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波
“預防勝于救助,安全重于泰山”,幼兒園安全事故一直是社會、家長關注的焦點。而安全意識淡薄、管理制度疏漏以及安全教育單一等都是造成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強化安全教育,預防安全事故是幼兒園的重要工作,如何挖掘和優化事故預防的教育價值,值得教師思考。
1.事故預防內容來自幼兒。幼兒與安全是兩個緊密相連的詞。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如何讓幼兒認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選擇幼兒喜歡的“談話”活動來開展事故預防工作,讓幼兒自由表達對事故預防的看法,自主發現身邊需要關注的安全事故。孩子們的談話涉及校園安全、日常安全、交通安全,比如玩滑滑梯時注意安全、走樓梯時注意安全、用水用電安全等。這些話題來自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這樣的談話活動才是最有效、最有意義的。
2.事故預防內容來自安全教育平臺。幼兒園安全教育平臺是連接學校、家庭、社會的三維平臺,素材多元化。教師可通過安全教育平臺每兩周開展一次平臺學習,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專題活動,利用教學PPT、視頻、照片等學習方式,豐富事故預防資源共享,提升幼兒的自我防護及安全應對能力,保障幼兒的安全。
3.事故預防內容來自社會。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孩子們通過電視、新聞、繪本等途徑認識了新冠肺炎,又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到防護和消毒的方法,通過社會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經驗。
1.建立安全制度,保障校園安全。幼兒園安全制度和安全演練方案的規范建立是保障幼兒安全的基礎。幼兒園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演練方案需要涵蓋幼兒生活、活動、出行等方面,并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確定條目清晰、操作性強的內容。幼兒園還要定期組織全園的安全演練,比如通過防拐騙演練讓幼兒懂得不跟陌生人走的道理;119消防演練讓幼兒知道火災發生時的正確做法。幼兒園要通過一次次細致、實用、具體的演練活動,讓事故預防落到實處。
2.加強常規管理,引導幼兒學習自我保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蘊藏著許多自我保護的教育內容,教師要抓住教育契機,引導幼兒掌握自我保護能力。教師要排查班級環境中容易造成事故的危險因素,并加以整改。幼兒活動時,教師要將安全要求清晰地告知幼兒,并經常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3.掌握預防方法,保障幼兒安全。幼兒園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豐富的安全教育活動,幫助幼兒掌握事故預防的方法。比如大班可以開展“交通安全”“我會過馬路”“我認識的交通標志”“馬路上的危險”等主題教育活動,利用圖片、視頻以及游戲等方式,讓幼兒了解交通知識和交通規則;中班可以開展“好吃的食品”主題活動,讓幼兒關注食品安全,掌握飯前便后要洗手等安全常識;小班可以開展“好玩的小碎件”主題活動,通過情景表演直觀地告知幼兒紐扣、珠子等不能塞到耳朵、鼻子里,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1.講一講,安全教育齊合力。家庭安全教育也特別重要,幼兒園要引導家長一起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幼兒園要利用網站、櫥窗、家長園地以及幼兒園公眾號宣傳安全教育知識,定期向家長發放“致家長一封信”“寒暑假告家長安全書”“防溺水告知書”等,向家長宣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家長的安全防范意識。另外,幼兒園還要定期邀請家長來園進行安全檢查,幫助學校查找安全隱患,真正做到家園合力。
2.找一找,周邊危險勿靠近。角色游戲、戶外體驗是幼兒掌握事故預防方法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帶幼兒走出校園,讓幼兒通過自身觀察,尋找和發現周圍生活中的危險因素,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比如幼兒去超市購物時要牽著家人的手,去公園玩耍時不要靠近河流,如何安全乘坐電梯等。
3.畫一畫,安全標記常提醒。標記是生活中對人們行動的一種指示,是簡單形象的圖畫語言,有提示、警告、禁止的意義。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為危險區設計安全標記,并畫下來,然后粘貼在相應的危險區,比如在開關邊上繪畫禁止觸摸開關的標記,在廚房爐灶旁繪畫禁止玩火的標記,在柜子上繪畫禁止攀爬的標記,通過動手設計和繪畫安全提醒標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在學校安全工作中,教師要通過“三步走”優化幼兒園事故預防措施,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繃緊安全弦,注重日常安全教育和安全巡查,把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讓幼兒健康安全地成長。