國斌, 等.中國心臟死亡器官捐獻的進展[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6):601-603.
[2] 衛生部醫管司.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啟動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國心臟死亡器官捐獻分類標準[EB/OL].[2011-05-03].
[3] 馬明,李俊杰,田大志,蔣文濤.腦死亡器官獲取單中心經驗探討[J].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2018,11(6):467-469.
[4] 陳紅,趙體玉,徐晶.心臟死亡捐獻供者器官獲取手術配合的要點及管理[J].護理研究,2014,10(28):3654-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