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媛

【摘 要】 目的:探究急診搶救過程中PD循環管理的應用分析,為患者臨床診療提供指導。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間治療的100例急診患者進行研究。采用隨機分組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PD循環管理,對比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搶救過程中采取PD循環管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且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急診搶救;PD循環;護理
【中圖分類號】 R8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291-01 ?急診科是針對急危重病和傷病員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急診救治水平高低直接影響醫院的醫療程度。由于急診科患者病情多變復雜,預見性工作差,突發情況多,應急性強等特點,救治能否成功主要取決發病后是否得到及時救治[1]。PD循環是由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大師戴明提出,又稱為“戴明環”,在管理活動中,提升全面管理質量及效益所實施的循環過程,是質量管理應遵守的科學程序[2]。按照PD循環進行質量管理,當一個循環結束,處理好一些問題,未處理的問題放入下一個循環,呈階梯式上升提高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間治療的100例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0~49歲,平均年齡(28.13±8.72)歲。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21~47歲,平均年齡(36.27±5.3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即按照醫護人員制定的護理方案實施護理干預工作,遵循護理質量管理進行定期學習、培訓、考試,按規律實施班次安排,按急救程序進行搶救,按部就班實施各項護理工作。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PD循環管理,具體方法如下:1)制定護理計劃:成立護士長擔任組長,科室質控小組為組員的質量改進小組,發現存在問題、找出原因、進行分析、確立目標、制定方案、進行效果評價。規定搶救時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對參與搶救的護理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固定好站位,制定醫護人員配合流程,規定好搶救時儀器和設備擺放的位置。2)實施護理計劃:加強護理人員素質和能力培養,科室定期舉行分析護理風險案例及風險事件的討論會,制定并完善搶救急診患者的制度和流程,讓護理人員都有一個參考標準,提高相關制度和流程執行的力度,搶救過程中,規定每個護理人員站位及搶救過程中的具體分工,擺放好儀器的位置,細化每個護理人員的職責,優化接待患者流程。3)檢查護理工作:設置專人進行質量控制,由搶救組長每班實施質量控制,及時糾正護理人員站位不對或未履行好崗位職責等情況。由護士長進行定期每周質控檢查,糾正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記錄檢查情況,列入護理人員行為考核內容。4)處理護理工作:護理人員加強學習和考核,保持現有成效,針對出現搶救患者但人力資源補足的問題制定應急方案,做好“一醫二護”的急救流程,聯合全體醫生演練“一醫二護”培訓。定期跟蹤訪問急診搶救護理質量,不斷改進該質量促進提升。
1.3 觀察指標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PD循環管理,對比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搶救成功率=搶救成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來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PD循環管理是臨床常規護理工作中,通過經驗總結并結合患者及其家屬意愿的基礎上所出現的新型護理管理方式[3]。急診科在護理工作中,患者通常就診出現病情危急、伴有多種并發癥、病情變化快等特點,采用常規護理存在明顯局限性。采取PD循環管理優勢體現在多個方面,不僅能成功提高急診科的護理工作質量,還能成功找到潛在護理風險,及時采取預防護理措施,在執行護理工作中,根據急診科患者病情急、病情變化快等特點,對護理流程進行完善,執行護理工作期間會依據檢查工作情況,找到潛在性問題,制定相應措施,減少不良情況的發生[4]。通過PD循環管理在急診搶救中的應用,從職責分工、人員配置、協助配合、搶救流程,各項都經過反復推敲和認證,分析及總結,從而規范和優化,促使護理人員配置更加合理,更加明確職責分工,協作配合更加默契,更好完善搶救流程[5]。臨床護理上采取PD循環管理,將被動護理工作轉換為主動護理,提高了醫護人員工作的責任意識和積極性,進一步提升了急診患者搶救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取PD循環管理的患者,其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采取常規護理的患者,且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采取常規護理的患者。
綜上所述,急診搶救過程中采取PD循環管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且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明霞.PDCA護理管理模式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05):174-175.
[2] 丁玲.PDCA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9,9(01):169-172.
[3] 寧霞.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1):176+178.
[4] 張玉霞,崔海麗,徐萍.探討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0):188+196.
[5] 黃曉英.PDCA循環在急診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0):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