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國梁
(忻州市忻府區公路工程公司,山西 忻州 034000)
某縣鄉公路工程C標段起訖樁號為K0+000~K1+688.8,線路總長1 688 m,按四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時速為20 km/h,路基設計寬度為9.3 m,路面設計寬度為8.5 m,整條線路的兩側分別設置寬度為0.5 m的路緣,采用強度等級為C20的混凝土。路面基層采用厚度為20 cm的水穩碎石,底基層采用厚度為10 cm的級配碎石。現圍繞該公路工程實際情況,對其水穩基層施工作如下分析。
碎石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粒徑在0~4.75 mm范圍內、粒徑在4.75~9.5 mm范圍內、粒徑在9.5~37.5 mm范圍內。所有碎石均從信譽度較高的廠家進行采購,施工所需的原材料要在使用前進行嚴格的檢查,經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尤其是有機質的含量不能超過2%。另外,材料運輸與儲存時,應切實做好管理,避免材料變質和被污染。基層材料級配范圍如表1所示。

表1 基層材料級配范圍
(1)對全體施工人員與機械設備操作人員都要持證上崗,同時定期開展教育培訓。
(2)在不同施工作業段安排專業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包括交通安全管制措施。
(3)對所有機具設備實施全面檢查與調試,使其處在最佳使用狀態。另外,還應配備足夠設備,根據施工能力進行,對于重要的設備,應有備用。
在施工開始前,按照10 m的間隔距離設置斷面,對路線的標高和中邊樁實施測量。不同結構層實際縱斷面高程可通過懸掛鋼絲基線的方法進行控制。為使鋼絲繃緊,需在兩端的緊線裝置上設置測力器,使鋼絲拉力達到800 N以上。將鋼絲基準線設置好以后,對其實施復測。在之后的基層材料攤鋪過程中,應隨時對鋼絲基準線實施檢測。另外,在下面層表面還要灑出灰線,使攤鋪機能夠沿著這條灰線持續行走。
混合料嚴格按照經試驗段施工確定的配合比拌和,拌和過程中,要對水泥的劑量與最佳含水率進行嚴格控制,其中,水泥劑量不能超過5%。完成對混合料的拌和后,利用自卸汽車對其進行運輸,運輸到現場后,以計算確定的數量將其卸載至指定的地點,安排專人指揮。
(1)將混合料卸至作業面以后,使用攤鋪機及時攤鋪。在攤鋪過程中應注意平坡和縱坡之比,對松鋪系數和線型進行嚴格控制,避免混合料產生離析,在局部坑洼處,需由人工和機械設備來找平,在邊沿處由人工整形。
(2)完成整形后,若混合料實際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略大,則立即使用振動壓路機實施碾壓。在直線段與未設超高的平曲線段,需按照從兩側到中心的順序碾壓;而在設有超高的平曲線段中,需按照從內側到外側的順序碾壓。在碾壓過程中,后輪需要保持輪寬一半的重疊,且應超出兩段之間的接縫部位。碾壓持續至混合料密實度達到要求,通常情況下要連續碾壓4~6遍,到表面沒有明顯的輪跡為止。對于碾壓速度,第一和第二遍碾壓按1.5~1.7 km/h控制,之后按2.0~2.5 km/h控制。碾壓應嚴格遵循先輕型后重型和先邊后中的基本原則。在碾壓完成后,對基層表面的橫坡、高程、寬度和厚度等進行檢查,確認是否滿足設計和規范的要求。
(3)在兩個作業段之間的銜接部位,需要做好搭接拌和。將第一段混合料拌和好之后,預留3~5 m暫時不予碾壓,在第二段施工開始后,預留的部位和第二段同時進行碾壓。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設置縱縫,當需要分成兩幅來攤鋪時,縱縫處應做到搭接拌和。對前一幅需在全寬范圍內進行碾壓,使混合料達到密實,對后一幅進行拌和時,需將邊部進行搭接拌和,并在整平后同時進行碾壓,保證混合料的密實度。
經質檢確認合格后,及時開始灑水養護,對實際的灑水量進行嚴格控制,如果用水量過多,將導致細微料大量流失,使粗顆粒直接裸露,在灑水之后應立即覆蓋一層塑料膜。在養護的過程中,應做好道路交通封閉,避免外力對基層造成擾動,一般養護時間應達到7 d以上。
(1)強度不達標
針對這一質量通病,需加強對水泥材料的驗收與復檢,沒有合格證的水泥不予驗收,而復檢不合格的水泥不允許在施工中使用。提高操作人員自身質量意識,杜絕偷工減料。做好對攪拌設備計量功能的檢測,使計量精度達到要求。做好對砂、石材料的檢驗,如果材料發生變化,應重新實施試驗,確定適宜的配合比。
(2)混合料離析
這一質量通病表現為攤鋪過程中混合料粗細料發生離析,對此,應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使混合料的攪拌達到規范;定期對混合料攪拌裝置進行檢查和檢定,保證計量結果的準確度;在混合料攤鋪之前,若發現混合料離析,應由人工重新進行攪拌;若在碾壓時產生粗細集料集中,則應將其挖除干凈,然后分別摻入適量的粗細料重新攪拌,使混合料達到均勻。經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進行攤鋪和碾壓。
(3)壓實度差
針對這一質量通病,需采用以下措施來防治:做好對攪拌裝置的檢查檢定,使其計量精度滿足要求;由于混合料運輸、攤鋪和碾壓時其水分會發生損失,所以在攪拌過程中,混合料用水量需在原基礎上適量增加,按最佳含水量的+2%~3%嚴格控制;做好對砂、石材料的試驗檢測,如果砂、石材料發生變化,則需要通過試驗確定新的配合比。
(4)混合料松散
針對這一質量通病,需采用以下措施來防治:加強人員的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對施工各項操作的認識。混合料的養生時間應達到7 d以上;若施工區域無法封閉交通,應盡量在結構層以外進行臨時便道的修筑,使車輛能夠順利的通過;完成碾壓的基層材料上不允許壓路機進行轉彎與掉頭。
(5)平整度不合格
針對這一質量通病,需采用以下措施來防治:保證混合料拌制質量;若卸料之后檢查發現混合料均勻性較差,需由人工重新進行拌和;保證基層混合料碾壓質量,避免產生輪跡;在基層碾壓完畢后,不可將壓路機停放于基層表面;混合料攤鋪高度的控制采用設置拉線的方法進行,除了縱向拉線,還應做好橫向拉線,當發現存在低洼部位時,應在碾壓開始前將其填補平齊。
綜上所述,水泥穩定碎石是公路工程最常用的基層材料,目前該公路工程的基層施工已經順利完成,經檢查,其質量合格,所用施工技術合理可行,能很好的保證基層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