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星宇/淮陰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要求各地適當推遲春季學期的開學時間,并鼓勵各級教學機構利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保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并要求各高校依托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當下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
從二月中上旬開始的網絡在線學習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根據《現代教育技術》2020年3月份刊登的一份基于全國范圍的17025份學生(不包含高等教育的學生)問卷的統計結果顯示有16.95%的學生表示,對網上學習存在一定的擔憂[1]。我校于在線教學持續五周后,在大一和大二學生中發布了4972份大學英語在線教學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顯示有35.61%的學生表示對網上學習存在一定的擔憂。不同學段的學生對網上學習的態度存在顯著差異。學習者的年級越高,對于網絡在線學習的投入程度越低。
2006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的《思維方式:新的成功心理學》[2]中提出固定型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理論的發展促成了對學生學習及智力的思考方式的一個重要改變。德韋克所描述的一個信念體系認為通過堅持、努力及專心致志地學習,一個人的智力將得以成長或發展。這種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讓學習者相信他們能夠學習任何東西。德韋克也同時介紹了關于智力的另一個信念體系,即智力是天生的,智力的層次不能被改變,這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帶著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他的智力、技能及才華先天注定。
思維方式,是指一套個人信念或一種思考的方式影響著你的行為及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學生的思維方式直接影響他如何面對學業上的挑戰。一個帶著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即使遇到阻礙也會堅持,一個帶著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可能輕易放棄或不能專注于學習過程。
教與學的一場革命,將在線教學由輔助變為主導,智慧教學突然之間變成了大規模的現實。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授課資源有限”、“課時少”、“外語聽說練習機會少”以及“成績和效果不明顯”等劣勢可以通過在線教學來彌補[3]。但是在線學習模式也有它的不足,如“師生的交互水平”和“社會臨場感”不如傳統課堂教學。交互有效性和效果評價、對交互過程的監控與可視化、交互對學生滿意度以及學業成就的影響,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大學生在線學習的投入程度。教師除了要研究如何提高和完善交互過程和質量外,還可以通過研究大學生的思維模式來激發學生的潛能,研究改變大學生的思維模式來產生積極情緒,對在線學習產生正面影響,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在線教學。
以大學生英語在線學習為例,每位大學英語教師都承擔2-3個班級的教學任務,每個班級動輒近百人。近三百的學生人數,限制了師生交互的過程,降低了師生交互的質量。所有和學生相關的交互行為,都因為在線教學模式的特點而出現完成度不足的問題,繼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
據我校大學英語在線教學調查問卷顯示,有19.51%的學生未能及時完成第一節課簽到,23.12%的學生不能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31.69%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積極投入地完成老師布置的英語早讀任務。在“自我反思”這一欄,學生大多填寫“家里沒有人監管”“缺乏老師面對面的教導”“不能適應在線課程和線下課程的差異”。問卷結果中對于在線教學投入度不高的原因分析符合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即沒能完成某項任務時會歸咎于外在力量。
帶著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習者,天資聰穎的會變成“風險抗拒性”,即一開始就避開他可能失敗的情形,而認為自己不夠聰明的學習者,經常會放棄或者不付出努力,無論哪一種學習者,這都變成了自我應驗的語言。他們可能輕易放棄或者不能關注于學習過程。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更多的學習者相信智力或能力是固定的,德韋克在書中展示了這樣一個表格(見表1),展示了不同年級學生固定型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比例的變化。這也符合我校調查問卷數據和全國中等教育調查問卷數據的差異。

表1 不同年級學生固定型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比例的變化
當學習者遇見學習過程中的障礙時,年紀較大的學習者更需要培養或增強成長型思維模式,使他們在學習與經歷變得復雜且有挑戰性的時候,能夠相信自己的成長還在持續進行,自己的潛能努力可以讓一切皆有可能。
預評估是指在教學前讓學習者和教學者了解其對于某一個技能、概念或話題的了解程度。預評估的有效使用對于確保學生以成長型思維模式學習是必要的。預評估的作用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在教學前后的差異。比如在大學英語綜合課程中,教師通過在線考試系統布置練習讓學生預習新課里的詞匯。詞匯題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詞義速測、聽音識義、搭配用法、拼寫檢測等。在線考試系統讓學生提交后即知道自己詞匯薄弱點在哪里,可以有重點有針對的觀看在線課程的錄課視頻。
在一個有反饋、帶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課堂里,形成性評估是必須要設置的。形成性評估是在課堂上一直進行的評估、復習和持續觀察。教師使用形成性評估來改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反饋。形成性評估既能讓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也可以讓學生檢查自己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在直播平臺進行重點講解、集中答疑及課堂互動等,傾聽并觀察學生,并告知學生每一項形成性評估的教學目的,有助于所有學生的成長。
對于錯誤的反饋,能夠讓學習者更好地重新思考,用新的方式來解決沒有成功的完成任務或者花更多時間來解決任務。大學英語綜合課程在在線平臺結合教材,在課后發布針對性練習和測試,并根據學情數據,了解學習活躍度、學習進度、得分分布等信息,將這些數據及時公布在QQ教學群,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小組總結錯題回顧,完成同伴互評,分享對于失敗的正確態度。
“激發學習者的成長型思維”不等同于“表揚學習者的努力付出”,教師或在線教育平臺的精力應該花在幫助學習者摸索策略上,花在讓學習者看到正確的策略如何帶來成功上。
大學生英語在線學習需要考慮語言技能的學習特點,技能的獲得和提升主要來自親身的不斷練習,來自熟能生巧。同時,語言能力的提高是階段性的。如果用學習曲線來描述的話,語言能力的提高,像梯田一樣,一段一段地上升。換句話說,如果下降的話,也是一個平臺一個平臺的下降。所以說,語言考試的分級特征,也大致可以解釋這一現象。因此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更需要的是堅持和耐心,在沒有明顯感到進步的時候,堅持不懈。如果學習者在線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學習參與度難以保證,導致語言技能沒有顯著提高,學習者學習激情下降,這都是影響大學生英語在線學習投入程度的重要因素。
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從改變學生的思維模式入手,在合適的在線教育平臺,設置符合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學流程,提高學生的動機驅動力。語言學習的在線平臺也應該考慮為每一位學習者建立“成長型評估系統”,把他們實現目標前需要實現的所有條件,都列出來,可以是日記本或者學習清單,用以確保多維度管理學習的進度。兩者雙管齊下,為大學英語在線教學健康發展提供一條全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